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群的年龄结构和遗传结构应如何?
牛群的年龄结构和遗传结构应相辅相成,年龄结构可以根据母牛的实际年龄或胎次结合产奶量进行调整。遗传结构的确定比较复杂,必须按照系谱资料、本身生产性能和外貌表现综合考虑进行调整,从而确定核心群、生产群和淘汰群。现在,各省市都相继建立了DHI测定中心,每年向各奶牛场公布上年度生产性能信息资料。
奶牛场可根据DHI信息、牛群中头胎牛的系谱资料和平均产奶水平,选择50%的优秀头胎母牛作为预选核心群,对进人预选核心群的牛再进行体型线性评定,同时还应考虑遗传能力、抗病力和生产寿命,根据结果淘汰部分体型不合格的牛,约保留30%的头胎母牛列为核心群。
同时再对以往核心群牛进行评定,淘汰年老体弱或生产性能较低的牛只,将其并入生产群或淘汰群,确保核心群牛占成母牛总数30%的动态平衡。母牛产奶后,主要是根据本身的生产性能(最好是DHI测定记录)和体型外貌两方面来进行选种,此外还应考虑遗传能力、抗病力和使用寿命。
将头胎牛产奶水平排在平均数减一个标准差(X-S)以下的母牛,作为预选淘汰群,约占头胎牛的16%,然后对预先淘汰群的母牛逐个分析产量低下的原因,将确属于遗传水平低下的母牛列为淘汰群,淘汰群约占头胎牛总数的10%。列人淘汰群的头胎母牛并不一定马上淘汰,而是将其并入以往淘汰群,视其生产性能表现及经济效益定出逐步淘汰计划。
可以看出,根据头胎母牛生产水平淘汰的牛保持在10%左右,另外,10%~ 15%为老弱病残被迫淘汰,从而使牛群总的更新率保持在20%~ 25%。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