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趣吧

李莲英是怎么死的?

明星时间:1年前阅读:47

  清宫秘档:集荣与宠于一身的大太监李莲英秘史

清宫秘档

  说到清宫太监,李莲英是其中最闻名 的一位。他因获得慈禧太后的宠爱,得到了其他太监们无法想像的荣耀和地位,也成为民间传说中最臭名昭著的几大太监之一。那么,历史上真实的李莲英,又是怎样的呢?

  初进 皇宫

  李莲英出生在直隶河间府。

  有人明确说,他是今河北大城县臧屯乡李甲村人。根据其墓志铭记载,他生于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9岁进 宫。清宫档案也证实 ,他的确是在咸丰七年由郑亲王端华府送进皇宫当太监的,但年龄是13岁。

  关于李莲英身世,民间传说具体而生动,说他原是河间府一带的无赖,因私贩硝磺进 狱,出狱后改行修皮鞋,被称为“皮硝李”。

  后来他来到北京,由于把握 了一套梳理新发型的技术,又托同乡太监沈兰玉介绍,进宫当了慈禧太后的梳头太监,并由此受到慈禧宠爱。

  然而,民间传说与墓志铭和清宫档案中记录的李少年进 宫的实际情况相差甚远,显然是编造出来的。但这种说法流传很广,甚至后来朝中大臣弹劾李莲英时,还在奏章里把李莲英喊 作“小篦李”(“篦子”是过往 妇女梳头的一种用具)。

  李莲英进 宫后名喊 李进喜,进宫14年后才由慈禧起名连英。他先后在奏事处和东路景仁宫当差,直到同治三年16岁时,才调到长春宫慈禧跟前。

  此时太监安得海正得慈禧宠爱,红得发紫。两人虽同时进宫,地位却差得很远。后来安得海因过分张狂,终于以“违犯 祖制,擅离京师”的罪名,在同治八年被山东巡抚丁宝桢砍头。

  李莲英是个十分聪明乖巧的人,他从中明白了应该如何摆正主子和奴才之间的关系。李莲英不仅学会了揣摩主子的脾气和爱好,千方百计地讨主子欢喜,还能时时处处谨慎小心。墓志铭中说他“事上以敬,事下以宽,如是有年,未尝稍懈。”也就是对主子恭敬,对下属宽厚,多少年来不敢松懈,这也算是李莲英成功的秘诀吧。

  受到宠爱

  同治十三年,26岁的李莲英任储秀宫掌案首领大太监。这个职务一般需进宫服役30年才有资格担任,而李莲英此时进宫刚满17年。

  光绪五年,李莲英出任储秀宫四品花翎总管。随着慈禧日益大权独揽,李莲英的声看 地位也变得显要 起来。

  李莲英31岁时,就已经可以和敬事房大总管(清宫太监总头目)平起平坐了。

  光绪二十年,46岁的李莲英被赏戴二品顶戴花翎。虽说这只是一种荣誉的象征,但这是太监中从未有过的。雍正皇帝规定太监品级以四品为限,慈禧却为李莲英突破了祖上传下来的规矩。

  令人不解的是,李莲英虽受慈禧恩宠,却始终未能离开慈禧,当上敬事房大总管。是慈禧不愿、李莲英自己不愿还是有人从中作梗,就不得而知了。

  慈禧与李莲英几十年形成的感情非同一般。慈禧在政治上是一个权力欲看 极强、心狠手辣的独裁者,但同时也是一个感情脆弱、恐惧 孤独的老女人。

  几十年来,慈禧身边的奴婢换了一茬又一茬,善解人意的,除了安德海就只有李莲英了。晚清太监刘兴桥等人回忆说,慈禧与李莲英之间的感情十分深厚,能化解慈禧的烦恼并最会侍侯 她的只有李莲英。

  在《晚清宫廷生活见闻》中刘兴桥说:“天天 三顿饭,早晚起居,他俩都互派太监或当面问候……在西苑、颐和园居住的时候,慈禧太后还经常来找李莲英:‘连英啊!咱们遛弯往 呀!’慈禧太后有时还把李莲英召到她的寝宫,谈些黄老长生之术,两人经常 谈到深夜。

  从这段记述可以看出,李莲英实际上成为晚年慈禧生活中一刻也不能离开的“伴”。

  朝野议论

  慈禧对李莲英的宠信与日俱增,确实引起朝野的议论和不安。有人说李莲英权倾朝野,收受贿赂,投到他门下就能当高官;有人说他“干预朝政,广植私党”;甚至还有人说他陷害拥护维新、站在光绪一边的大臣。

  光绪十二年四月,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称北洋海军已练习 成军,奏请朝廷派大臣检阅。慈禧就派总理海军衙门大臣醇亲王前往 巡阅。由于醇亲王是光绪皇帝生父,身份高贵,因此要加派太监、御医随行。而醇亲王是一个城府很深且非常谨慎的人,他主动要求派李莲英随行,以减少太后对自己的猜忌,慈禧立刻 批准了。

