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趣吧

为什么马东这两年的综艺突然就火了?

综艺时间:1年前阅读:20

虽然大家可能看起来是突然就火了,但是:

1)马东在内容行业积累了20余年。

2)马东对于如何做好《奇葩说》有一整套的方法论。

百度百科公开的马东履历,主要是这样的(觉得长可以重点看加粗的):

1986年未满18岁的马东,只身赴澳洲留学,学的是计算机专业1996年,27岁的马东毅然回国,进北京电影学院学习,开始从事电视工作1998年,进入湖南电视台,主持谈话节目《有话好说》2001年,进入中央电视台成为的主持人,同年担任中央电视台“挑战主持人”制片人,全国综艺节目主持人选拔活动总导演。2003年,再次回到湖南电视台兼做新栏目《背后的故事》谈话类节目主持人,《背后的故事》当选2003年中国电视最佳谈话节目。2004年,成为《文化访谈录》制片人、主持人。2006年,成为《挑战主持人》中央电视台综艺节目主持人全国选拔活动总导演、主持人2007年,成为“第5届CCTV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总导演。2009年,担任2009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语言类节目导演,并首上春晚,表演相声《五官新说》。同年担任《文化访谈录》主持人2011年,担任2011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会总导演之一,兼任春节联欢晚会语言类节目总导演,同年任职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总监助理。2012年,担任河南卫视大型姓氏文化节目《知根知底》节目主持人,以及季播节目《汉字英雄》的节目主持人。

2013年,搭档张绍刚主持天津卫视《非你莫属之卧虎藏龙》2013年,加盟爱奇艺,担任首席内容官一职,全面负责爱奇艺的内容采编及制作工作。2015年7月14日,爱奇艺正式宣布马东将于当年10月卸任首席内容官,将进行视频内容领域创业,并与爱奇艺继续保持深入长期合作。2015年9月16日,马东正式创立米未传媒并出任CEO,米未传媒致力于互联网内容的生产、开发及衍生。合伙人牟頔,刘煦2016年,米未传媒先后制作推出了《奇葩说》 二、三季、《奇葩来了》、《奇葩大会》 《饭局的诱惑》 《拜拜啦肉肉》 《黑白星球》等网络综艺节目。

为什么马东这两年的综艺突然就火了?

90年代,国内大学生是非常稀有的。

而马东在86年就出国留学,并在国外生活10年时间。相当于今天的斯坦福顶级毕业生,并具有非常广阔的国际视野。

在回国后的接近20年时间里,马东一直奋战在内容战场,从主持人起步,制片人、导演、总导演、甚至还担任春晚的总导演,而且在2013年就加盟互联网视频公司爱奇艺担任高级管理职务,完整经历了从士兵到将军的整个过程,一步一个脚印非常扎实,具有极强的作战和带队作战的能力。

马东做的更多的是幕后工作,所以在题主不知道马东之前就很牛看起来搞个节目“突然火了”是普通人难免会陷入的误区。

那么,马东是用什么样的方法轮把《奇葩说》等一系列节目做火的呢?以下内容由马东(MM马)8月在【混沌大学】授课内容为基础编辑而成:

为什么马东这两年的综艺突然就火了?

内容的本质是什么?

结合我们做了四季《奇葩说》的心得,我今天在混沌大学想讨论一下内容经济这个话题。

内容的本质:解决人心的焦虑。

“内容”这个事,很可能在5000年前就有了。时代在发展,技术在不断地进步,而内容,大约没有。我们今天再看山洞里史前的那些人在岩壁上画的画,依然那么好看,我们却画不出那样的古朴。在今天,有很多伟大的作家,却没有人写得出《红楼梦》,也没有人写得出李白的诗。

但,这不妨碍我们用另外一种题材、方式,去描述我们所在的这个时代。这就是我理解的“内容的本质”。它的作用是什么?它发自于人心,也解决人内心的焦虑。

内容,是我们感受世界的方法。通过技术手段,我们去探索物理世界。而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我们往往是通过内容去完成的。

