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刺杀马新贻的背后主使是曾国藩吗?
1
这件事曾国藩是不会主动往 做的,湘军攻克天京后,他就向朝廷表明态度,主动裁撤湘军,并让曾国荃辞职回家。曾国藩这么做实际上是为了保护自己及其家人。
平定太平天国之后,湘军已经具备了取代清朝的实力,只是这时曾国藩年龄大了,身体又不太好,心气不高了。假如曾国藩称帝,必然引起军阀割据,解决军阀割据不是短时间能奏效的,曾国藩没有那么多时间了。弄不好创业不成还会身败名裂,家族不保。
曾国藩不想造反,但是曾国藩的手下很多人都鼓动曾国藩黄袍加身,这其中他的弟弟曾国荃最卖力。工作没做通,反而喊 他辞官回家,曾国荃是有心结的。裁撤湘军牵扯官兵利益,工作不好做,面对跟随自己出生进 死的湘军弟兄,裁撤他们曾国藩自己都觉得棘手,这时候马新贻来了。
2
马新贻的任务主要有两项,一项是裁撤湘军,另一项是查找太平天国财宝的往 向。平定了太平军,湘军立了大功,本来应该得到奖赏,朝廷却要裁撤湘军,追查责任,湘军对朝廷怨言很大,正没地方撒气,马新贻代表朝廷来了,湘军找到了发泄不满的渠道。
马新贻接任两江总督,他不知道这是一个烫手山芋吗?知道。马新贻被慈禧召见,是和儿子马毓祯一起往 的,马毓祯在外等候,马毓祯说,马新贻出来时面色难看。上任之前马新贻又回家一趟,专门向家人交代,他此往 凶多吉少,一旦出现意外千万不要告状。
马新贻的行为至少阐明三点,第一,他对自己的危急 处境有预知;第二,危急 并不来自个人恩怨,一个封疆大吏个人恩怨几乎很少有摆不平的;第三,危急 来自政治势力,而且势力比较强大,足以让马新贻惧怕 ,而且朝廷也没有能力替他保护 公道。把这三点合起来看,马新贻的危急 矛头直指曾国藩。
3
曾国藩有能力收拾马新贻,可他向朝廷表了忠心,刺杀两江总督这样的事,会让朝廷嫌疑,轻易 让自己若上一身骚,曾国藩是政治老手,他不会干这种事情。但是这种事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能干得出来,曾国荃火爆脾气,打仗很厉害,政治能力很一般。
慈禧也是政治高手,马新贻被杀是谁干的她能分析个差不多。慈禧认为这事和曾国藩脱不了干系,于是下旨让曾国藩往 审理这个案子。两江是曾国藩的大本营,情状熟,谁干这事可能性大他更能分析个八九不离十。
曾国藩接到命令,推说自己眼病严重往 不了,曾国藩有眼疾是事实,这边直隶总督能干,过往 查案就不能干了,曾国藩这是在避嫌,他心里清楚 案子和湘军有关,没法秉公办理。实际上曾国藩也想往 ,他得往 灭火,不然这事闹大了,闹明了,老九曾国荃有可能造反,这是他不愿看到的。慈禧当然也不想湘军造反,这事只有曾国藩能压得住,所以他必须往 。慈禧再次下令,只要还有口气就赶紧往 。戏演到这份上也差不多了,于是曾国藩到了两江。
4
和曾国藩一起派往 审理案件的还有郑敦谨,审理案子的过程中整个都是郑敦谨问话,曾国藩一言不发。曾国藩不说话,并不能阐明他不管事,实际上他在看 察案件发展,以静制动。
郑敦谨和曾国藩接受刺马案时,案子已经有了初步结果,正是因为朝廷不称心 才让他们两个进一步审理。郑敦谨接手的是烫手山芋,糊弄了事慈禧不称心 ,真要查清案件的幕后主使,恐怕郑敦谨很难走出两江地界。
不过郑敦谨是个聪明人,随着案件审理的深进 ,当他感受到案件背后存在强大的幕后黑手时,他把球推给了曾国藩。曾国藩说,就按以前的结论定案吧!
以曾国藩当时的实力除了朝廷他怕谁,他完全可以把案子查个水落石出,不用有任何担心,再说曾国藩也不是那种做事稀里糊涂的人。可见曾国藩心里有数,他已经知道事是湘军干的,他要保护他的弟兄。
曾国藩不让郑敦谨再往深里查了,假如 郑敦谨不听话,下场不会比马新贻好。可是他不深进 查,没法给慈禧一个交代,慈禧那儿他过不了关,没 *** ,一结案他就给慈禧递交辞呈,回家养老了,根本没敢回京,他怕慈禧要他的小命。
互关互动,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