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战争来讲,是人重要还是武器重要?
感谢悟空问答邀请
就近代战争而言,我在此举三个国家做一比较:中国、美国和苏联。
在我军历史上,我们是非常强调人的作用的,当年毛泽东主席也曾说过,决定战争胜负的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而是人。
如果就军事而言,武器是死的、而人则是活的,如果手中拥有先进的武器,但在战术行动上和作战意志上一塌糊涂的话,照样打败仗。
一九九一年的海湾战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伊拉克当时装备着先进的T72坦克还有先进的第三代战机米格29,但面对着多国部队的狂轰滥炸,手中的武器没有发挥任何作用,这就不得不说这是人为的因素了。
美国是世界上一个唯武器论的国家,但凡每次战争太过度依赖与武器的作用。
依赖武器本身是没有错的,但是它的作战意志相比于东方国家的日本、中国、苏联和越南这些国家,在作战意志上那就不是一般的差。
在同等军队人数的情况之下,美军的重型装备密度要大大的高于其他国家。
这就显得它们的装备很多,而参战的人数则相对较少!
在二战当中,如果美军不是凭借雄厚的武器装备实力,在同等技术装备的条件下,他们既赢不了太平洋战争,同时也赢不了西线对德军的胜利。
除了上述情况之外,我们就得说说苏联军队的特点了。
在二战中的苏德战场,苏联依靠大兵团、大纵深突击作战赢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
苏联既不是一个单纯的依赖人海冲锋的军队,也不是单纯的依赖唯武器论的军队。
它既强调人多势众的作用,同时也很注重武器装备的配置比例。
也就是说,他既要强调有多少参战人数,同时也很注重有多少武器的配置。
他是把人与武器两者相加然后再发挥威力的军队。
在冷战结束之前的苏联远东军区,它保持军队员额约有一百万人,装备坦克一万多辆,十个空军军团,部署作战飞机2500多架。
如果按人数来平均的话,大约是每一百人平均一辆坦克。
这一比例大大的超过了二战时期的德军和当时苏军的武器配置比例。
德军的巴巴罗萨行动开始时,参战的军队是550万人,配置坦克3700多辆,平均每1486人为一辆坦克。
柏林战役开始时,苏军兵力投入是250万人,装备坦克和自行火炮约6000辆,平均每420人为一辆坦克。
如果没有先进的武器,仗是打不赢的,而如果只是有了先进的武器,而人员素质能力低下,依然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武器重要,但我认为人的因素则是更为重要。
就好比在《说岳全传》里面的高宠吧,他冲锋陷阵如入万无人之境、力挑十二辆铁滑车。
厉害的是高宠而不是他手里的枪,如果把这杆枪交到董先手里,他既打不了仗、也挑不了铁滑车。
都是相同的一件武器,这就看是哪一个人使得问题了,所以说在这里是人的作用大。
八国联军入侵大清王朝时,其实清军的技术装备远没有想象的那样差,既有步枪也有大炮,可他们还是打不过洋人。
这就不得不说完全是人为的因素,军事概念落伍,兵员训练松弛、作战意志薄弱。
都是叫武器,在洋人手里就能打仗,在清军手里就如同废铜烂铁,这不是人的因素还能是啥因素?
不管是古代的战争还是现代的战争,武器重要,但人的因素更为重要。
在同等技术装备的情况之下,不讲究人的重要性还能讲什么?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