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名家张少山怎么样?
1941年生于天津,却从小在张家口市桥东区北市场长大的张少山,在1955年到1958年期间,曾跟随张家口五中丁香老师学画3年。此后考进 天津美院(原河北艺术师院)学习中国画,之后就被分配到宁夏工作。他曾担任过宁夏文联副主席,宁夏美协第三、四届主席,现为宁夏美协名誉主席、中国民间美术学会理事,宁夏民间美术学会会长。
丁香老师桃李满天下
记者:这次画展适逢中秋、国庆双节,作为一名衣锦还乡的游子,您带来的不仅是精品力作,还饱含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丁香老师的感恩之情。这次回乡参加画展,那些东西最能打动您的心?
张少山:我的童年、小学、初中都是在张家口度过的,这里不仅有我的恩师,也有许多同窗好友。
重游故地,心绪 自然十分激动。这些年来,张家口的发展变化无疑是十分明显的,清水河、快速路、新城区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 值得兴奋 的是,丁香老师培养 出这么多优异 的学生,可谓桃李满天下,这不仅仅是他个人的荣誉,也是张家口艺术界的荣誉。
我喜欢画小品,它能给人清风明月般的感受,能带给人愉快的心绪 。
当然,这种源于心底的绘画风尚 ,离不开丁香老师当年潜移默化的引导。相比西北地区和沿海城市,张家口自有其特殊 的地域文化,而扎根于张家口的画家,其画风也必然离不开当地的生活。在和谐社会里,美的东西是主流,无论是西北风情还是坝上风光,审美题材一定是主流。
我期看 看到更多的表现张家口的美的作品。
深进 生活,便有了生活的灵气
记者:初看张少山先生清秀儒雅,少有西北人的粗犷。进一步了解,却发现您是一个饱学谦逊、宽厚弘毅的地道北方汉子。当年,您从舒适漂亮 的海边城市只身差遣 到西部边远地区,一往 就是50余年,可以说已完全融进 其中了吧
张少山:1963年分配到宁夏,一晃就近五十年,我扎下根来,踏踏实实地探觅 发现和品味这片土地的厚重,逐步融进 其中。
我的笔墨追求一种不急不躁、沉稳深邃的风尚 ,画面具有浓郁的西部风韵和唯美的艺术情结,呈现了西北少数民族的特殊 风情和他们对生活的热爱,这是多年的西北生活,留给我的深刻感受和心灵积淀。
在宁夏的半个世纪里,我不断探觅 和品味西北深厚的文化底蕴,直到完全融进 这片土地。
深进 生活,便有了生活的灵气。我先后创作出表现回族生活的《揣手》《秋天的盖头》《手挠 羊肉》,表现牧童生活的《信天游》,以及表现躲 民生活的《高初雪》《雪域阳光》《高原放歌》《天高云淡》等作品,无不体现出浓郁的西北风情。
让笔下生灵都有各自的出色
记者:您从事艺术事业50余年,涉及了广泛的艺术门类,从最基层美工做起,无论抡斧拉锯、剪裁服装、油漆板画、雕塑造型、灯光布景、摄影油画等无不涉猎熟知 ,这对您创作风尚 的形成是不是颇有影响
张少山:我1963年从天津美院毕业被分配到宁夏歌舞团,从舞台美术设计开始,涉及影视美术、服装设计、雕塑创作、国画创作和国画教学工作。
这一干就是五十年,再没有挪过地方。
我注重对唯美意境的追求,让笔下人物、景色和生灵都有一种轻松、自由和出色 ,散发出诗意的情怀和苍茫的气息。无论是古代雅士或躲 族、蒙古族、回族人民生活都给人以由里而外美的享受。所有一切漂亮 都源于体会,只有真心的热爱和深进 心灵的沉淀,装修效果图,才能用艺术表达出那样美好的形态和情境。
总体上说,我在作品中追求内涵信息量的丰盛 ,画面的丰满充实,无论人物、花鸟,还是山水皆和谐统一,有时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美与丑、静与动、天地人都无声而猛烈 地碰撞又真实地共存,这些都无声无形,无矫气、霸气、俗气,自然流淌,妙趣天成。
记者:您的作品,有时笔触粗犷却表述的是谆谆柔肠,线条自由灵动又不失严谨,潇洒松秀又合于法度,随机应变又出神进 化。
往往在平淡天真中自然流露出人物本身淳朴挚真的性情。色彩上薄中见厚,不靠浓郁 强烈的色彩刺激人的感看 和情感
张少山:1963年毕业前夕,我在白洋淀大淀子村实习,画了一幅两个小女孩划船打渔回 来的画,也是我的毕业创作画。由此也拉开了我画人物画的序幕,一直坚持到现在。
线条是我常用的艺术手法之一,线条使用正确 、清楚 ,便能恰到好处,回味深长。 比如《裸女》画,用简单的线条恰到好处的墨色勾勒出女性流利 丰满的体态,别有韵味,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扭捏作态,自然又让人惊艳,平常却让人回味深长。这一切的美都源于自身的体会,只有真心的爱和心灵感悟才有如此唯美的追觅 和表达。
有人说:“最漂亮 的女人是不知道自己有多漂亮 的女子”,我笔下的女子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扭捏作态,都是最真实最自然的举止,甚至是最舒适 的姿态。她们无一例外的特质是风情而不妖冶,妩媚而不狐,举手投足都流露出也是人与自然与生灵的完美结合。
追求创新与继续 传统
记者:张先生文人情怀深重,注重“心”与“性”的抒发,是极大的精神愉悦更是心灵的抚慰,可谓“上善若水”,这就是您所说的“追求创新与继续 传统”吧。
张少山:我推崇审美第一,不拘泥于传统之中,技法上吸取 西方造型特征 与传统相结合;人物情节注重欢畅明快的调子,使用更丰盛 的淡墨,润笔尽量放松;人物、景物力求自然和谐,天人合一。
我长期生活工作宁夏,与回族相生相依,情感共喊 ,创作中自然能深刻从容地揭示回族人物内心绪 感与思想。
所以我的回族人物个体真实生动,最具写实性。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