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趣吧

朱子清是哪里人

明星时间:1年前阅读:17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 1898年11月22日),卒 于1948年8月12日。原籍浙江绍兴。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 第八中学高中,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

附录:

《我是扬州人》——朱自清

有些国语教科书里选得有我的文章,注解里或说我是浙江绍兴人,或说我是江苏江都人--就是扬州人。

  有人疑心江苏江都人是错了,特地老远地写信托人来问我。我说两个籍贯都不算错,但是若打官话,我得算浙江绍兴人。浙江绍兴是我的祖籍或原籍,我从进小学就填的这个籍贯;直到现在,在学校里服务快三十年了,还是报的这个籍贯。不过绍兴我只去过两回,每回只住了一天;而我家里除先母外,没一个人会说绍兴话。

我家是从先祖才到江苏东海做小官。东海就是海州,现在是陇海路的终点。我就生在海州。四岁的时候先父又到邵伯镇做小官,将我们接到那里。海州的情形我全不记得了,只对海州话还有亲热感,因为父亲的扬州话里夹着不少海州口音。在邵伯住了差不多两年,是住在万寿宫里。

  万寿宫的院子很大,很静;门口就是运河。河坎很高,我常向河里扔瓦片玩儿。邵伯有个铁牛湾,那儿有一条铁牛镇压着。父亲的当差常抱我去看它,骑它,抚摸它。镇里的情形我也差不多忘记了。只记住在镇里一家人家的私塾里读过书,在那里认识了一个好朋友叫江家振。

  我常到他家玩儿,傍晚和他坐在他家荒园里一根横倒的枯树干上说着话,依依不舍,不想回家。这是我第一个好朋友,可惜他未成年就死了;记得他瘦得很,也许是肺病罢?

六岁那一年父亲将全家搬到扬州。后来又迎养先祖父和先祖母。父亲曾到江西做过几年官,我和二弟也曾去过江西一年;但是老家一直在扬州住着。

  我在扬州读初等小学,没毕业,读高等小学,毕了业;读中学,也毕了业。我的英文得力于高等小学里一位黄先生,他已经过世了。还有陈春台先生,他现在是北平著名的数学教师。这两位先生讲解英文真清楚,启发了我学习的兴趣;只恨我始终没有将英文学好,愧对这两位老师。

  还有一位戴子秋先生,也早过世了,我的国文是跟他老人家学着做通了的。那是辛亥革命之后在他家夜塾里的时候。中学毕业,我是十八岁,那年就考进了北京大学预科,从此就不常在扬州了。

就在十八岁那年冬天,父亲母亲给我在扬州完了婚。内人武钟谦女士是杭州籍,其实也是在扬州长成的。

  她从不曾去过杭州;后来同我去是第一次。她后来因为肺病死在扬州,我曾为她写过一篇《给亡妇》。我和她结婚的时候,祖父已经死了好几年了。结婚后一年祖母也死了。他们两老都葬在扬州,我家于是有祖茔在扬州了。后来亡妇也葬在这祖茔里。母亲在抗战前两年过世,父亲在胜利前四个月过世,遗憾的是我都不在扬州;他们也葬在那祖茔里。

  这中间叫我痛心的是死了第二个女儿!她性情好,爱读书,做事负责任,待朋友最好。已经成人了,不知什么病,一天半就完了!

她也葬在祖茔里。我有九个孩子。除第二个女儿外,还有一个男孩不到一岁就死在扬州;其余亡妻生的四个孩子都曾在扬州老家住过多少年。

  这个老家直到今年夏初才解散了,但是还留着一位老年的庶母在那里。我家跟扬州的关系,大概够得上古人说的“生于斯,死于斯,歌哭于斯”了。现在亡妻生的四个孩子都已自称为扬州人;我比起他们更算是在扬州长成的,天然更该算是扬州人了。但是从前一直马马虎虎的骑在墙上,并且自称浙江人的时候还多些,又为什么呢?这一半因为报的是浙江籍,求其一致,一半也还有些别的道理。

