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雄信死后三次转世报仇,他为什么这么做?
单雄信可谓是说唐类演义小说中一个最为悲情的角色,一生极重义气,对朋友推心置腹,两肋插刀,是一个有情有义,忠义两全的人物,却未能换的朋友的真心以报,在不同版本的演义中他皆是死的冤屈之极。
单雄信
单雄信的生平说唐中的单雄信是二贤庄庄主,江南绿林总瓢把子,为人豪爽仗义,最喜结交各路朋友,对认可的朋友更是掏心掏肺,出手帮忙毫不犹豫。他武艺高强,使一杆金顶枣阳槊,在隋唐十八条好汉中排名第十七名。
在贾家楼大结义后,兄弟四十六友人各奔东西,各为其主,单雄信最终投奔了洛阳王世充,成为王世充的妹夫,在王世充兵败后怒闯唐营被俘,最终遇害。
单雄信的怨念产生的原因针对单雄信参与的贾家楼大结义,有句俗语说的好:“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炉香”。结义的四十六友来自天南海北,信仰、观念、出身皆不相同,没有熟悉了解过程,很多人此前完全是素不相识,只是在被人起哄,大势推动之下不得已而为之一起结拜为兄弟。所以兄弟情义极淡,甚至有些人压根不讲兄弟情份。
但在这些人之中,演义中号称仁义的秦琼表现最让单雄信失望。秦琼在演义中外号“小孟尝”,单雄信对他更是将义气二字发挥到了极致。遇到遇难卖马的秦琼后,对秦琼的义气和名望深为佩服的单雄信立即设法结交,推心置腹,慷慨相助,在秦琼被发配后主动照顾其一家老小。
单雄信和程咬金
和罗成二人更像是天生冤家,在贾家楼结义之前,二人也只是慕名但素不相识。由于程咬金的从中挑拨,二人大打出手,如果不是王伯当拼死相拦,武功远低于罗成的单雄信很可能会没命。后来虽然一起结义为兄弟,但芥蒂还在。但单雄信对罗成还是看重兄弟情分,他推荐罗成到王世充手下任职。后来已经投唐的徐茂公将同在王世充手下效力的罗成、程咬金等人拐走投奔唐营,唯独不知会单雄信一声,让他颇为生气。
单雄信和罗成
王世充战败后,单雄信因为和李唐的个人恩怨拒不投降,一帮结义的兄弟几乎没有人为他求情,罗成还对他嘲讽笑话,甚至亲自动手将他斩杀。
程咬金在单雄主临终前给他敬了三碗酒,说的几句话让他铭记在心:来生再来报此大仇,我们这些兄弟对不起你,到时你亲自动手除掉这些不义之人。
青龙临凡的单雄信三次转世,终于得偿所愿单雄信死后,第一世转生为高句丽将领渊盖苏文,领军伐唐,将李 世民困在凤凰山,面对昔日瓦岗兄弟,今为唐军将领的二十六位总兵官,他大发神威,用飞刀斩杀了二十六人,终于得偿部分心愿,除掉了这帮不义气的兄弟。只是后来被白虎临凡的薛仁贵打败,未能尽偿所愿。
第二世单雄信转世为苏定方之孙苏宝同,在和唐军的交战中击杀秦琼之子秦怀玉,尉迟恭之子尉迟宝林和尉迟宝庆,报了部分大仇。
第三世单雄信转世为安禄山,起兵攻占长安后,杀了徐茂公的曾孙徐承志,甚至将徐茂公从地下挖出泄愤,又将罗成的后人满门除掉,终于彻底消除了前世的怨气。
演义中的单雄信无疑是位极讲义气的真正好汉,只是瓦岗一帮结义的兄弟各为其主,利益使然对他并没有讲兄弟情份,才导致他积下了满肚子的怨气,以至于含愤而死转世三次出此怨气。
以上内容为演义推测而来,并不属于历史,纯属娱乐之作,各位尽可一笑置之,不必较真哈。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