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趣吧

孙资和刘放推举司马懿辅政。间接导致曹魏政权颠覆,二人和东吴孙与西蜀刘有关系吗?

明星时间:1年前阅读:19

孙资和刘放推举司马懿辅政。间接导致曹魏政权颠覆,二人和东吴孙与西蜀刘有关系吗?

为回答题主这个问题,我查阅了一些历史资料。

我认为,孙资和刘放推举司马懿辅政,导致曹魏政权被颠覆是有关系的。但这与东吴、西蜀没有任何关系。

01

曹魏近臣

孙资与刘放,在曹操时期就很受赏识和信任。

魏国建国之初,二人一起担任秘书郎,尽管品级不很高,但掌管朝廷机要文书,是曹操心腹之臣。

在曹丕代汉建魏的过程中,孙资、刘放作为近臣帮助策划运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曹丕继位后,二人继续得到信任,一同掌管机密。

黄初元年(220年),魏文帝改秘书省为中书省,负责诏令文书的起草,并任命刘放为中书监、孙资为中书令,同为中书省长官。

尽管其品级低于尚书令、仆射,但与皇帝的亲密程度却超过他们。

此时,尚书台虽然名义上仍是国家中枢机关,但中书省实际上已经行使宰相的职权。

从曹操担任魏公(213年),至魏帝曹芳正始七年(246年),孙资、刘放担任曹魏机要33年,是名副其实的幕后实权人物。

特别是魏明帝曹叡在位期间,朝廷日常事务、行军作战等大小事宜,全由二人执掌。

中书省权力之大,令各级官吏畏之如虎,一旦听闻诏令出自中书省,几乎无人敢于违抗。

但孙资、刘放二人长期专权,自然引起了一些大臣的不满。

孙资和刘放推举司马懿辅政。间接导致曹魏政权颠覆,二人和东吴孙与西蜀刘有关系吗?

02

左右朝廷

景初二年(238年),魏明帝曹叡病危。

为了曹魏政权的稳固,就想起用叔父燕王曹宇为大将军主政,以夏侯献、曹爽、曹肇、秦朗为辅,凭借宗亲的力量,共同辅佐幼主曹芳。

夏侯献、曹肇对孙资、刘放专权一向心怀不满,曾经威胁二人,假如他们上台执政,就会对其采取措施。

孙刘二人惧怕被打击报复,为求自保,就极力阻止曹宇等人上台执政。并推举与自己关系比较好的曹爽做大将军,提议征召司马懿共同辅政。

曹叡同意了这个提议,但很快就变了卦。

曹叡深知曹爽素无才学,软弱易制,而司马懿心机似海,阴狠刚戾,便下令停止所议此事,再召曹宇辅政。

孙资、刘放获知魏明帝改变主意,于是再次觐见,并力主维持原议。

曹叡再次答应了二人所请。

孙刘二人怕夜长梦多,就逼迫曹叡立刻下诏,宣诏天下。

不仅罢免了曹宇等人的官职,并将他们立刻驱逐出宫。

景初三年(239年),曹叡病逝,年仅八岁的曹芳继位。大将军曹爽独揽朝政,毫不把中书省、尚书台放在眼里。

逐渐地孙资、刘放萌生退意。

250年,刘放病逝;次年,孙资与司马懿先后去世。

司马懿在世执政期间,没有篡夺曹魏政权,但为以后司马氏代魏建晋奠定了基础。

孙资、刘放对司马懿上台执政有直接关系,这与最终司马氏代魏脱不了干系,但也不是绝对的原因。

根本而言,还是曹魏集团本身出了问题。

曹魏建立之初,汲取了宦官专权、外戚干政的教训,同时限制外臣及地方官吏的势力。

但事情总要有人做,作为中枢机构的孙资、刘放趁势崛起,左右了朝廷。

作为权力核心的帝王,又缺乏掌控力,最终出现这种局面,不足为奇。

自古以来,就是君强臣弱,奴大欺主。

没有足够的智慧和权威,仅仅凭着你是坐在那个位置上的人,就发号施令,是不会长久的。

总之,孙资虽然姓孙,但与东吴无关;同样,刘放姓刘,也与蜀汉无关。

孙资、刘放仅仅是不希望自己的政敌上台执政,而推举司马懿出山,其本意也并不是要颠覆曹魏政权;

关键是曹叡不能明断是非,优柔寡断,给司马氏可乘之机。

更为离谱的是,在内政不稳,外部吴蜀虎视眈眈的情况下,曹叡居然选定一个年仅八岁的孩子做接班人,更何况还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

这个玩法,最后不归司马氏也会便宜别人,曹操父子英雄无比,居然也有这样的子孙,这是难以理解的事。

孙资和刘放推举司马懿辅政。间接导致曹魏政权颠覆,二人和东吴孙与西蜀刘有关系吗?

上一篇:三国时期真实的张虎是一个怎样的人?

下一篇:《风筝》里郑耀先为什么杀吴福?

派趣吧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