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明星刘金山的作品有哪些

刘金山的作品有哪些

paiquba 11-25 44次浏览 0条评论

  刘金山的诗歌创作

高涧平

刘金山,1944年生于黑龙江省穆棱市,在完达山区的一个小镇上度过了青少年时代。1963年考进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1968年毕业分配到山西晋东南的黎城县。1973年调到长治市工作至今。

  现任职于长治市公安局,是中国法学会会员、山西省法学会理事,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副研究员职称。刘金山16岁时发表诗歌处女作,迄今为止共发表100多篇(首)各类体裁的作品,包括诗、杂文随笔、评论、小说等。他创作渐趋丰盛是1978年以后,近年来成果尤为突出。

刘金山的作品有哪些

刘金山诗歌创作的基本母题是人生。由人生这个母题又派生出另一个主题:理解。从这两个富于哲学意味的角度,诗人进行了深进的挖掘与执着的吟咏,写出了《人生风景线》、《爱情三支曲》、《静静辞别》,以及《孤寂》、《淡蓝的绿竹》、《比喻》等耐人咀嚼的作品。

  而作为警察队伍中的一员,高级警官,刘金山特殊引人注目的奉献或许要数那些公安题材的诗作。如《北方的橄榄树》、《静静辞别》、《觅觅》、《那棵树》、《在酒吧相遇》等优异作品,在公安题材诗歌园地,以其特异的风摘而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具体说来,刘金山的基本做法是向警察男子汉心灵深处的隐矿钻探,往触摸他们丰盛鲜活的心灵。

  《在酒吧相遇》,写一个英气勃勃的刑警在酒吧跟踪“目的”,与妙龄姑娘邂逅。多情的少女要了“两杯香槟”热情叙谈,可“我”为了“目的”只好装得“烂醉”。“我”周末往给姑娘道歉,姑娘的“面孔变了”--“那么就再见好了,女公民/在你急于找我的某个黑夜/请就近找一串 *** 号码/这几个数字,在中国/尽人皆知”。

  不无遗憾,但抒情主体气质的潇洒与深沉仍然沛然可触。在诗中,两位主人公情感转变交替相向最终未能吻合,这种构思是新奇巧妙的。另一首佳作《觅觅》,用双线情感结构方式,从众人都有的生活体验中提炼诗意。诗作写“我”在黄昏的血色污秽中走向闪着霓虹灯的大街觅觅罪犯,或许“面对面相遇/无法识破”,所以“我”“很羡慕/那些轻松侦察小说/谜底/优雅摆到街头书摊。

  ”这是两条相反的情绪流向。但从诗情的内在结构看,这又只是感情的明线,感情的暗线是“我们,却/永远沿着坎坷探求行走/觅觅那个回宿/没有尽头”。别以为我们警察活得潇洒,很轻松,很荣耀,我们生活在永远的“觅觅”之中。双线性情感由此构成。但在《觅觅》中,我们看不出诗人对现实人生的一丝幽怨、焦躁甚至愤懑的情绪,他只是挠住了主体接触世界时最初的体验和最真实的感觉,并把这种本真的状态诉诸诗行,传递给读者。

  如此而已。刘金山此类诗作大多摘用双线性的情感结构,而且均处理为一正一反,或前偏后正,或前正后偏,中间情感有一个转折,诗意的转换处理得比较顺畅协调。

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刘金心的诗歌已初具自己的一套招式。他注重诗的感觉,长于捕捉瞬间的感受,努力表现主体接触外物时最初情感体验的真实,保持生活的本真感(如《三月》、《在酒吧相遇》),他善于从众人都有的生活体验中别开生面,发现新奇的诗意,追求整体意蕴,平中见奇,易中显难(如《觅觅》),他尝试运用多种现代诗歌技艺,在虚实相间、有形无形中达到哲理的思辩,通向人的本质(如《昙花》、《迷人风景》),这些都展示了这位诗人艺术探索中的锐气与深邃。

  特殊需要指出的是,刘金山在诗歌意象的营造方面展示出颇深的功力。他悉心发现,精心抉择,认真熔炼,形成了一个个鲜活、浑融、富于张力的意象单元。这些意象,融进了诗人自己对社会人生的酸甜苦辣的体验,他的情怀他的感受回荡在意象中,意象又使主体的情感内涵显得含蓄、丰盛、耐人觅味,从而避开了直抒胸臆的浅白和一览无余的稚嫩。

  这一特征几乎贯穿在刘金山所有较成熟的诗歌作品中。有时,营造的意象尽管有点朦胧,给读者的思维设置了一些阻碍,但同时,也吸引着读者往积极参与完成作品的二度创作。

总看刘金山的诗歌,辨析其诗歌创作的轨迹,可以说,他是在从平浅通向深邃,从单纯迈向丰盛,从诗的热爱走向诗的自觉。

  探索,开拓伴随着他的诗歌行程。假如诗人能进一步处理好节制与放达,感觉与理性的关系,并使自己的心灵保持开张鲜活的状态,那么,诗人将会迎来更开阔的诗歌前景,这是可以预料的。

(原载群众出版社《中国当代公安文学史稿》1993年9月版)。

刘金山
于娜与刘金山扮演父女 名导蔡明亮受林青霞邀请共进晚餐,64岁的女神有望复出可能吗?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