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篆从何处进 手?
明代朱简有一段论述。他说:“序字先小篆,秦斯碑 刻,端朴淳雅,一扫前芜,始有回 指,取以为则。次大篆史籀、石鼓、信体 结构不律,而符小篆,因之取以为宗。次古文,三代金石铭款,不能遽有所 考,而似形立意,开拓规模,取以疏其源。次八分、权量、神谶摹刻、印符, 文简而方,笔正而劲,体兼隶篆,微生写意,取以极其变。
奇字通于古文, 缪篆通于八分。”他的方法大体是从易到难、由近而远,今人习篆仍可参照此 路。但唯因近代以来吴大、杨沂孙、王福庵诸家所书说文部首的墨本及康殷 书释说文部首、邓散木说文部首校释相继面世,目前多数主张,今人习篆在 初学阶段可先练习《说文》五百四部首和上述各家的部首墨本,再临习秦代 峄山、会稽、琅琊和泰山刻石及唐代李阳冰小篆,并结合临写清人吴让之、 吴昌硕等家篆书;接着可临习与秦篆风尚 相近的汉隶,如《袁安碑》、《袁敞 碑》、《开母庙石阙》等;进而临习同一时期方体或亦方亦圆的自由体篆书作 品,如秦诏版、汉碑额及《祀三公山碑》等;最后再临习石鼓文拓本、春秋 战国时期的青铜器铭文,直至西周时期的金文。
有关执笔、运腕、运笔等习 篆的具体方法,可遵照书法的一般原理,此处不作介绍。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