  这些道理第一桩就是籍贯是无所谓的。那时要做一个世界人,连国籍都觉得狭小,不用说省籍和县籍了。那时在大学里觉得同乡会最没有意思。我同住的和我来往的自然差不多都是扬州人,自己却因为浙江籍,不去参加江苏或扬州同乡会。可是虽然是浙江绍兴籍,却又没跟一个道地浙江人来往,因此也就没人拉我去开浙江同乡会,更不用说绍兴同乡会了。

  这也许是两栖或骑墙的好处罢?然而出了学校以后到底常常会到道地绍兴了。我既然不会说绍兴话,并且除了花雕和兰亭外几乎不知道绍兴的别的情形,于是乎往往只好自己承认是假绍兴人。那虽然一半是玩笑,可也有点儿窘的。

还有一桩道理就是我有些讨厌扬州人;我讨厌扬州人的小气和虚气。

  小是眼光如豆,虚是虚张声势,小气无须举例。虚气例如已故的扬州某中央委员,坐包车在街上走,除拉车的外,又跟上四个人在车子边推着跑着。我曾经写过一篇短文,指出扬州人这些毛病。后来要将这篇文收入散文集《你我》里,商务印书馆不肯,怕再闹出“亲话扬州”的案子。

  这当然也因为他们总以为我是浙江人,而浙江人骂扬州人是会得罪扬州人的。但是我也并不抹煞扬州的好处,曾经写过一篇《扬州的夏日》,还有在《看花》里也提起扬州福缘庵的桃花。再说现在年纪大些了,觉得小气和虚气都可以算是地方气,绝不止是扬州人如此。从前自己常答应人说自己是绍兴人,一半又因为绍兴有些憨气,而扬州似乎太聪明。

  其实扬州人也未尝没憨气,我的朋友任中敏(二北)先生,办了这么多年汉民中学,不管人家理会不理会,难道还不够“憨”的!绍兴人固然有憨气,但是也许还有别的气我讨厌的,不过我不深知罢了,这也许是阿Q的想法罢了?然而我对于扬州的确渐渐亲热起来了。

扬州真象有些人说的,不折不扣是个有名的地方。

  不用远说,李斗《扬州画舫录》里的扬州就够羡慕的。可是现在衰落了,经济上是一日千丈的衰落了,只看那些没精打彩的盐商家就知道。扬州在上海被称为江北佬,这名字总而言之应该表示低等的人。江北佬在上海是受欺负的,他们于是学些不三不四的上海话来冒充上海人。

  到了这地步他们可竟会忘其所以的欺负起那些新来的江北佬了。这就养成了扬州人的自卑心理。抗战以来许多扬州人来到西南,大半都自称为上海人,就靠着那一点不三不四的上海话;甚至连这一点都没有,也还自称为上海人。其实扬州人在本地也有他们的骄傲的。他们称徐州以北的人为侉子,那些人说的是侉话。

  他们笑镇江人说话土气,南京人说话大舌头,尽管这两个地方都在江南。吴语他们称为蛮话,说这种话的人当然是蛮子了。然而这些话只好关着门在家里

说,到上海一看,立即就会矮上半截,缩起舌头不敢啧一声了。扬州真是衰落得可以啊!

也是一个江北佬,一大堆扬州口音说是招牌,但是我却不愿做上海人;上海人太狡猾了。

  况且上海对我太生疏,生疏的程度跟绍兴对我也差不多;因为我知道上海虽然也许比知道绍兴多些,但是绍兴究竟是我的祖籍,上海是和我水米无干的。然而年纪大起来了,世界人到底做不成,我要一个故乡。俞平伯先生有一行诗,说“把故乡掉了”。其实他掉了故乡又找到了一个故乡;他诗文里提到苏州度过他的童年,所以提起来一点一滴都亲亲热热的,童年的记忆最单纯最真切,影响最深最久;种种悲欢离合,回想起来最有意思。

  “青灯有味是儿时”,其实不止青灯,儿时的一切回忆都是有味的。这样看,在那儿度过童年,就算那儿是故乡,大概差不多罢?这样看,就只有扬州可以算是我的故乡了。何况我的家又是“生于斯,死于斯,歌哭于斯”呢?

