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划分星空的“三垣”都有哪三垣?
三垣(yudn),是中国古代划分星空的尤星官之一,与黄道带上之二十八宿合称“三垣二十八宿”。三垣,即上垣之太微垣、中垣之紫微垣及下垣之天市垣。每垣考都是一个比较大的天区,内含若干(小)星官(或称为星座)。作为星官,紫微垣和天市垣的名称先在《开元占经》辑录的《石三氏星经》中出现,太微垣的名称见于唐初的《玄象诗》。 据《清会典》所载,甘氏、石氏、巫氏(甘德、石申、巫咸)的划分互有不同。各 垣都有东、西两藩的星,左右环列,其形如墙垣,故曰为“垣”。在《史记·天官书》中也可见到和这三垣相当的星官,但其名称和星数不同。可见三垣的形成曾经历演变和调整。在《步天歌》中,三垣成为三个天区的主体,这些天区也以三垣的名称为名称。紫微垣包括北天极附近的天区,大体相当于拱极星区;太微垣包括室女、后发、狮子等星座的一部分;天市垣包括蛇夫、武仙、巨蛇、天鹰等星座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