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的知行看 是什么?
王夫之研究了佛教唯识宗教义,他对于佛教唯心主义和陆王心学的主看 唯心主义也摘 取了这样的态度。他认为要深进 到《老子》思想体系内部加以分析,吸取其中有用的思想资料进行改造,同时又要揭示其主看 片面的方面,使人们看到它的谬误。“所以知”和“所知”是中国古代哲学之中的一对范畴,前者指的是人(主 体)的熟悉 作用,后者指的是熟悉 的客看 物件(客体)。
后来翻译的佛教经典之中有“能”、“所”的名词,也是指主看 熟悉 作用和客看 熟悉 物件的关系。能,指能知,也就是熟悉 主体;所,指所知,也就是熟悉 物件。僧肇认为能、所是不可分离 的,但是强调的是所离不开能,颠倒了熟悉 物件与熟悉 主体之间的关系,将熟悉 物件消融在熟悉 主体之中,否定了客看 世界的存在。
王夫之指出所作为熟悉 物件,必 须是确实的存在物件;能作为熟悉 物件,必须是确实的存在物件;能作为熟悉 主 体,是有功者,必须发扬 自己的作用(实有其用)。有了客看 物件才能引起熟悉 作用(因所以发能),熟悉 必须与客看 物件的实际一致(能必副其所),才能取得正 确的熟悉 。
对于知行关系,就是熟悉 和实践的关系问题,王夫之提出了以行为基础的知 行统一看 点。认为知、行各有效用,而且又相互为用。正是因为两者相互为用,才知它们相互分离 ;由其相互分离 ,才能在熟悉 中统一起来而显现其效用,知与行必 须在行的基础上,才能统一。从人的熟悉 来源角度来说,王夫之认为,熟悉 应该是 “行先知后”。
从知、行本身来说,行比知更重要,知是依靠 行,通过行表现出来的,行却不是通过知来表现的。一个人往 行某件事,证实 他对那种事是有所知的,而他知道某 种事,却不能证实 他就能行那种事。行,包含了知,可以获得知、体现知,而知并 不能包含行。知而不行,就不能说他已经行了。
“行可兼知”是王夫之知行看 中最重要的思想,它说明了熟悉 必须依靠 于实 践,只有实践才能使人们获得功效。王夫之强调行的重要性,启发人们要重视现实,鼓励 人们积极实践。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