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透吴均的高雅志趣?
你好!
推荐文章:
在杭州西湖和安徽黄山之间的青翠群山中,有一条秀丽的江水穿行而过,这便是著名的富春江。富春江景色四季宜人,无论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艳春、“两岸绿树凝滴翠”、“翠色随人欲上船”的夏景,或是“一江流碧玉,两岸点红霜”的秋色,都有一番醉人的魅力。
即便是“诸山皓然”、“寒江独钓”的冬天,也有耐人寻味的底蕴。古往今来,有多少游客为这山光水色所倾倒,留下了众多的诗篇。南北朝著名文学家吴均就曾在游历富春江秀丽多姿的山水之后,挥笔给朋友修书一封,写就《与朱元思书》。其中生动逼真地描绘富春江沿途绮丽风光的一百四十四字流传下来,成为脍炙人口的山水小品。
文章简练传神、富有情韵,读后给人以美的享受、心灵的愉悦。
一、 景物清新,广阔辽远
作者抓住富春江山水的特征,把动与静、声与色、光与影巧妙结合,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山水图。“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开头八个字从大处落笔,点出了秋季的晴爽天气,勾勒出空灵清澄,广阔辽远的境界。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富阳、桐庐两个地名说明描写的对象是富春江一段,作者赞美它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那么这里的山怎样“奇”,水怎样“异”呢?
先看作者眼中的“异水”。“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这四句写出了江水平缓流动时的情景:江水清明澄澈,从水面一直可以看到水底。
水底下游来游去的小鱼和砂砾,都能一览无余,历历在目,给人以清美秀丽之感。遇到急流,情况就变了,“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作者笔锋一转,运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另一种景象:急湍的江水流得比射出的箭还要快,迅猛的浪头就像飞奔的骏马一般,一泻千里,气势格外雄壮,使人感到惊心动魄。
文章先写江水的平静,后写江水的飞动,二组画面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表现了富春江水奇异独绝、变幻多姿的风貌。
领略了“异水”,那么“奇山”又是怎样的呢?作者写道:“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富春江的两岸峻岭绵延,紧逼江流。
高峻的山势,加之“寒树”葱郁,更加衬托出群山的峻拔秀丽。山之奇,奇在“负势竞上”、“争高直指”。山本是静止的,而在作者笔下,山却因树而有了生机。适值秋天,有的树木落了叶子,有的树叶变了颜色,山林中呈现出一片寒冷萧瑟的景象,此之为“寒树”。然而它们却不畏天高气寒,顺着山势直指苍穹,顽强地生长。
因此山峰而显得一个比一个高,一层比一层远,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作者写完了“奇山异水”以后,又把人们带入一个神奇的视听世界。这里,作者以山音的美妙衬托山林的幽美,表现出富春江两岸山间的无限情趣。“泉水击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游览在江水之上,眼看水石相激,溅起朵朵浪花,耳闻泠泠泉声,和谐动听;鸟之鸣,婉转流丽,悦耳动听。蝉、猿之声,在空谷传响,袅袅不尽。在这里,泉响、鸟鸣、蝉啭、猿啼,长短错落,高低交替,连绵不绝,汇成了一首悦耳怡神的山林交响曲,把寂静的山谷,变成了一个和谐、详和的世界。
在这里,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妙图画,读后仿佛身临其境,令人悠然神往。
二、志趣清高,情韵悠长
在为吴均所带给我们的如画的视觉美感和如歌的听觉盛宴所叹服的同时,我们又禁不住想要探寻蕴涵于作者语言文字中的深意。吴均生活在政治黑暗、社会混乱的南北朝时期。
当时,许多文人羡慕那些遁入山林,避世隐居的士人,于是常常在书信中借助景物描写语言,表达自己高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六朝时的山水画家宋炳说,观山水的目的在于“澄怀观道”,言为心声。山水在六朝人文人心目中有着不同寻常的地位。他们在山水中寻求身心的解放、人格的净化,山水寄托着他们理想的人格。
《与朱元思书》从头至尾没有直接写人,但富春江秀丽的山光水色,在作者心弦上弹奏出的清音,在他心镜上折射出的内含的情韵,需要我们仔细聆听,细心品味。
一向沉湎于山水的吴均,在“风烟俱净”之日,泛舟于富春江上。恰如苏轼《前赤壁赋》中所云:“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从中,我们能感受到他轻松愉快、舒畅惬意的心情,体会到他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的赞颂。更值得称道的是,在描绘山景时,作者又插入了两句观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意思是说那些为了名利极力攀附权贵的人,看到这些奇伟的山峰,就会平息追名逐利的欲望;那些终日碌碌、经营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在这里,作者用自然美景和社会世俗对比,表达了对美丽的山水风光的歌颂、向往和对世俗官场的否定、厌弃之情,反映了在当时知识分子普遍存在的清高隐逸的思想。
作者的这种志趣,既不同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积极入世,又不同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消极遁世,这是一种对轻松自然的崇尚,对自由和谐的向往,对欢乐生命的礼赞。它因为更具一份常人心态,也就更容易使人接受并感到亲切。可以说,作者的这种奇异独绝的人格在对奇山异水的描写中得到了深化。
与其说是山水引发了作者的归隐的感慨,不如说是归隐的愿望,使作者更衷情于这纯净的山水之美。
三、风格清新,语句凝炼。
《与朱元思书》成为脍炙人口的山水小品,不仅因为文章描绘的景美、情美,还因为其辞美。吴均所处的时代骈文盛行,当时不少作家文风浮艳,以典故辞藻争胜,注重形式,内容空虚。
这篇文章虽用骈文写成,却无一般骈文的弊病。也正因此,文章被视为骈文中的精品。
首先,文章采用白描手法,写景状物。文字既千锤百炼,又生动晓畅,力求准确传神。这使文章语言显得清新自然,生动流畅,在当时以绮丽浮靡为主流的骈文中显得卓尔不群,超凡脱俗。
如用“奇”和“异”总括富春江山水特色;用“箭”和“奔”来比喻水流之迅急;用“竞”和“争”来形容山峰相互依恃,急先恐后向上崛起的形状,字字动人,颇见功力。其次,句式整齐而富有变化。文章基本上遵循骈文的要求,主要采用四字句和六字句连缀成文,并于文章后半部分大量运用对偶句, 如“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这就取得了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对比立意、相映成趣的表达效果,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极强。
但作者并不死守四六骈句,也用散句。如在四字句、六字句中运用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样的五字与四字交替运用的句式。文章前半部分使用散句,如“自富阳至同庐,一百许里……”,后半部分则基本上都是工整的对偶句。这样骈散结合、疏密相间的安排,就避免了骈文刻板划一的弊病,既有整齐美,又有错落美,使语言灵活多变,更具韵律美。
读《与朱元思书》,如赏一幅山水写意,这里有明朗洒脱的美景,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读《与朱元思书》,如听一曲美妙的音乐,因为它有词采隽永、音节和谐的语言。这样情景兼美,辞章俱佳的美文,能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心灵的愉悦。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