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趣吧

孔明火烧魏军30万面无惧色,为何火烧藤甲兵时却说“必损阳寿”?

明星时间:1年前阅读:13

看过三国演义的的我们对于诸葛亮火烧藤甲兵这个故事耳熟能详,都知道藤甲兵所穿的藤甲是刀枪不进 ,给蜀军造成了很大的缺失 。最后不得已用了火攻的办法,在战斗胜利以后,诸葛亮说出了:“吾虽有功于社稷,必损寿矣”。这就给我们留下很多的疑问,诸葛亮对付曹操用了几次大火,消亡 了那么多曹操的士兵都没说过,这次烧死了三万的藤甲兵为何反而那么的惆怅呢?

孔明火烧魏军30万面无惧色,为何火烧藤甲兵时却说“必损阳寿”?

分析诸葛亮从茅庐三分天下开始到魂断五丈原,这几十年的时间了为了刘备匡扶汉室的事业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作为一个军事家来讲利用了一切天时地利的方便,擅长火攻的诸葛亮在他的军事生涯中一共使用了五次,除了最后一次的上方谷没有成功以外,诸葛亮成功的使用了四次火攻。下面笔者给大家分析一下火烧藤甲兵和火烧魏军的不同之处。

孔明火烧魏军30万面无惧色,为何火烧藤甲兵时却说“必损阳寿”?

第一次火烧博看 坡,这是在曹操平定了北方袁绍以后,赤壁之战的前端战争 ,曹操之所以先拿当时的刘备开刀,那是因为刘备也是衣带诏的参与者,曹操便欲除之而后快。刘备在三顾茅庐以后请得诸葛亮下山,诸葛亮的第一战就是火烧博看 坡,这一战的效果是夏侯惇全线指挥的军队全部溃败,不服气诸葛亮的关羽张飞等人都是钦佩 的五体投地,曹操大怒亲率大军来讨伐刘备的新野。

孔明火烧魏军30万面无惧色,为何火烧藤甲兵时却说“必损阳寿”?

第二次火烧新野,曹操在第一次失败以后恼羞成怒,亲率大军五十万欲一举拿下刘备。当时刘备驻扎的新野城,在现在河南省南阳市的新野县,一个弹丸之地怎么会经得起曹操大军的折腾。便进行战术 转移,留下了一座空城给曹操。曹操大军在城中过夜的时候,触动了城中布置的机关,大火蔓延了整个城市,不计其数的士兵在大火中丧生。

孔明火烧魏军30万面无惧色,为何火烧藤甲兵时却说“必损阳寿”?

第三次是火烧赤壁,赤壁之战是三国历史也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决定这场战争 胜败的要害 就是诸葛亮借来的东风,一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也深刻的证实 当时的那一场东风对于孙刘联合抗曹的重要性。说是诸葛亮借来的东风,那是古代的人迷信所致,其实是诸葛亮看准了有异于常理的天气变化,看准了时机的周瑜发动了正确 的攻击,导致曹操在赤壁之战中惨烈的失败。

孔明火烧魏军30万面无惧色,为何火烧藤甲兵时却说“必损阳寿”?

第四次是南征孟获火烧藤甲兵,火烧藤甲兵是在七擒孟获中的最后一战。刘备在白帝城托孤以后,曹丕动用五路人马来对付虚弱的蜀汉,诸葛亮也用平安居路回应了曹丕的阴谋。唯独南王孟获诸葛亮要亲征,原因就是南王孟获本来就是蜀汉的属地,在受到蛊惑之后才发生了叛乱,西南少数民族的文明程度有限,亲征的目的是要一劳永逸的解决西南问题。

孔明火烧魏军30万面无惧色,为何火烧藤甲兵时却说“必损阳寿”?

孟获在多次失败并且丢失了根据地的孟获求得乌戈国王帮忙,乌戈国王起全国三万藤甲兵来帮助孟获,因为藤甲兵的藤甲是油浸特制的,不但刀枪不进 而且可以当做木筏使用,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那是黑科技,魏延带领的蜀军被杀的大败。诸葛亮在不得已的情况之下,把藤甲兵诱惑 到盘蛇谷后使用了火攻,再熊熊大火之下,三万藤甲兵瞬间在大火之下成为一片焦炭,其状甚惨。

孔明火烧魏军30万面无惧色,为何火烧藤甲兵时却说“必损阳寿”?

