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法一生的贡献有哪些
顾城说史可法的一生有两点值得肯定:一是他居官廉洁勤慎,二是在最后关头宁死不屈。对于史可法的誓死不降,应当足够肯定他的民族气节。长期以来,许多学者和文人墨客受明清门户之见的影响,对史可法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偏爱,不顾史实作了过分的渲染。综看史可法的一生,在整个崇祯年间并没有多少值得赞扬的功绩;他的地位和名看迅速上升是在弘光时期。
作为政治家,他在策立新君上犯了致命的错误,导致武将窃取“定策”之功,大权旁落;作为军事家,他以堂堂督师阁部的身分经营江北将近一年,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却一筹莫展,毫无作为。直到清军主力南下,他所节制的将领绝大多数倒戈投降,变成清朝征服南明的劲旅,史可法驭将无能由此可见。
史可法(1601年2月4日—1645年5月20日),字宪之,又字道邻,汉族,祖籍北京大兴县,河南开封祥符县人。[1] 明末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史可法为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任西安府推官。后转平各地叛乱。北京城被攻陷后,史可法拥立明福王(弘光帝),陆续与清军作战。
官至督师、建极殿大学士、兵部尚书。弘光元年(1645年),清军大举围攻扬州城,不久后城破,史可法拒降遇害,尸体不知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