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和李鸿藻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子的?
李鸿章和李鸿藻都是晚清名臣和重臣,两人年龄只差三岁,咋一看他俩的名字,很多人会误以为他们是兄弟之类的,事实上此二人没有半点血缘关系,而且他们两人的从政经历和政治立场也是迥然不同的。李鸿章是主和派的,李鸿藻是主战派的,这才导致他俩在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等一些大事上政见不同,李鸿藻甚至一度因战争问题激烈弹劾李鸿章,两人确实闹到了势不两立的地步。
李鸿章和李鸿藻都是进士出身,不同的是李鸿章中进士后只在翰林院了几年就回乡办团练,此后靠镇压太平天国的军功一路做到巡抚、总督这样的封疆大吏,长期在地方担任军政大员。清流派领袖李鸿藻的从政经历与李鸿章的很不一样,李鸿藻中进士后除了前几年在山西、河南担任过教育类官员,其余时间几乎都是当京官。李鸿藻是著名的儒臣,被咸丰皇帝选为太子侍读,即后来的同治皇帝的帝师,因此他颇受慈禧的信任。李鸿藻此后也担任过都察院的左都御史、兵部尚书以及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等职,始终都是京官。
慈禧太后曾多次提出要重修圆明园,但身为御史的李鸿藻以当时国力衰微,不应当再劳民伤财等为由多次劝阻重修圆明园,最终慈禧等人打消了重修圆明园的念头,应该说李鸿藻当时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另有一次,河北地区出现大灾,有不少百姓因此饿死,李鸿藻和张之洞等人积极呼吁朝臣赈灾,并以身作则捐出几百两白银,以救济灾区。李鸿藻死后谥“文正”,入祀贤良祠,是清代为数不多的有“文正”谥号的大臣,可见清廷对他的认可度是很高的。
李鸿章和李鸿藻闹的比较凶的主要有这几个事件:
1.1879年崇厚作为清廷代表竟与俄国修订了不理智的《里瓦几亚条约》,引起举国声讨,但李鸿章却以“契约精神”为理,认为既然已经签订了就应该好好执行,而不是单方面毁约。李鸿章此举不仅没得到朝中支持,更是引起了李鸿藻、左宗棠等人的强烈不满。也有说该条约的签订与李鸿章有关,这点大家来说说。
2.1883年,法国侵扰清朝属国越南,以此挑起中法战争,作为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的李鸿章为了给清政府争取“安定”的环境而主和,此举遭到李鸿藻的强烈弹劾,但最终因慈禧在这件事上支持李鸿章的缘故,李鸿藻被贬为内阁学士。当然就这个事而言,李鸿章当时的做法也未必是不明智的,这点期待大家各抒己见。
3.在中日甲午战争的立场上李鸿章是主和的,而李鸿藻则是再三主战,即便在清廷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后,李鸿藻仍然坚持应当再战而不应该签约。
崇厚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