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综艺《导演请指教》第三期(下)?
钱宁黄的作品,我个人没有太多想表达的东西。
故事完全能get,想表达的主题,比如导演无法独立主导自己的作品,延伸出的还有职场失意的男人在婚恋关系中的糟糕境遇,流量明星希望转型等等。
但也仅此了,你要说对此有什么想抒发的,那确实没有。
真说起来,内容有一点出乎意料,有一点难以理解。
出乎意料的是对流量明星的塑造,大众对流量明星的印象是演技差、耍大牌、不敬业。
但影片里的那位,你说演技嘛,反正导演对此很满意。
你说耍大牌吧,人家改剧本的目的是想要转型突破,态度还非常好,不但不让人反感反倒有点憨。而且导演推脱经费不足,人家愿意自掏腰包投资进组。
你说不敬业吧,人家按时到场,化妆穿好宇航服,一个人闷着等导演两个小时,最后自己拍摄时还受了伤。期间不吵不闹,不发飙走人,反而很配合拍摄工作。
我估计因为饰演流量明星的演员本身就是流量明星,所以导演手软了。也得亏手下留情了,不然拍摄现场得多尴尬。
而难以理解的地方是,对于导演的伴侣,我无法共情,更无法理解。又不是深夜,导演正常在片场工作,你突然打 *** 怀疑对象出轨。感觉塑造的有些神经质。
对于最后的投票,我认为还是挺客观的。大众观影对导演都挺善良的,只要你拍出来了故事,不说好坏,我们都愿意看完,要是好看,那就分数80+
(梁龙就是因为没有把画面更好地联系成一个故事才中断的)
而专业影评人呢,他们的要求基本会高一些,会更看重电影的主题、镜头的运用、拍摄技巧以及灯光置景等较专业的东西。
有亮眼的地方,才会给出70+的分数,如果符合学院派的教学标准,则会更高。
所以,钱宁黄最后大众投票86,专业投票68,我认为很合理。
值得聊的是危笑的价值观理论。
我觉得挺扯的。
我都不提作品角色三观不代表导演三观这种老生常谈的道理。
关键在这个作品里你也不会认为作品里的导演是坏人吧?怎么就上升到教坏观众,引发不良影响身上了呢?
而且,你们可是专业影评人,对于创作不应该更包容吗?
这种发言要是大众观影站出来一个中年大妈,我还能理解,但你这个专业影评人说出这种话就真的让人迷惑了。
蔡康永的作品,让我很有表达欲望的,这点与钱宁黄正好不同。
首先是作品的质感,如郝蕾和孟中所说,很有电影质感。灯光、妆容,演员的台词念白,包括最后妻子回看丈夫的眼神,都很有味道。
然后是电影主题很丰富,有京剧的式微,中老年人的爱情、事业,内容确实很多,但一点也不让人觉得累,反而是回味无穷。
最关键的是,他的作品也与IP如此的融洽。水浒传宋江杀妻的人物关系,移植到现代,然后通过这个故事探讨现代人关注的命题。
我觉得这是最了不起的。
还有就是人物,男人,妻子,徒弟。每个人的角色逻辑,前后行为,都立得住,不是单纯作为工具人而存在的。
而且,叙事上,不是从头到尾给你讲下来,而是插叙的手法,开头其实是故事的结尾,中间一些片段,如倒酒以及表演也是不同时间段的内容穿插推进。
这种叙事加重了作品的力量感,还能做到不让观众觉得混乱,这是我觉得很厉害的地方。
十多分钟的体量,能做到以上这些,这还是蔡康永的第一部作品,跟其他新锐导演相比,真的是胜出太多了。
包括在现场,跟演员的交流,时间紧迫演员还没记住词时的情绪控制,和工作人员的沟通与表达。这些比前面的吴镇宇等新导演,强出不止一筹。
蔡康永在这个节目里表达的看法,对演员的看法,对电影的看法等等,他的观点也许并不新鲜,但总能表达得让人愿意倾听和思考,他的说话之道真的很值得学习,李诚儒说得很对,善于自嘲,承认错误和不足,不会急赤白脸地辩解或故作清高的不接受批评,这些让专业影评人也变得温和起来。
还有人说蔡康永一直在拍影评人马屁,很没意思。
这是把蔡康永看浅了。
你回想一下蔡康永的发言就会发现,他虽然态度良好地接受了批评,但也完整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比如在电影中加入旁白,孟中就说这样很不对。
观影间吴镇宇的反应,你不让我加旁白?那世界上没有电影能上映,欧美好莱坞多少文艺片、商业片加了旁白,这影响他们的内容吗?
