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强在新的综艺节目《挑战吧!太空》中表现如何?
内部工作人员来答一发。
本来早就想来写回答的,但从昨天早上十点到现在,并且一直到晚上十一点,一直都有事情安排,现在好不容易挤出一点空闲来写这个东西。
算了算,我也算经历了一个37小时的睡眠剥夺了。
这期的反馈和弹幕从上线之后我就一直在观察,发现大家讨论的地方,更集中在睡眠剥夺是否有意义。
作为一个经常几十个小时不睡觉的人,我必须要说,非常有意义。
其实,在一个密闭空间内,让拍摄嘉宾进行无大幅度运动的、场景单一的、身体极致体验的环节,在综艺节目中一直是拍摄大忌,无论是从内容精彩程度,还是从外部宣发来说,在非必要的情况下,制作人和导演都不会选择设计这样的环节。
但为什么在这个节目里,还是这样做了呢?
是的,因为我们都觉得,这件事对于整个节目来说,非常有意义。
第一,我们一直没有把这个节目当做纯综艺节目来做,因为题材的特殊,以及面对这样神圣题材的使命,用纯娱乐化的方式去呈现它,这个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难以接受的事情。哪怕很多观众说,这个综艺有点无聊,不搞笑,我们也必须接受这个结果。
对于我们来说,这就是一场赌局。
在这个目标之下,让节目嘉宾越快速进入完全真实的实验逻辑,对于节目的呈现意义就越大。
所以,包括很多观众一直在弹幕里吐槽,田亮先生的退出是“剧本设计”的环节,其实,也都是真实发生的,在前期的流程设计里,根本没有这一趴。
恩,这是我从业以来,做的最真的真人秀。。。
第二个意义,从节目逻辑来说,这一个挑战环节的设计,并不是为了折磨艺人的身体,在节目规则里已经给出了理由——稳定因子考核。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是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情绪稳定情况呢?
截止到目前正好32个小时没睡觉的我可以告诉大家,就是现在这种情况。
老子的情绪现在就十分不稳定,摔。
大家也可以看到,在34小时极端情况下,几位志愿者确实出现了情绪不稳定的情况,而从反面来看,陈锴杰先生和王宝强先生的稳定,令人吃惊。
在航天员的考核标准里,72小时的极限睡眠剥夺情况下,稳定因子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特别是第二期中,田亮先生尝试挑战的手控交会对接工作,很可能会在72小时睡眠剥夺后进行实操。
在当期,我们并未呈现手控交会对接如果失败会是什么结果,我在这里可以补充给各位——受控交会,相当于一辆200迈的汽车在高速上追尾一辆180迈的汽车,并要形成完全贴合,两车最终形成相对静止状态。一旦失败,各位可以体会一下后果。
现在,各位是否还觉得,睡眠剥夺挑战,是无意义的设计吗?
上面我已经说了,这并不是一档纯综艺,我们试图让所有志愿者进入完全真实的航天员考核逻辑,所以,在这一环节上,我们已经对考核难度进行了降维,但这个实验,在我们的逻辑下,是必须要进行下去的环节。
关于睡眠剥夺,我就解释这么多,说点儿幕后的事儿吧。
各位肯定都觉得,摄制组在睡眠剥夺环节中,是倒班工作的吧?
实话实说,没有。
包括我们的培训官助理,通过广播与志愿者进行沟通的林琳奇小姐,也坚持了20个小时不睡。
总导演,摄影组,导演组,监制组,宣推组,场记,follow PD组,全部陪伴志愿者进行了睡眠剥夺。
但对于节目组的工作人员来说,这基本已经是常态。
在这个节目的录制中,从航天城到万户屋,乃至第四期的法国俄罗斯之旅,后续的酒泉发射基地之旅,再到真正的火星基地实验之旅,睡眠剥夺,是整个节目组的正常状态。
我的老大听完我们的报告后,也说了同样的话:
这是他从业以来,见过的最辛苦的节目组。
但作为这个行业里的人,赚的就是这份钱,做的就是这份梦,那就都是份内之事。我们呈现了这样的一部作品给各位,完全接受任何批评,这也是份内之事。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