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明星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是多大的官?和刺史比如何?

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是多大的官?和刺史比如何?

paiquba 12-14 16次浏览 0条评论

“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是武周时期的官衔,狄仁杰曾在武则天时期担任过此官职。

《新唐书.百官志》载:“光宅元年,改中书省曰凤阁”、“垂拱元年改门下省曰鸾台”,也就是说“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其实就是唐初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是多大的官?和刺史比如何?

那“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到底是什么官职呢?

唐初,唐随隋制,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为全国最高的国家机关,总揽全国军民事务。三省最高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就为“宰相”之职,《新唐书.百官志》载:“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

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是多大的官?和刺史比如何?

尚书省掌“典领百官”,负责政令的执行;中书省掌“佐天子执大政”,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掌“出纳帝命”,负责审查诏令,签署奏章,并有封驳之权(退回诏令)。

而在当时,为了方便三省“宰相”的议事,唐皇就在门下省机构下设置了一个“政事堂”(后唐中宗时迁于中书省),用于方便中书令、侍中、尚书左右仆射(因唐太宗曾担任过“尚书令”,遂后世臣子都不敢居其职,于是尚书左右仆射就成了尚书省实际的长官)在此综理全国政事。

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是多大的官?和刺史比如何?

随后“政事堂”也就成为了协助皇帝处理朝政的最高议事机构,能进“政事堂”参预国事者皆为唐朝实际的“宰相”。

当然历代帝王都不会让相权完全的凌驾于皇权之上,也不会让几个人往 垄断全国的朝政大权,皇帝势必会想尽 *** 让人往 分他们的权。唐太宗时期,李世民除了让三省长官进进 “政事堂”综理国事外,还让时任吏部尚书杜淹、秘书监魏征前往“政事堂”参预国事。

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是多大的官?和刺史比如何?

当然以他们本来担任的官职,他们是没有资格进进 “政事堂”的,所以为了让他们可以名正言顺的进进 “政事堂”参预国事,太宗并赐予了他们“参豫朝政”的暂时 官衔,而这个头衔就是后来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雏形。

到了贞看 八年,尚书右仆射李靖因病辞官,但太宗不忍他就此离开官场,于是并下诏:“三两日一至中书门下平章事”,意思就是可以让他辞官,但他需每隔几天往 一下中书门下省指挥 官员处理政务,“平章事”之名盖起于此。也就是说“平章事”的原意就是类似于现在的“国务院参事”,他没有正式的官职,却拥有参预国事的权力。

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是多大的官?和刺史比如何?

再之后到了贞看 十七年,太子詹事李绩以“同中书门下三品”的官衔进 “政事堂”参预国事,“同三品”之名也盖起于此。因当时三省长官侍中、中书令皆为三品,所以“同中书门下三品”之意简而易概的说就是拥有与侍中、中书令一样的待遇和权力,也就是说他虽然没有做到三省长官的位置,但是以“同中书门下三品”的名头,他依然可以名正言顺的进 “政事堂”参预国事。

后到了高宗年间,除了三公、三师、中书令进 政事堂不用加“同中书门下三品”的暂时 官衔,其余的要想进 “政事堂”参预国事的官员都需加衔“同中书门下三品”。 当然“同中书门下三品”只是加衔给本官品级达三品以上的,然后进 “政事堂”参预国事的官员。

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是多大的官?和刺史比如何?

而对于本官品级四品以下,五品以上的官员要进 “政事堂”参预国事的,自高宗永淳元年,就会被赋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暂时 官衔,位在“同中书门下三品”之下。

不过自唐肃宗乾元元年,“同中书门下三品”就被破除 ,之后无论是几品官,只要是进 “政事堂”参预国事的就都只会被赋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官衔。

当然说了这么多,简单的说“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就是唐朝的“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这个“他名”就包含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是多大的官?和刺史比如何?

所以作为改名而来的“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自然也就是武周时期的宰相之职,他负责协助皇帝统治全国,并与三省长官一起协商处理全国军政事务。

说到这里,我想不用多说了,作为宰相之职,“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不论是在权力,还是地位都显然要高于只是一州的最高军政长官的“刺史”的。

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是多大的官?和刺史比如何?

虽然刺史品级最高可达从三品(《新唐书.百官志》载“上州。刺史一人,从三品,职同牧尹。”),而担任“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的官员可能本官的品级只有正四品。但无论如何作为实际上的“宰相”之职,负责执掌全国政务的他,地位和权力显然是一定高于只是执掌一州政务的刺史的。

佐津川爱美
《水浒传》中被误传千年的人物绰号,您都理解对了吗? 能说说周朝武丁王和他王后妇好的故事吗?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