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辈分有德、寿、宝、文、明,为什么侯宝林、马三立等在世时没有再往下排列辈分呢?
相声界是讲究师承和辈分的,但是为什么侯宝林、马三立二位以后没有按照德、寿、宝、文、明这样的辈分往下传承呢?
在侯宝林和马三立当时所处的时代,正处于一个破除封建思想、建立新中国的热血沸腾的时代,一切旧的思想、旧的形式、旧的传统都是应该砸烂的,其中自然不能再有拜师父,行大礼,讲排行这些“封建思想”了。还不说这些,那时候,就连给儿子取名,都情愿 取一些符合新时代的名字,放弃了传排行。好多家祠、家谱也破坏了,不健全了,所以现在很多家族根本就不知道哪是哪辈的了。作为相声界这样一个宣扬 性的文艺团体,怎么会再陆续 按照辈分往下传承呢?
传统的东西还是要传承的,民间的传承就和史书一般,笔录着普通百姓家的既往历史。否则你根本不知道你来自哪里?
我们可以看看韩日,在借鉴学习中华文化的基础上,有些东西比我们传承的更好。
有人怨恨说韩国人不该把端午节占往 了,把什么什么都占有了,其实他们传承也是好的,阐明他们与中华文化是有渊源的。还有就是人家假如 不占有,说不定我们早忘却了。
春节刚过,我们是否感觉到年味越来越淡?很多地方不让放鞭炮了,古时的中国人就是以鞭炮或其他浩大 声响来驱赶“年”的,不让放鞭炮,怎么传承过年呢?
鞭炮危急 ,有西班牙斗牛危急 吗?
鞭炮浪费,有满街的西红柿酱浪费吗?
鞭炮污染,难道还有工厂的大烟囱污染吗?
我们不能因噎废食,限制燃放的数量,但是不要禁止。其实很多家庭都自觉的不燃放了。有人坚持也是好事。
我们生活在不断创新的年代,大家都觉得创新很难,其实对传统的传承和坚守才是最难的!
而今,郭德纲在相声领域对传统相声和相声传统的陆续 和挖掘,并有限恢复一些传统的形式,比如大褂,家谱,拜师等,也是顺应了历史的潮流,究竟 只有传承,才能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