孙道临近况?
不清楚
顶。
孙道临接受采访要收费 引新闻、娱乐界热评
本报记者 孙毅蕾
编者按:
本报记者近日因为采访需要,致电老艺术家孙道临,表明了采访意图,却遭遇了“支票簿新闻”难题。记者就“采访付费”现象采访了一些业内人士,他们就这一现象发表了各不相同的看法。
我们也欢迎读者对此发表意见,来稿请发至本报娱乐部邮箱:wbylb@
孙道临接受采访要收费的做法多少让人感到意外,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这些曾经演绎过无数光辉形象的老艺术家,仿佛从来都与铜臭绝缘。可孙道临的话也许更值得人深思,在市场环境中,每个人的生活都与金钱息息相关,如果自认为是正当权益,为什么不去积极争取呢?
就“付费采访”这一话题,记者采访了许多业内人士和专家学者,与以前舆论一致声讨“付费采访”不同,他们的反应鲜明地分成三派。
为了做“走访老电影人”的系列专题,记者早早就查资料圈定名单,张瑞芳、秦怡、孙道临、牛D、仲星火、梁波罗……一一去电联系。这些半个多世纪前就已成名的艺术家,尽管有的年老体弱,有的社会事务繁忙,但多次联系之后基本都答应了记者的采访要求。唯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孙道临老师。
而他的拒绝理由,多少出人意料:他要求收取一定的采访报酬。
记者前后致电孙道临多次,共有三个电话顺利接通,寒暄以外,具体内容如下。
孙道临受访要酬多少令人意外,也引人深思
第一次:
记者(以下简称“记”):我们的报纸想为纪念中国电影诞辰一百周年做个专题策划,走访包括您在内的一批老电影人,一方面介绍一下你们如今的生活状况,另一方面想请你们回忆一下以前拍老电影的动人故事,或者讲讲对当今影视圈的看法。
您看能不能安排个时间接受我的采访?
孙道临(以下简称“孙”):要多少时间?
记:如果您时间很紧,那我尽量控制,一个小时,或者更短时间都可以。
孙:那……这个采访,付我报酬么?
记:这个……孙老师,我不太明白您的意思,我没听说过有采访付费的先例。
孙:那是你不知道。我说的话是受知识产权法保护的,为什么要就这样说给你听让你去登呢?
记:孙老师,我们《羊城晚报》是党报,在老一辈艺术家当中知名度很高的。
孙:我不管你是什么报纸,想采访我的人多了,都说是党报很有权威的。我哪能都接受采访,要是那样我不要忙死了。
你们报纸是卖钱的吧,卖钱的为什么不能付给我钱呢?我为什么要将我这边的材料无偿提供给你?
记:孙老师,您是不是因为“青春宝”那事儿之后,对媒体特别戒备啊?(去年,孙道临等老艺术家受邀参加上海某电视台一台晚会,后来活动照被做成“青春宝”活动的照片,刊登在上海某报广告版上。
孙道临等人一怒之下将其告上法庭)
孙:不是因为那事儿,类似的事情多了,我并不是因为这一件事儿才坚持这么做的。
第二次:
记:孙老师,我今天打电话来,是想再争取一下,看您过完年后是不是空闲一些,能安排时间接受采访。
孙:我已经说了,你们媒体坚持你们的做法,我也坚持我的做法。
这个本来就是两厢情愿的事情,没什么好说的。中央电视台你知道吧?他们采访我也是那个什么的。
记:那么孙老师,如果要付报酬的话,您认为多少比较合适?
孙:这个……这话怎么就这么说了?这不是我来说的,也不是说就是为了钱。
记:因为我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不知道多少比较合适。
孙:这个你不要来问我。中央电视台,还有许多其他媒体,他们都有自己的一套东西了。我要是一天到晚处理这种事情,我就不要做其他事情了。
记:中央电视台现在许多节目都是制片人制,操作程序都完全公司化了,他们是做完节目再卖给台里的,机制不一样……
孙:这我管不了那么多,我还是坚持我的做法,对不起。
第三次:
电话内容大致与第二次相同,孙道临说他每天都很忙,无暇接记者的邀约电话,有些话说过一次就行了。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