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为什么叫倭寇!
一,倭和日本人称倭人的由来
日本人被称为“倭”源于中国的汉朝,出自《后汉书》中东汉光武帝刘秀“汉委倭王”的典故。据《后汉书》“东夷传”记载,公元前100年左右,在日本岛建立了100个左右的小国。其中有一个小国向汉朝差遣使臣,东汉光武帝刘秀很兴奋,就封日本小国王为“倭王”,并向他们授了印记,使之成为中国的附属国。
之所以封日本人为倭王,一是由于当时的日本使者相对 *** 又黑又?C又小,二是中国皇帝对周边少数民族有爱用藐视性的称唤的习惯,以此展示天朝的权威。倭字本意是丑陋的、矮小的、琐碎的意思。从此我们称日本国为“倭的奴国”,日本人为“倭人”,对日本的其它一切称唤也都加上个倭字,如:倭傀(古代的丑女);倭奴(中国旧称日本为倭奴);倭刀(古时日本所制的佩刀,以锋利著称);倭股(日本产的缎子);倭夷(日本海盗)。
有的史书干脆把日本人和我们东方四周的少数民族统称为“东夷”。“东夷”也就是“东面的野蛮人”。
二,日本人由倭人改称日本人的原因
中国于汉、魏、晋、南北朝时称日本为倭。其后,倭和日本两名并称〖Japan〗,并逐渐改称为“日本”。隋唐之后,日本开始大规模接受汉文化,随着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也越来越多,因此对“倭人”称唤越来越反感。
再加上崇拜太阳 的传统,开始慢慢喜欢起“日本”这个国号了,于是,向中国皇帝提出改名的请求,中国皇帝答应了。从此,日本人一词开始在中国时髦。据历史记载,隋炀帝给日本国书里开始开始“日出之国的天子”的句子。《新唐书》220卷《日本国传》介绍了日本改名的经过:咸亨元年,日本差遣使者,祝贺平定高丽。
使者说,学习中国文字后,不喜欢倭的名字,改名为日本,即国家靠近日出的地方。唐代张守节的《史记正义》则明确表达“倭国在武则天皇后时改名日本”。
三,倭寇称唤的由来
到了元、明以后,中国又开始将日本人称为“倭人”,根本的原因则是中国东南沿海发生的日本强盗进侵事件。
这也是“倭”带有贬义意味的根本原因。
《明史》最早将“倭”和“寇”一起使用。在《明太祖实录》一书中,记载了洪武二年倭寇劫掠山东、苏州、崇明的情状。 当然,《明史》中的“倭寇”中的“寇”字,最初是用作是动词的含义,表达“侵犯”。《明史》中大约有60处大半都是像如下的记载:“倭,寇山东临海郡县”(洪武纪卷2),“倭,寇雷州”(洪武纪卷3),“倭,寇福州”(成祖纪卷 6),“倭,寇浙江”(世宗纪卷18),“倭,寇上海”(汤和传卷126),“倭,寇嘉兴”(胡宗宪传205)。
照现代的翻译法,倭寇就是“日本侵略”的意思。由于明朝倭寇影响的浩大和倭寇行为的长期性,长此以往,日本人整体被赋予了坏人的形象。“倭寇”也终于成为“日本侵略者”的意思。《明史》中“倭寇”终于作为名词而被使用,这样日本人的形象从“倭寇”到“倭”,慢慢的成为蔑称。
不知我的回答是否令你称心。
倭寇特指古代日本海寇。日本古称倭奴国,故中国古代史籍将这些日本海寇以及后来与之勾结的内陆奸民,通称为倭寇。自元末至明万历年间,一部分日本武人、浪人(流亡海上的败将残兵)、海盗商人和破产农民,不断侵扰中国、朝鲜沿海地区,前后历时达三百年之久。
明代倭寇的活动,以嘉靖朝为界可大体分为两个时期。
前期是从元末、明初到正德年间。元末,日本进进南北朝分裂时期,其内战中的败将残兵、海盗商人及破产农民流进海中,乘明初用兵之机,屡寇滨海州县。洪武时,海防整饬,尚未酿成大患。经永乐十七年(1419)六月的看海埚之战,明辽东总兵刘江率师全歼数千来犯之倭后,倭寇稍稍敛迹。
正统以后,因明代海防逐渐空虚,倭寇侵扰时能得手,致倭患又起。这一时期的倭寇成员多为日本本土之人,除 *** 裸侵扰外,还利用中日间存在的“勘合贸易”载运方物和武器。路遇官兵,则矫称进贡;乘其无备,则肆行杀掠。总的说来,嘉靖以前,倭寇侵扰只限于个别地区,时间亦短,尚未成为明朝东南地区的严重祸患。
明朝初,日本一些衰落贵族和武士勾结不法商人,成群结伙到我国东南沿海骚扰,明朝人民痛恨他们的行径,称他们为倭寇。中国于汉、魏、晋、南北朝时称日本为倭。如:倭傀(古代日本的丑女);倭奴(中国旧称日本为倭奴);倭刀(古时日本所制的佩刀,以锋利著称);倭股(日本产的缎子);倭国(中国史书中日本的古称);倭夷(日本海盗)寇:盗匪,侵略者,亦指敌人倭寇:指元末到明中叶多次在朝鲜和我国沿海夺劫骚扰的日本强盗.
看了楼上的几个答案觉得没回答完全。
倭寇这个词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含义:
1、元、明时期:泛指为害中国沿海的日本浪人和盘踞东海与日本浪人勾结的中国海盗(如倭寇王王直)。普通日本人还是称为倭人。日军称为倭兵或倭军。
2、抗战时期:泛指日军。普通日本人还是称为日本人。
3、现在:泛指一切日本人。
其实,倭就是日本,寇就是强盗,连起来就是“(侵略中国的)日本强盗”,简单明了。至于称日本人为倭寇,我想可能是引申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