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门事件”是怎样绊倒尼克松?
如果说安德鲁•约翰逊的弹劾案只是一次预演的话,那尼克松的“水 门事件”则是弹劾总统的一场大戏,其中盘根错节的关系绝不亚于一部好 莱坞的悬疑大片。“水门事件”中《华盛顿邮报》记者鲍勃•伍德沃德和 卡尔•伯恩斯坦通过特殊渠道不断获取事件内幕,但是一直拒绝透露线人 的真实身份,该报总编西蒙斯引用当时一部热播的色情电影《深喉》指称 线人。
2005年5月31日,美国联邦调查局前副局长马克•费尔特承认自己 就是“深喉”。
与约翰逊不同的是,尼克松被弹劾完全是咎由自取,他本来有很多机
会可以弥补,但是却迷信权力,一步一步深陷下去,终于到了不可自拔的 地步。约翰逊遭到弹劾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国会权力膨胀,行政权力处于 弱势,而尼克松则处于一个强势总统的时代,二者同是遭到弹劾,但是绝 不可同日而语。
“水门事件”对美国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而且已经外溢到世界各地, 比如说,人们会将一些丑闻跟“门”联系在一起,比如说“伊朗门”、“白 水门”、“艳照门”……这都拜尼克松所赐,甚至有美国媒体讽刺说尼克松 对人类历史最大的功劳是扩大了“门”的词义。
“水门事件”对美国影响最 深的是让美国人切身感受到行政权膨胀带来的危害,可能会危及到三权分立 的政体。从那时起,人们便开始琢磨在总统身上多加几把锁,以免他们权力 过大,危害到国家的安全和人民的自由。
“水门事件”源于水门饭店的一宗盗窃案,但是背后则是总统权位之争。
1972年是美国的大选年,共和党候选人尼克松和民主党候选人麦戈文的选战 正进行得如火如荼。6月17日凌晨,民主党总部水门大厦发生了一件怪事, 一名警卫在巡逻时发现一扇门的锁舌被人用胶带粘住了,他开始以为是谁无 意间粘上的,便随手撕掉了,可是当他再次巡逻经过时却发现这扇门的锁舌 又被粘住了。
真是见鬼了!警卫立刻报警,当场抓获了五名“蟊贼”,他们戴着手套, 随身携带对讲机、照相机和窃听器。如此装备肯定不是为了钱财,经盘问后 发现,为首的竟然是总统尼克松竞选班子的首席安全问题顾问詹姆斯•麦科 德。此后,警方还逮捕了两名涉案官员——总统竞选班子负责募款的法律顾 问戈登•利迪和原总统特别顾问的助手霍华德•亨特。
种种迹象表明,这件 离奇的“盗窃案”和白宫有关!
一看到这件事情与白宫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民主党便开始大作文章,纷
纷用来攻击尼克松。可是在选战中看惯了马克•吐温《竞选州长》中所揭露 的互相诬蔑、拆台、揭老底等下流手段的美国选民对此并不买账,他们仅仅 把这当成了政客们攻击政敌的惯用伎俩而一笑置之。
不过,两个《华盛顿邮报》 的小记者鲍勃•伍德沃德和卡尔•伯恩斯坦敏锐地察觉到这件事情并不那么 简单,便坚持不懈地追踪报道下去:
《华盛顿邮报》6月19日消息:一名共和党安全官员涉嫌“水门事件”, 但前司法部长约翰•米歇尔否认这与此次窃听有任何瓜葛。
《华盛顿邮报》8月1日消息:“水门事件”一名案犯的银行账户上有 一笔巨款,显然来自尼克松的竞选团队。
看到这些,人们开始有点怀疑了。可是,尼克松是政坛老手了,“兵来 将挡,水来土掩”,他在事情曝光之后马上着手处理,一方面通过中央情报 局向联邦调查局施压,迫使其停止调查;一方面向被捕人员支付大笔“封口 费”,要他们服罪并保持沉默。
然后,尼克松于8月29日信誓旦旦地宣称: “白宫和内阁现职官员都与‘水门事件’毫无关系!”
