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郑之珍与《目连救母》吗?
郑之珍(1518—1595),字汝席,号高石。安徽祁门人。据叶宗春所撰“墓志铭”以及《清溪郑氏族谱》《道光祁门志•人物志》等 所载,或谓其“屡蹶科场”,或说他“高才不第”,总之他一生仅为秀 才,并未做过什么官。但他却在困窘 中完成了《目连救母》(全名《目连救母惩恶戏文》)如许一部长达100出的大型传奇。
当然,该题材并不是他初创,除了佛经、变文,再经宋杂剧、金院本之外,到元、 明以迄,那个故事不断就在民间普遍传播着。同时郑之珍也标明他 的剧做是“搜实迹,据陈编”而撰写成的。那等于告诉我们,在他的《惩恶记》之前是有过剧本的,只是因为没有传播下来,我们不曾看 到罢了。
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可知,至少在熙宁、元符年间 (1068—1100年)北宋东京的北里瓦舍已盛演《目连救母》杂剧,并能连演七八天;戏里还要交叉《尼姑思凡》《哑子背疯》《王婆骂鸡》 《瞎子看 灯》等许多关目。如斯说来,其“连台”的构造使它至少也得有序地走一走民间“提纲戏”的路子吧。
但颠末金院本的《打青提》和元杂剧的《行孝道目连救母》《目连进 冥》等一批剧做从中原 流向南方,辗转中它却有了很大衍变。据马紫晨从河南搜集到的几 个剧本看,其更大的变化除了使该剧遭到了儒家思惟全面陶冶外,即是把本来仁慈贤淑、乐善好施、惜老怜贫的刘青提,在郑之珍《劝 善记》直达换成了一个打僧骂道、破戒开荤、悭贪杀生、放纵不羁的 恶妇人。
从南方各剧种(特殊 是高腔系统的剧种)所表演的目连戏来看,内容差不多满是那个路子。始做俑者是不是郑之珍,因为此 前500年间的一些簿本根本全佚,而曲到明万历壬午(1582年)才 有了《目连救母》(剧)在汗青上的第一次刊刻,并成为第一个较完全 的文字本,因而那一次要人物的演变颠末还需要深进 研究和新资 料的发现才气说清晰 。
清乾隆年间,张照参考郑之珍《目连救母》传奇,又编撰出宫廷大戏《惩恶金科》共240出,每日演24出,10天连演。《目连救母》在我国民间戏曲舞台上有很大影响,明末清初张岱在《陶庵梦忆》中记叙了 “徽州旌阳伶人”搭台表演《目连救母》三 日三夜的盛况。
近世浙江、江苏、江西、福建、四川等地的乡下多有 目连戏的表演,或三日四夜不等,“花目连”以至有持续七夜或九夜的;但清末民初的中州大地已大多只演二夜或只要一日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