  醇亲王五月初一回北京复命,这时朝廷中一片不满之声。监察御史朱一新向光绪上奏,批判 派李莲英随醇亲王视察海军。他们还说李莲英妄自尊大,结交地方官员,收受贿赂,理当查处。

  对此,清代闻名 维新派人士王照说,醇亲王离京后,每次接见文武官员,都让李莲英作陪。

  他的本意是避免揽权嫌疑,李莲英可以作证。而李莲英则记着安德海的教训,天天 穿着纯朴 ,替亲王拿着一支旱烟袋,随时装烟、递烟,回到住处则不见一个来访的人。

  从李莲英一向小心谨慎的表现来看,王照的说法是较为可信的。何况朱一新的奏折里没举出一桩李莲英违法的事实。

  慈禧问明情况后,下令将朱一新由御史降为主事。

  遭到抨击

  光绪二十年,北洋海军在甲午战争 中食 了大败仗,全国舆论一片哗然。人们不敢直接批判 慈禧,就把矛头指向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同时捎上了李莲英。

陕西道监察御史恩溥、福建道监察御史安维峻、吏科给事中褚成博等人纷纷上折,指责北洋海军将领贻误军机,并与总管太监李莲英暗中来往,相互包庇。

  其中,安维峻奏折中有“和议出自皇太后,李莲英实左右之”,说对日本的决策看起来是皇太后决定的,实际已被李莲英左右了。这句话成为人们抨击李莲英干预朝政的一大证据。

  实际上,安维峻本意是要求慈禧不要再事事牵制皇帝,并应严惩李鸿章。奏折中尽管涉及到李莲英,但只不过是用来做展 垫陪衬而已。

  慈禧反常 震怒,以皇帝的名义发上谕说,天下事都要听皇太后的。随后,安维峻以“离间”皇太后与皇帝的罪名,被革职充军。

  朝臣们对李莲英的抨击都没有结果,主要是因为攻击都是仅凭道听途说,拿不出真凭实据。

  清史家分析,许多想在地方上谋官位的人都走过李莲英的门路,但他是否真的往 向慈禧疏通过,谁也说不清楚 。

  以慈禧喜怒无常的性格,就是李莲英也不敢轻举妄动。事情办成了,人们以为是李总管的作用,事情没办成,就是李总管不给面子。而多少是真、多少是假,除了太后身边的人,谁又能说得清呢?

  贪财勒索

  说李莲英干预政事虽然证据不足,但他贪财却是千真万确的。

  曾任怀来县知县的吴永曾在《庚子西狩丛谈》中记述了他的一段亲身经历。

  1900年,八国联军打进 北京,慈禧率光绪及百官出逃,吴永在随驾西行途中任粮台会办,把握 钱粮大权。他回忆,到山西后,太后的排场越来越大,一切费用都要地方承担,太监们则趁机勒索钱财。

  像首领太监以及有点权力的小太监,都需要几两或十几两银子打发。但总管太监就不同了,没有个一百两左右是绝对不行的。

  不仅如此,李莲英等还千方百计敲诈勒索朝中办事官员。江宁织造是内务府设在南京的机构,负责办理绸缎服装并摘 买各种御用物品。

  江宁织造每次织办服装衣料时,都要向宫中太监请示并领回画样,按图制造 ,这便是李莲英一伙太监索要钱财的机会。

  光绪十二年八月初三,江宁织造驻京人员来煜在给江宁织造广厚的信中说,李莲英借他们拿图样勒索白银120两。来煜在信中说,要是别人还能用好言好语往 磨,惟有这位李总管不好对付。

  以慈禧的精明老练,她不可能不知道身边太监有些胡作非为,但只要他们不干预政事,把她自己侍候得舒舒适 服,太监们贪点钱财在她眼里根本算不了什么。

  八面玲珑

  慈禧与光绪不和,深受慈禧宠爱的李莲英如何在两人之间相处呢?两面讨好、八面玲珑的做法,是他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和自我保全的策略。

  慈禧与光绪政见不和,这是众所周知的。李莲英在两人之间摘 取什么态度呢?有人说他站在太后一边,反对变法,陷害帝党,甚至还有人说光绪就是李莲英下毒害死的。但也有人说李莲英生性圆滑,两面讨好,不但太后喜欢他,就连光绪也因为从小受到他的看护而喜爱他,并夸他“忠心事主”。

