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战后,获胜的日本是否也精疲力尽了,或是也算惨胜?
甲午海战一般是特指黄海海战,此战日本海军缺失 不大,算不上惨胜。
1894年9月17日,北洋水师和日本联合舰队的主力在黄海大东沟海域相遇,因此爆发了甲午战争 期间双方海军之间的决战。此战北洋水师的“致远”、“经远”、“超勇”、“扬威”4舰战沉,“广甲”在逃跑途中搁浅损毁,共缺失 了5艘军舰,缺失 惨重。
7月17日,集结在海上的日本海军军舰
而日本海军虽然在海战中主动撤退,但是其实际缺失 相比北洋水师则要轻的多。日本海军中受伤比较重的军舰有“松岛”、“比叡”、“赤城”、“西京丸”4艘军舰:
旗舰“松岛”因为被“镇远”的305毫米炮弹击中了堆积在炮位上的炮弹,引发炮弹殉爆。“松岛”左舷多门速射炮被摧毁,火炮甲板引发大火,当场死亡28人,68人重伤(后来22人因伤而死),遭到重创。
“松岛”号被摧毁的火炮
铁甲舰“比叡”左舷后部被“定远”发射的305毫米榴弹击中,猛烈 的爆炸导致舰内结构受损,后甲板部分塌陷。“比叡”号受伤以后不得不提前退出战斗。
炮舰“赤城”在海战中先后遭到北洋水师“致远”、“来远”、“广甲”等舰的围攻,中弹30发,舰长阪元八郎当场死亡,代理舰长佐藤铁太郎受伤。
辅助巡洋舰“西京丸”在海战中先后中弹12发,其中包括4发305毫米炮弹、1发210毫米炮弹、2发150毫米炮弹和3发120毫米炮弹。
黄海海战后的“赤城”号炮舰
这4艘军舰“松岛”因为伤势过重,不得不返回日本本土进行大修。“赤城”、“比叡”、“西京丸”则前往大同江四周 的渔隐洞锚地进行修理。而日本海军其他军舰因为伤势很轻,直接在小乳纛角暂时 锚地,由修理船“元山丸”号进行简单夺 修,同时进行补给,在22日就恢复了战斗力。
在日本受伤较重的4艘军舰中,只有“松岛”是日本海军的主力舰之一。“赤城”不过是一艘炮舰,“西京丸”是商船改造的辅助巡洋舰,“比叡”舰型老旧,都是日本海军中的二线队员。
可见日本海军的一线主力舰大部分在战后4天就恢复了战斗力,根本算不上缺失 惨重。
“比叡”号铁甲舰
此外在海战中,日本海军的弹药消耗量也远低于备弹量。像“吉野”共有152毫米、120毫米炮弹1800发,实际战斗中只发射了549发。“浪速”的200发260毫米炮弹只使用了33发,450发150毫米炮弹只使用了151发。可以说炮弹储备也很充足,没到精疲力尽的程度。
所以伊东祐亨下令日本海军先撤离战场,主要还是担心天黑以后遭到北洋水师鱼雷艇的袭击,而不是缺失 大。
“西京丸”号辅助巡洋舰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