我特别喜欢做喜剧,比如《奇葩说》。我特别喜欢一句话:喜剧是一面镜子,可以让人通过它看到自己。看喜剧的时候,你会哈哈大笑。因为,你看到的是荒诞、无奈、一些因为双方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戏剧效果和冲突。

但最终,好的喜剧会让你在其中看到自己。

我相信,很多理科出身的同学会在《生活大爆炸》里看到自己。我也相信,你在看赵本山的春晚小品,一定可以在生活中找到相似的场景。你在看《奇葩说》的时候,总有一个瞬间,可以在肖骁身上看到自己的内心,当然,也不是所有人。

今年的《奇葩说》第四季,飞飞是大王在现场说,婚礼其实就是一个庙会。这引起很多人的会心一哂。我觉得,如果在一阵笑声之后,你能够从中看到自己,你也就释放了自己;或者,你或多或少感受到了,生活当中荒诞与尴尬的自己。

在今天这个时代,每个人都有焦虑。但并不是每个人解决焦虑的方式都是用生产内容去实现。反过来说,也并不是每个人生产的内容都可以解决别人的焦虑。也因此,才会出现所谓的“头部内容”、“优质内容”。

能够触达更多人内心焦虑的东西,才是成为头部内容的种子。

在归因于一个产品的成就时,我们会说“天时、地利与人和”的匹配。但我们还可以更细致一些。所谓“天时”,不在于你在哪个时间做了什么。而是在这个时间段里,你寻找到了人们共同关心的,尤其是你主要想打动的这个群体,他们共同关心或者潜在的共同焦虑是什么。

所以,你需要思考的是:你的产品,解决的是人心的什么问题呢?

我常常被问到一个问题:一个好的产品,应该是引领客户的需求,还是迎合客户的需求?其实在我看来是一回事。你迎合的,是用户的什么需求?是表面的需求还是潜在的需求呢?表面的需求未必是真需求,而潜在的需求是说不出来的。

用户都不知道他所不知道的。他需要你的产品把他的需求显性化。

如果我们用一条大河作比喻,所谓的潮流文化,它是存在于表面波浪下面的一条暗流。但这条暗流才是决定一条河能够起多大的波澜,能够走向哪里的重要力量。那条暗流,是人心所向、共同的痛点与焦虑。摸到它,是文化内容产品产品的核心。

我的创业合伙人牟頔来混沌创业营学习。她上完课回来就问我,我们如何跨越“非连续性”障碍?其实内容行业最大的“非连续性”困扰就是如何“连续性”地制造头部内容。我得有什么命,才能连续做出经典?

我们不能说《奇葩说》连续做了四季,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每一季,我们都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每一季,导演组都蒙头大哭。我们现场所遇到的问题,后期所遇到的问题,策划和制作阶段遇到的问题,都让所有人经历过很难受、很难受的过程。

每一季都如此。

但是,这在我们看来,不经历这个就不对。你怎么可能特别轻松地、举手之劳地就把这件事办成了呢?天底下没有这么便宜的事。

《奇葩说》每一季都是一个新节目。我们没有因为它是第二季,就觉得它应该遵循第一季所有的成功元素。第二季能够做成,恰恰是我们不停地考虑,这一季要在什么地方和上一季不一样,受众越觉得你这一点做得好,你越要变。

因为,观众实际上并不希望看到你一成不变。尽管受众告诉你,《奇葩说》不要变,就坚持这样做。但从底层逻辑来说,他要的不是你对节目形态的坚持,而是持续让他保持同样的感受。而这种感受,是新鲜感。

所以,如果你不变,你就死定了。持续提供新鲜感和多巴胺的分泌,才是受众想要的。但是,受众并不能说出这样的需求。

到这儿,我觉得已经回答完“为什么马东这两年的综艺突然就火了?”

关注我们的头条号,私信小编可以看马东在混沌大学的演讲视频哦。

下载【混沌大学APP】,和10万同学一起学习~

上一篇:《五十公里桃花坞》如何打造理想社区?

下一篇:《青春有你2》会成为像18年《创造101》一样的爆款综艺吗?

派趣吧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