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今年大热的电影《绿皮书》吗?觉得怎么样?
前不久刚落下帷幕的奥斯卡奖获奖名单上有这样一部电影看似名不见经传,但几乎毫无悬念地拿下了最佳影片的奖项,而且这部电影最近正在内地热映,豆瓣8.9分的评分也是颇为中肯,一切都在阐明这部电影绝对是部可看性、欣赏性十足的影片。
其实说来早在往年的多伦多电影节上,《绿皮书》就击败了唤声很高的《一个明星的诞生》和《罗马》,获得了“看众抉择奖”,之后在有了被誉为“奥斯卡风向标”之称的金球奖最佳影片奖项的加持下,《绿皮书》更是毫无疑问地成为奥斯卡最佳影片的种子选手。
那么这部大众几乎都赞不绝口的佳作有哪些看点呢?
首先是众多关于种族藐视的影片中,它是最特殊,故事剧本最为惊艳和扎实的一部。
可以说这部电影更像是电影《为黛西小姐开车》+《触不可及》的角色对调版,电影依据闻名黑人钢琴家唐.雪利的真实事件改编,由他聘请白人托尼为自己的司机兼保镖,带着“绿皮书”一路南下巡演为起因展开。
不同于一般种族藐视的电影中黑人地位低下的桥段,这部电影在剧情上设置了一个颇为意外的身份对调,即白人是个粗俗、靠拳头食饭的底层人民。
黑人则是一位受过高等教诲,说话办事颇为优雅,曾在白宫演出过的钢琴艺术家。此时刚失业、需要养家糊口的白人不得不抉择为黑人服务赚得高薪水。
其次,便是对两位主角的阶层差距和种族的格格不进这样的矛盾表现得很细致。
常年生活在市井环境中的托尼上来就把自己的底层习气展露无疑,比如托尼会一边开车一边食着炸鸡,不但弄得一手油,食物残渣还满车都是,顺便把食完的鸡骨头随手丢出窗外。
他还强迫雪利博士也要尝尝,从不用手直接拿着食物往品味且从未食过油炸食品的雪利最初是拒绝的,他生怕炸鸡的油渍浸染到自己的衣服上,俨然一副高高在上的贵族做派,最后在托尼的威逼利诱下翘着兰花指才小心翼翼地食了起来。
另外,为了让看众共情、增强故事的矛盾冲突性,电影让虽身为白人但是意大利裔的托尼也陷进了身份不被认同的尴尬境地。
托尼被当地警察询问又嘲讽了一番后,他才明白原来自己的后裔移民身份在真正的白人的心中尽是不屑与不被认可。
最后,不得不说这部电影较之往常讲述种族藐视的影片格局要大得多。
作为先驱者,雪利为人权进取而努力的行为让整部电影的境域得以升华。
在简单的种族藐视的背后还糅杂了主角们的自我成长、自我认同并最终与自我和解的细腻过程,并且少了很多说教的成分,让看众欣赏过后不会乏味,反而会觉得温情、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