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综艺中国汉字的 拼音是什么时候有的啊?没有拼音的时候,是怎么记忆读音的?

中国汉字的 拼音是什么时候有的啊?没有拼音的时候,是怎么记忆读音的?

paiquba 12-08 15次浏览 0条评论

  汉字虽然有大量的形省字,但是不能像拼音文字那样,可以通过文字符号本身,直接表达出正确的读音来。因此,为了便于传授和学习汉字,自古以来人们发明了许多给汉字注音的 *** 。

中国汉字的 拼音是什么时候有的啊?没有拼音的时候,是怎么记忆读音的?

古人对汉字的注音 *** 主要有下面两类:

1。

  以字注字

用一个汉字来注另一个汉字的读音 *** 。比如“读若”法:

儡,相败也,……读若雷。(《说文解字》)

比如“读为”法:

父义和(《文侯之命》),郑玄注:“义读为仪。

比如“直音”法:

“肇”注“兆” 。(《尔雅》)

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假如知道“雷”“仪”“兆”字的读音,也就顺理成章地会读“儡”“义”“肇”字了。

2。双拼制

用一个汉字或注音符号表达“声”,用另一个汉字或注音符号表达“韵”和“调”,把它们拼合成被注字的读音的 *** 。

其中,反切法是中国古代影响最大、流传最久的一种双拼制注音法。即反切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和“调”。比如:

缓,胡管切。(《广韵》)

“缓”字的读音,就是取“胡”字的声(h),取“管”的韵和调(uan),然后拼合成(huan=h uan)。

此外如:

哀,乌开切。

敖,五劳切。

收,式州切。

器,往冀切。

矣,于纪切。

语言包括三个部分:音、形、义,三者不可分。

  就中国而言,训诂学开始早,语音研究较晚。但是,对语言学习来说,音是急迫的需要。汉字当中形声字比例很高,这也提出了对音的研究的要求。自然,后来读音发生了转变,所以会出现仅据声符读音的“秀才认半边字”的现象。

中国古代标音方式的演变

《说文》的标音方式是:譬况、直音和读若。

  其实质是声音类似,用同音的语词或同音字来注明音读。同时辅以一些其它 *** ,如急言、缓言、长言、短言、内言、外言等来描摹一个字的读音。南北朝开始出现的对汉字读音的研究,跟文化的交流亲昵相关。佛教传进中国,由于梵文是拼音文字,因此一些学者从梵文与汉文的比较中受到启发,发明出了反切这种注音方式,来标注汉字。

  反切,就是利用双声、叠韵的 *** ,用两个字来拼切出需注音的那个字的读音,被切字与反切上字同声,与下字同韵和调。在不同类型文字的比较中,发现了汉字自身语音的特征,即汉字读音同时具有声、韵、调三个要素,所谓“音、韵分出”,而不同于拼音文字的字音、母音混。

  陆法言的《切韵》第一个从语音角度对汉字进行了研究,但该书失传了。相对于《切韵》,宋代陈彭年等作的《广韵》是以国家名义颁行的韵书。它保留了《切韵》的大部分素材,从本质上讲,它也是属于《切韵》系统。也正因此,也就出现了问题,即《广韵》过于尊信《切韵》,而全然不顾已经发展了的语音,因此同实际脱了节。

  所以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当时诗人作诗用错韵的情状,这就是他们株守韵书的结果。直到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才真正董理当代的语音情状,它以当代的北方话为准,反应了进派三声后的汉语语音面貌,是现代普通话语音的源头。

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东来,带来了拼音文字。

  同南北朝时期一样,文化交流给中国的语音学带来了新内容。利马窦第一个用拉丁语拼写汉字。至清代,从顾炎武到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学者返而推求上古音系,成果浩大,但是学术研究基本上与实际生活关系不大。段玉裁虽然提出了之、脂、支三分的创见,但无法阐明上古时这三个韵部的音值具体有哪些差异。

  瑞典人高本汉所以被誉为闻名的汉学家,就在于他在清代学者研究基础上,摘用了国际音标来研究汉语语音。中国现代语音学的建立与此关系很大。

近代以来汉字标音方式的出现

1605年利马窦出版了《西字奇迹》,第一次用拉丁语拼写汉字。

  此后到新中国成立前,有多种汉语拼音方案。

威妥玛。早在19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英国外交官威妥玛(Thomas Francis Wade,1818-1895)在华任职期间就设计了一套拉丁字母拼写汉字的方案,这种标音方式称为威妥玛式,但影响不大。

  威氏在华期间曾编写了汉语课本《语言自迩集》,回国后成为剑桥大学首任汉语教授。

注音字母(又称国音字母)。1913年,由读音统一会制定,1918年由北洋政府教诲部公布,是中国第一套公定为汉字注音和推行汉语准则音用的拼音字母。

  字母共计39个,后增为40个。有浊音声母、进声调类,分尖团,后以北京音位准则,**广浊声母,方言注音用。1930年 *** 政府改其名为注音符号。1958年后在大陆为《汉语拼音方案》代替,台湾地区仍然使用。这套方案用类似汉字的符号进行标音,章太炎对此起了很大作用。

国语罗马字。1926年国语统一筹备会制定发表了《国语罗马字拼音发式》,这是用拉丁字母拼写汉语重要方案之一,1928年由 *** 政府大学院公布。该方案特征是用字母转变表达声调。如:iou(幽),you(由),yow(右)。

《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

解放后,国家为了普及科学文化知识,非常重视汉语拼音方案的讨论。

  1955年8月,文政会收到655个方案,包括拉丁字母、斯拉夫字母、罗马字母以及汉字等多种方案。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批准通过了《汉语拼音方案》,摘用了拉丁字母,分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隔音符号五部分。在《汉语拼音方案》的讨论中,陈看道先生起了很大的作用。

  当时,看老在上海主持讨论,包括语文学会的讨论、政协讨论、高校讨论。当时的苏联专家主张用斯拉夫字母,看老主张用拉丁字母,因为拉丁字母比较普及,历史长、传播广,在国际上也通行。

中国记忆
怎样快速记忆中国各个省的简称 首都博物馆中国记忆——5000年文明瑰宝展需要预约么?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