  王照曾讲述这样一个故事:慈禧率光绪和文武百官出逃后返京,走到保定住下。太后睡觉的地方被褥展 陈华美,李莲英住的稍差一点,但也很不错。而光绪睡觉的地方却很凄惨。李莲英侍候慈禧睡下后前来探看 ,见光绪在灯前枯坐,小太监无一人在殿内值班。一问才知皇帝竟然展 的盖的都没有,时值隆冬季节,根本无法睡觉。

  李莲英当即跪下抱着光绪的腿痛哭:“奴才们罪该万死!”并把自己的被褥抱来让光绪使用。光绪后往返 忆西逃的苦楚时曾说:“若无李谙达(老伙伴或师傅之意),我活不到今天。”

  戊戌变法后,李莲英出言谨慎,没有鲜明地表态站在慈禧一边,慈禧从此在感情上对他有些疏远。

  西逃回到北京后,李莲英认为自己这一辈子侍候皇家还是尽职尽责的,可以考虑退休了。

  退休生活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慈禧死于北京西苑的仪鸾殿。李莲英办理完慈禧的丧事,于宣统元年二月初二,离开生活了51年的皇宫。当时内宫主政的隆裕太后,为感谢他在宫中服役多年,准其“原品休致”,就是带原薪每月六十两白银退休。

  围绕李莲英出宫和他的身后事,又有许多传说。有人说他是看到光绪弟弟载沣监国摄政,恐遭报复退居宫外;也有人说,李莲英死后,宫中太监纷纷夺 夺他的遗产,隆裕太后将财产全部充公;还有人说,李莲英生前得罪了许多人,出宫后深居简出,但最终还是被人在后海四周 暗杀。

  类似传说虽十分盛行,但从当时清宫对李莲英出宫及死后的安排来看,这些传说都无法令人置信。

  作为一个太监,李莲英的身份极为卑贱。不同的是,由于慈禧太后的赏识和宠爱,他享受到了皇宫太监前所未有的权力和地位,金钱财富也滚滚而来。但也正因与慈禧的这层特殊 关系,他成为中国近代史上臭名昭著的人物之一。

  李莲英死时,得到清朝宫廷的1000两白银,在北京恩济庄的太监墓地修造了一座奢华 坟墓。李莲英的坟墓早在30年前就被破坏了,只有墓志铭的拓片保留了下来。

  李莲英死于宣统三年,时年64岁。这时,绵延了二百多年的清王朝已是风雨飘摇,灭亡只在旦夕之间。

    《皇清花翎二品顶戴内廷大总管李公墓志碑》:

  公姓李氏,讳莲英,字灵杰,平舒世家也。其先世多宿儒显宦,后世椒衍瓜繁,支分派别。公之父侨居京师,有子五人,公居仲。年九岁进 内廷充役使,循守规矩,有若成人。暇则就学,辄记不忘,盖其聪颖有大过人者,当圣驾幸热河,公以童年随扈,奔走跋涉,虽艰苦备尝,未言念及之。

  时咸丰十年十一年间也。及公年长,补充首领,愈加谨慎,事上以敬,接下以宽,如是有年,未尝稍懈。嗣升为副总管,位愈高气愈下。当醇邸看 兵海口,公从之,保护 左右。大阅毕,自提镇以至部曲莫大悦服,则公与有力焉。虽然过无所过,功不言功,而圣明洞察,懋赏勤劳,特奉懿旨升为大总管,又赏加二品顶戴。

  此掖廷人破格之奉,自开国以来为未有若是之光荣者也。在他进 处此或有满言而溢高而危者,而公不矜不伐,矢慎矢勤,数十年常如一日。迨光绪二十六年,外洋联兵肆扰,驾幸西安,公随侍道途,跋履山川,愈越险阻,并日而食,劳不得息,扶持颠危,臻于静谧 。惟时其犹子衔从,尝谓之曰:“汝从吾于患难中,汝其知吾艰难困苦乎!”孝钦、德宗两宫回銮,普天同庆,公自思可告之无罪,已萌退志。

  及太上孝钦显皇后升遐,公之退志决矣。退居之时,年已衰朽 。公殁于宣统三年二月初四日,生于道光二十八年十月十七日,年六十有四。其进 内廷行走,历列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四朝,问谁能若是之慎始敬终、进退得宣者哉?公之处家庭,其孝友又能可述者。公之父早殁,事母唯谨,数日必请假一定省,曲意承旨博亲欢。

  母殁后,亲扶舆榇,安葬于平舒故里,哀敬备致。至友爱兄弟无不周,教育侄辈溥而切身受者多足徵,更非余私为谀颂也。已为公承嗣子四人,长成武,花翎二品顶戴候补守备;决福德,花翎兵部郎中;福顺、福荫皆有官职。以余习知公又稔公家事也,传记之事,义不容诿,因撮要徵信而志之。

老死的

自杀

上一篇:你为我着迷3里玄基英 (李贤真饰)唱的歌名喊 什么?

下一篇:李连英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派趣吧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