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渤综艺感十足,如何看待黄渤的成就?
上个月在网上无意中看到康熙来了痞子英雄那一期,感觉黄渤的表现让人很舒适,于是又往搜了其他的综艺来看,台湾和内地的都有,时间跨度从2008~2012。总体看下来之后的感觉:他是个情商和智商都很高的人。其实情商也是智商的一种,姑且把情商算是软实力,智商算是硬实力。情商高:他知道对方需要的是什么,然后给对方所需:综艺节目的主持风尚各有不同,形式也各异,康熙来了比较活泼搞笑,小燕之夜喜欢寓教于乐,沈春华lifeshow注重与现场看众互动,杨澜访谈录重视深度挖掘,鲁豫有约倾向情感环节,天天向上则喜欢互相吐槽;从节目中可以看出黄渤对主持人的需求领略的很快,能依据对方要求给出反应。同样是宣扬痞子英雄的电影,他在康熙来了对赵又廷是用调侃的姿态,在小燕之夜就是比较正经的赞扬。他知道上什么山该唱什么调。黄渤在这些节目中有时单独上,有时是集体上,一个人上的时候能不冷场,一起上的时候不夺风头,还能帮队友圆场。所以金马奖找他主持,除了他的人气之外,也是看到他有调度场面的能力。这一点还表现在他对人际关系的保护上,比如他在北极拍戏时,从永冻层取冰融解成水,送给刘桦,因为知道刘桦讲究这类生活品行。他能非常得体的拒绝别人的要求;印象比较深的是周星驰找他演《西游降魔记》的孙悟空,开始他不想演,感觉周的至尊宝已经深进人心,自己再努力也只是事倍功半,话是这么说的:“您这座山太高了,我翻不过往。”还有谈到他排演《活着》的话剧,是否要借鉴葛优的表演。他表达葛优的电影版是珠玉在前,自己不可能在这种风尚上突破,所以按自己路子走。他做事知道适可而止:分寸感真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拿捏不好,幽默很轻易变成耍贫嘴。嘴皮子利索的人很轻易有时候图一时嘴上愉快,把话说大了或者玩笑开过了。但黄渤这一点非常注重,小燕之夜他表演跳舞之后,把话头往赵又廷引,让赵跳舞,张小燕替赵又廷解围,他也就打住。在杨澜访谈录中提到他有一次经人介绍担任一个配角,开拍前副导演不称心,想撤换他,因为时间关系,牵强录用,但埋怨不止。他深受 *** ,专心的表演,导演非常称心。这个梗假如掌握不好,很轻易煽情,但在杨澜说“副导演也是对工作负责,做法也可以理解。”黄渤直接用“是啊,不过当场还是非常难受的。”就结束这一段。黄渤应该是非常注重不要交浅言深的,鲁豫有约中提到他在电影学院中当班长,一次比较大的全班作业,一个女同学因为感情问题在考前跑外地 ,回来之后黄渤比较生气,因为作业关系到大家,不是她一个人事情,说了她,但这个过程中,看到那个女孩不说话低头撕裤脚,他立刻意识自己话过界了。在知乎上大家经常可以看到此类提问吧,但显然黄渤(当时26左右)不需要上知乎来追求解答。这应该是因为他多年在外跑码头,社会体会比较丰盛,明白看破不说破,还是好朋友,做人做事留有余地。智商高:学习能力强:跟他协作的过的导演都提到他聪明,他在电影学院的老师也说,人家十天功夫才学会的东西,黄渤最多两天就学会了。善于学习还体现在,他能吸取最有价值的东西:他获得金马奖之后,记者招待会上别人都是祝贺啊,问片酬企图怎么涨价之类的,但他觉得最重要的话是侯孝贤对他说的,钱可以多挣一点,但是别把身上纯朴丢了。他真的听进往了,所以为了不让自己脱离底层生活,就往坐地铁,实行一段时间后,发现由于自身境遇改变,这样做只是个形式。就改为往路边看察,多跟小人物谈天;跟黄秋生谈天,就学习如何卸载身上影帝的压力:影帝又不是终身成就奖,只是对你在一部片子里的评判。主动性思维:这一点@mikk已经说了,拍完《上车,走吧》之后能为了解决自己的疑问往上学。但这其中还有点曲折:《上车,走吧》之后,很多人觉得他比较有前途,想找他协作甚至当时有人围绕他的情状写了剧本。这时候管虎拍电视剧《黑洞》,角色让他自己选。他选了个出场多,但没多少事的角色(估量感觉这样性价比高吧),表演也不上心,天天带着人出往玩。这部剧播出之后,原来想找他协作的人觉得他在《上车,走吧》里的表现可能是昙花一现,偶然碰上了,下面也就不谈了。这对他触动很大,意识到问题,然后抉择往上学。我觉得这是黄渤真正聪明的地方,意识到问题(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就立刻着手往解决(端正态度+增加技能)。真是与挈延症绝缘啊。这可以参照他当歌手时候的情状:他北漂阶段,那时候还看不到出头之日:他怎么坚持下来呢:今天写了首歌,不错;今天把样带给人送往了,挺好。天天只要找出一件事,就觉得自己没白过。这不正是针对挈延症患者的任务分解,自我激励嘛。黄渤的软坚持,是建立在他比较强的自我治理能力上。所以黄渤这个人,脑子活,会来事,加成属性能食苦(这个不多说,看他的角色就知道了。)聪明人肯下笨功夫,又不用自己的准则要求旁人,自然是又成功,又招人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