尼克松本人也没有想到事情会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他希望能够通过手 中的行政特权摆平“水门事件”。但是在一个三权分立、司法独立的政治框 架之中,摆平官司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1973年1月30日,利迪和麦科德被控策划“水门事件”、盗窃以及窃 听罪名成立,其他人也被定罪。作为主谋1麦科德要被判处重刑,一想到自 己当初只不过是奉命行事,可是如今事情败露了,上头竟然玩起“弃卒保帅” 的游戏来,自己这样一个小角色却要替上头背这么大一个黑锅,他就觉得实 在是不值。
越想越窝火的麦科德决定反水,争取“将功折罪”,美国的法官
也有相当的自由裁量权,虽然他无法决定被告是否有罪,但是却可以决定刑 期长短。为了让嫌疑人交代更多的信息,法官可以和嫌疑人进行“交易”。 麦科德向法官写信,坦白了一些重要内幕。3月23日,法官当众公布了这封 信,麦科德在信中说•。
“被告们受到了巨大的政治压力,要他们承认有罪并 保持沉默。”不久,《华盛顿邮报》等大篇幅刊登了麦科德作证的情况及从 其他渠道得到的内幕消息,白宫在“水门事件”中的作用逐渐清晰起来,美 国国内舆论一片哗然。
在这样的情况下,尼克松只能继续他的“掩盖行动”。
4月30日,尼 克松宣布接受卷入“水门事件”的白宫办公厅主任哈里•霍尔德曼和国内 事务委员会主任约翰•埃利希曼的辞职请求,并解除白宫负责处理“水门 事件”的法律顾问约翰•迪安的职务。很显然,这三个人是被尼克松作为 新的“替罪羊”拋出来的。尼克松则一再宣称自己对他们的“违法勾当” 毫不知情,以撇清自己和“水门事件”的关系,但是却事与愿违。
有道是, 树倒猢狲散,虽然尼克松没有倒下,但也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大难将至, 自保为重。5月17日,迪安在“水门事件”调查委员会举行的电视听证会 上交待了“水门事件”及白宫的掩盖活动,提供了详细的证词。根据证词, 调查委员会认定总统竞选班子有罪,不过只有迪安一个人证明尼克松直接 卷入了掩盖活动。
一面之词虽不能成为判定尼克松有罪的依据,却成为事 情的转折点,尼克松已经被认定为“水门事件”的幕后主使,当然这需要 更多的证据。
正当调查人员苦于找不到证据的时候,白宫的一个普通雇员无心的一 句话为办案人员提供了重要线索。调查人员问,白宫的谈话笔录是怎么做 出来的?工作人员说,有录音啊!对,就是录音!总统的录音更多的是私 人的事情,类似于中国皇帝的起居注。
尼克松是个骄傲的人,他在白宫的
日子加起来超过十三年,他几乎将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录下来了,以备将来 出回忆录。
得知尼克松的癖好,调查委员会和考克斯马上要求尼克松交出录音带以 供调查,可是尼克松以“行政特权”表示拒绝。尼克松希望以国家安全的名 义将调查委员会挡回去,但是美国社会对这一套并不买账,个人自由要比国 家利益更重要,如果总统已经犯下重罪,公民是不会因为所谓的国家利益包 庇他的。
调查委员会和特别检察官考克斯决定动用法律诉讼程序,华盛顿地方法 院和联邦上诉法院都判决尼克松交出录音带。最后,尼克松表示让步,愿意 提供部分录音带内容,却遭到考克斯反对。没想到一个小小的特别检察官会 与自己作对,尼克松的“管家”白宫办公室主任黑格将军电话给司法部长理 查德森,希望撤销考克斯的职务,黑格的理由是,如果现在为难白宫的话, 那会让苏联笑话,损害美国的国家利益。
理查德森的回答则是,总统将录音 带交出来更符合国家的利益。
司法部长虽然是白宫的阁僚,但是他也是行政权与司法权的交接地带, 也是司法独立的桿卫者,而特别检察官虽然是司法部长的手下,却是经过参 议院的同意才任命的。尼克松此时已经有点失去理智了,他抢在司法部长辞 职之前将其解雇了,理查德森和考克斯被一起踢出去了。
尼克松对黑格说: “我们除了在他屁股上踢一脚以外,不欠他什么东西。理查德森必须解雇, 我可不想看到他回到印第安纳再去竞选参议员。”
尼克松以为把理查德森和考克斯赶走,就胜利了。出乎意料的是,尼 克松解雇司法官员的举动被称为“星期六晚上的大屠杀”,公众对于尼克 松滥权的行为已经是忍无可忍了。
媒体也将枪口对准了尼克松,局势失控了, 尼克松不得不为被弹劾做准备。副总统阿格钮也被迫辞职,众议员福特成
为副总统。尼克松为什么这么安排呢?很简单,一个无能的福特更能增加 尼克松的砝码,美国人把尼克松弹劾掉之后,福特能应对当时激烈的美苏 对峙吗?
尼克松的如意算盘没有实现,1974年2月6日,众议院司法委员会开始 进行是否弹劾总统的调查。
4月18日,新任特别检察官利昂•贾沃斯基再次 要求尼克松交出最为关键的录音带,尼克松依然用行政特权予以拒绝。事情 陷入僵局后,特别检察官再次启动法律诉讼程序,华盛顿地区法院再次支持 诉方请求,尼克松又一次要求上诉,为了一劳永逸,华盛顿地区法院申请美 国最高法院裁决。
7月24日,最高法院以非常罕见的八票对零票裁决尼克松 交出录音带。尼克松只得接受,交出了录音带,而在这些录音带中恰恰包括 1972年6月23日,也就是“水门事件”发生后第6天,尼克松要霍尔德曼 让中情局向联邦调查局施压的谈话。
面对铁证,尼克松阵营开始崩盘,白宫内部和共和党内都出现了要求他 辞职的呼声。
事情也随着众议院司法委员会通过弹劾总统的三条理由——阻 碍司法、滥用职权、抗拒国会传讯一-而尘埃落地。一旦弹劾程序启动,那 么众叛亲离的尼克松肯定无法逃脱被弹劾的命运。为了避免遭受这种命运, 尼克松不得不于1974年8月8日宣布:“我将辞去总统职务,明天中午生效。
” 曾经踌踏满志而且也确实做出不少成绩的尼克松就这样黯然下台,成为美国 历史上第一个被迫辞职的总统。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