以扬州好也罢,歹也罢,我总该算是扬州人的。

朱子清,别名镜心,1900年10月17日出生于安徽省桐城县一书香世家,父亲在农村半耕半读。1907年他在乡村私塾就读,酷爱古典诗词、经史著作和书画。1917—1921年他先后在安庆六邑中学和安徽省立第五中学学习。其间他曾作为学生会代表,多次参加反对帝国主义的游行、请愿、演讲等爱国活动,为此,他曾被警察打伤,乃至被校方开除。1921年他考入东南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学习。大学时期,在恽代英等进步人士的影响下,朱子清的爱国热情更加高涨。1925年,他积极参加“五卅”运动,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斗。1926年他大学毕业,获理学士学位,留校任教。不久,在东南大学的“易校长学潮”中,他与国民党反动派发生了激烈的冲突,结果被辞退。

  朱子清(1900-1989)

国立东南大学化学系1926年毕业校友

  朱子清,有机化学家、教育家,别名镜心,1900年10月17日出生于安徽省桐城县。1921年他考入东南大学理学院化学系,1926年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留校任教。

  不久,他因在东南大学"易校长学潮"中与反动派发生了激烈冲突而被辞退。

  1929年他前往美国伊利诺大学研究院求学。1933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赴德国明兴大学从名师维兰德(H.Wieland)继续进行有机化学研究。1934年转赴奥地利格拉兹大学,跟随微量化学的首创人、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普雷格尔(F.Pregl)学习微量分析。

  1935年学成回国任南京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1937年任北平研究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兼代理所长,1946年任暨南大学化学系教授兼系主任,1947年起兼任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1948年兼任同济大学教授。在此期间,朱子清在马钱子碱、钩吻素、贝母素的研究方面也做了突出的贡献。

  主要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上。

  1949年10月朱子清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1952年10月任复旦大学教授兼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1955年夏,为了改变西北地区落后面貌,他携带全家到兰州大学任教,建立了第一间有机微量分析实验室和生物碱实验室。

  朱子清曾先后担任甘肃省药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中国化学会理事、《化学学报》编委、甘肃省科协名誉主席等职。此外,他还是甘肃省政协第四、五、六届常务委员会委员,1956年加入九三学社并当选为九三学社甘肃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朱子清在有机化学,尤其在天然产物有机化学方面造诣精深,硕果累累。

  先后在国内外近20种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在国内外有机化学界享有盛誉。特别是关于贝母植物碱的研究,曾居于国际领先地位。

  从50年代起,朱子清领导其研究小组,对贝母植物碱进行了比较深入、系统的研究,终于在1955年首先确定了该类植物碱的基本骨架为变型甾体,该项研究成果发表后,引起了化学界的重视。

  1956年朱子清应邀参加德国科学院主办的"国际生物碱会议",又应邀赴匈牙利和苏联讲学。同年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并被聘为国际有机化学杂志《四面体》的荣誉编辑。1977年加拿大化学家人工合成贝母素甲成功,证明了朱子清等当年确定的基本骨架正确无误。

  1961年,朱子清等研究了国产钩吻中的植物碱,确定了新植物碱"钩吻素子"的结构。70年代以后,朱子清等又陆续从百部、藜芦、乌头、麻黄、南蛇藤等植物中分离到20余种植物碱,发现了10余种新的植物碱,并阐明了它们的化学结构。

  在朱子清之前,雪莲化学成分的研究工作未见文献报道。

  80年代初,朱子清在国内开展这一课题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填补了雪莲化学成分研究的空白。荣获1985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80年代初,朱子清及其合作者对中药竹节香附中的皂苷成分进行研究。他们从竹节香附中分离鉴定了8个皂苷,其中6个为新化合物。

  药理试验表明:其中1个化合物有显著的抗癌活性;另1个化合物不仅没有抗癌活性,反而能促进癌细胞的生长。该研究成果荣获1985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1957年,他由于对工作提出意见,蒙受了不白之冤;"文革"期间,又遭到迫害,可是他心中始终没有放弃对事业的追求。

  1978年,他复出担任兰州大学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兼天然产物有机化学研究室主任。

  1985年9月,兰州大学为纪念朱子清从事教育和科研工作60年举行了隆重的学术报告会。然而此时他已病魔缠身,但依然承担着多项研究课题,坚持指导博士研究生,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终于1989年3月11日病逝兰州。

上一篇:《朱子家训》有多少字呢?

下一篇:朱子文化怎么写

派趣吧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