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明星《腾王阁序》中“看 长安于日下”后面是“目吴会于云间”,为什么会忽然 提到吴会?

《腾王阁序》中“看 长安于日下”后面是“目吴会于云间”,为什么会忽然 提到吴会?

paiquba 12-16 12次浏览 0条评论

  “看 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这两句直译就是:“向夕阳西下之处远看 长安,在云雾缭绕之间远 看吴郡。”表面上就是站在滕王阁可以登高看 远,往西可以看 见长安,往东可以看 见苏州。吴会,课本无注,当指吴郡的都会,即江苏省苏州市。一说“会”读kuài ,秦汉时会稽郡的郡治在吴县(即今苏州),郡、县相连,称为吴会。

《腾王阁序》中“看
长安于日下”后面是“目吴会于云间”,为什么会忽然
提到吴会?

  而从对仗角度看,不如前解工整(“长安”对“吴会”,单个地名对单个地名)。但它同时又是用典,还应有深层含义。教参书认为“日下”一典源出《世说新语·夙惠》: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抽抽泣 ?具以东渡意告之。

  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此典多比喻神往 帝都而不得至,寓功名事业不遂,期看 和理想不能实现之意(参见《常用典故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和王勃的身世、心境是一致的,但光这样理解还不够,它只能阐明上句,不能阐明下句,即不能阐明为何“日下”与“云间”相对。

  其实另有一典源出自《世说新语·排调》:荀喊 鹤、陆士龙二人未相识,俱会张茂先坐。张令共语。以其并有大才,可勿作常语。陆举手曰:“云间陆士龙。”荀答曰:“日下荀喊 鹤。”说的是:晋代文学家陆云(字士龙)、荀隐(字喊 鹤)两人互不相识,一起在张华(字茂先,任过中书令,右光禄大夫)家中会面。

  张华让他们交谈,因为两人都有突出的才学,要他们别说普通的俗话。陆士龙拱手说:“我是云间的陆士龙。”荀喊 鹤回“我是日下的荀喊 鹤。”西晋两位名人陆云和荀隐初次会面时的“脱口秀”是一副艺术性颇高的人名对,有人认为这是中国对联的滥觞。士龙、喊 鹤分别 是二人的表字,构成了天然的对偶。

  因为风从虎,云从龙,所以才思灵敏 的陆士龙自称“云间陆士龙”。荀隐是洛阳人,洛阳是西晋都城。《辞源》:“封建社会以帝王比日,因以皇帝所在之地为日下。”故荀隐自称“日下荀喊 鹤”。陆云是松江(今上海)人,因为这一副“对联”,后来上海得到一个雅称“云间”。

  也因为这副对联的有名,以“云间”对“日下”,成为诗家常用的骈语。清李渔《笠翁对韵》:“名动帝畿,西蜀三苏来日下;壮游京洛,东吴二陆起云间。”由于用典,此二句就有了表里两层意思。表层就是说站在滕王阁,可以登高看 远,游目骋怀,视野开阔,此意可和上文的“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唤 应。

  假如 知道有关背景知识,就还知道作者在此借典故来含蓄地表达自己象陆机一样少年高才,而同时又表露了仕途坎坷,报国无门的感慨。此意可和下文“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等句相唤 应。这样理解,完全符合王勃的性格和遭遇,也能更好地贯通上下文。

  王勃原本年少气盛,再加上自己才华横溢,很轻易 产生心高气傲的心理。后来,果然一篇《檄英王鸡》的文章,得罪了高宗皇帝,被逐出京城,还连累老父也被贬官受罚。一时间,使王勃有一种从云端里跌落下来的感觉。为怀才不遇而伤感,为前途渺茫而黯然,故而远 看 京都长安如在天边一样远 远,指看吴会也似乎远在飘渺的云海之间一般虚无。

  这正是王勃当时对政治前途伤心失落情绪的真实表现。假如 只是“西看 长安,远 看吴会”,怎能传达出这种复杂的情感呢?用典的好处之一是言简意丰,以少胜多,能“寓万于一”,较好地传达出丰盛 、复杂的思想感情。

吴涟序
像吴敬涟教授这样敢说实话,坚持真理的经济学家应该受到大多数有良知的国民的尊敬! 苏轼诗:“平生所乐在吴会 ,老死欲葬杭与苏 。”《滕王阁序》“目吴会于云间,”“吴会”怎么读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