这就是典型的其他导演的表达方式:进入对抗状态,旁征博引也要把对方驳倒体无完肤。
而蔡康永的回答呢?
您说得很对,我来节目也说过自己就是抱着重新上大学学习的态度来这个节目的,当年我们老师也说过电影加入旁白是很偷懒的行为。
(这段话首先没让双方变成对抗模式,而是教学互动的有爱模式。他承认自己的错误,可你如果反着理解,那蔡其实是说影评人是在照搬学院派的授课内容而已)
想讲得很多,但因为只有十分钟的体量,所以选择了加入旁白的方式帮助观众更好理解。
(从现实角度出发,讲出了自己选择加入旁白的考量,而且表明自己的立场是站在观众的观影感受这边)
其实你会发现,其他导演的观点也是这样,但是表现出来却截然不同。
包括后面的其他对话,蔡康永也说了其他导演说过的辩解:时间紧张,第一次拍电影没有经验,尽管你们不喜欢或没看懂但我对情节的安排是有自己深意的等等。
这些辩解别的导演说出来,呈现出的就是撕逼吵架的场面,而蔡康永表达出来,影评人觉得对方听进去了批评很受用,观众get到了导演的辩解,大家对蔡的好感度都上涨了。
在这之前,我只记得包贝尔有类似的态度,对于影评人的批评他也都点头,然后很真诚说出自己的想法,期间也有自嘲,但他的表达效果却没有呈现出蔡康永的水平。
说话,真的是一门学问。
最后再说说关于传统文化推广的事情吧。
李诚儒说作品不错,但他不后悔拒绝演出,因为这部作品并没有真正展现京剧的原汁原味。
蔡康永说,推广京剧,只要能稍微让这个圈子大一点点,比如观众只是喜欢这个作品里京剧的造型,那也是有意义的。
在这里,我站蔡康永。
就像他参加的奇葩说一样,马东用奇葩说让辩论进入大众视野,用乐队的夏天让乐队进入大众的视野,现在还举办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了。
推广与传承,真不是一回事。
你看现在,B站小年轻说到京剧那也是“国粹”喊着震天响,可去看看京剧视频的播放量,再看看戏腔歌曲的播放量,你发现年轻人已经用脚投票了。
戏腔是京剧吗?李诚儒肯定不同意,但是每一部百万播放量以上的戏腔作品,甚至在我们看起来矫揉造作的古风作品,反而激发起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哪怕这些作品并非传统文化,甚至是专业人员眼中的亵渎。可热爱是会传递的,传播推广的效果是真实不虚的。
我看到蔡康永作品里演员的京剧扮相,唱的几句戏词,灯光下的亮相,我就觉得很美很喜欢,尽管如蔡康永自己所说这些并不符合京剧表演的标准。
我看到作品里老师傅把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搬到京剧舞台上,我就是会产生新鲜感,觉得有趣,愿意去看这些故事。
而一想到其内核是京剧宋江杀妻的桥段,我就是会觉得设计巧妙,值得品味。
我看到老师傅说演员有上台前倒杯酒,敬天敬地的习惯,虽然这个知识点在专业人员看来非常肤浅,但我就是接受了,也有了想了解更多的兴趣。
推广必然会对传承歪曲变形,可没有推广,传承又注定式微,所以传承者也别看不起推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