第五次是火烧上方谷,是诸葛亮设计诱惑 司马懿到了上方谷,前后围堵预备 用大火烧死司马懿,不料下起大雨火攻计划失败,也是天不灭司马,诸葛亮后来遂病死在五丈原。这次火攻没有成功,就不再过多赘述。

孔明火烧魏军30万面无惧色,为何火烧藤甲兵时却说“必损阳寿”?

在阐述了诸葛亮的以火为兵的作战经历以后,再回到问题上来。前三次诸葛亮使用火攻同样也是导致了很多人的死亡,不管是处于什么样的政治关系,总回 是天下的生灵,诸葛亮对于之前对曹操集团的三次作战没有感觉自己做的不对,笔者认为又以下三点原因:

第一、战争 是政治的延续,曹操是刘备集团的政治死敌,政治斗争是最残酷的斗争之一,政治斗争的目的是为了彻底有效的消亡 政治敌人的一切有生力量,政治斗争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太过慈爱 也是带领不好军队。

孔明火烧魏军30万面无惧色,为何火烧藤甲兵时却说“必损阳寿”?

第二、从当时的主管道义和伦理纲常上,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名为汉相实为汉贼,是当时的孙刘联盟都很愤慨的对象。面对这曹操大军的攻打,等于说是进行的防备 战,反抗 侵略 的敌人,用有效的方式大量地消亡 侵略者的有生力量,就不考虑方式是否正确合理了,也不会考虑到人性不人性的问题了。

孔明火烧魏军30万面无惧色,为何火烧藤甲兵时却说“必损阳寿”?

第三、当时的刘备是很弱小的,东吴的军队在面对曹操八十万大军的时候,也是很多人主张投降,在实力上有很大悬殊的情况下,周瑜和诸葛亮的想法是一样的,只有用火攻才能大量的消亡 来犯之敌,保卫自己的家园。在战术 和战术层面上来讲,在自身力量薄弱,敌方势力强大的时候,为求胜利运用天时地利的条件达到自己的战术 目的,这都是无可厚非的。

孔明火烧魏军30万面无惧色,为何火烧藤甲兵时却说“必损阳寿”?

通过这几点,恐怕就知道诸葛亮为什么火烧魏军三十万而面无惧色,大家也会了然于胸了吧。那么诸葛亮在火烧藤甲兵以后说必损阳寿的原因是什么呢?这也要一点一点的分析:

第一、政治目的不一样,诸葛亮南征孟获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征服和杀戮,而是收服孟获让孟获回 顺不再受人唆使而再次叛乱。在战斗中获得的俘虏都放回家往 ,没有收编没有杀害,目的是为了好好的治理 这片土地,让这片土地上的人好好生活安居乐业,火烧致使藤甲兵全军覆没,违犯 了诸葛亮南征的意图。

孔明火烧魏军30万面无惧色,为何火烧藤甲兵时却说“必损阳寿”?

第二、南征孟获是蜀国的内部矛盾,孟获带来和诸葛亮打仗的所有人都是蜀国的子民,诸葛亮其实发动的就是一场镇压边疆叛乱的战争 。藤甲兵身穿藤甲,遇火既燃在峡谷中根本没有逃生的机会,身经百战的诸葛亮看到自己是用如此残酷 的方式来教化子民,必损阳寿这句话意思就是说,我做了伤天害理的亏心事,老天也会惩罚我的。

孔明火烧魏军30万面无惧色,为何火烧藤甲兵时却说“必损阳寿”?

第三、这是一次消亡 种族的战斗,因为在以前的战斗中,阵亡的魏国士兵都是汉族的,汉族人口众多诸葛亮也不会考虑很多。而这次在盘蛇谷全军覆没的藤甲兵,应该来说是乌戈国全国的青壮年,当时的边疆少数民族都是全民皆兵。当时假如 一个部落国家的青壮年大量死亡,很轻易 就被其他部族所吞并甚至是就会消失。诸葛亮认为自己的军事行动导致了一个小国家的陨落,他是很自责的,所以后来在庆功宴上说了那样的一句话:“使乌戈国之人不留种类者,是吾之大罪也”。

孔明火烧魏军30万面无惧色,为何火烧藤甲兵时却说“必损阳寿”?

综上所述:诸葛亮火烧魏军三十万都坦然面对,火烧藤甲军就心里不舒适 。那是因为面对的敌人不一样,敌人的性质不一样,战术 目的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才造成了诸葛亮在同样的战果面前有了不一样的心绪 。

以上看 点纯属个人愚论,不周之处欢迎评论斧正,你的关注是我创作的动力,谢谢。

上一篇:古代漕运是指用来运货物的航道吗?其作用是什么?

下一篇:厨房水槽有哪些很赞的设计?

派趣吧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