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束般的恋爱
两个人分别左右同听一副耳机,表面看这是在共享音乐,其实各听各的调,爱情绝不应该是这样的。
在观看日本影片《花束般的恋爱》时,很有可能,年轻观众最具代入感,沉浸式的体验,会让他们把自己,放置进影片设定的情节和场景中去。我看过一篇评论,作者在观影过程中,大哭三次,这一定和他(她)自己的经历有相似之处,或者引起了他(她)内心强烈的情感共鸣。不用怀疑,影片具有感染力,尽管它的题材很俗套——一对年轻男女,邂逅相遇,爱上了,同居(或结婚),摩擦,最后分手,可又有谁说,这类内容会过时?
这部影片先把场景设定在2020年,曾经的男女朋友山音麦和八谷绢相遇,这一次他们的身旁,都有各自的新伴侣;然后倒叙五年前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恋爱故事;最后,又回到2020年。这说明,所发生的一切,真的已如流水,逝去不可返,这是他们生活里曾有的一段,也是回忆里留存的珍贵痕迹。
这个恋爱故事,由两位当事人通过交叉旁白叙述,体现了一种亲近感。开始,他们都是21岁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和父母关系也不算融洽,未赶上末班车,两人相遇,于是,一起喝啤酒、唱卡拉OK、聊天,甚至一起去了山音麦的家,第二天分别时,又约定时间看木乃伊展览。虽然他们的相遇具有偶然性,但影片用许多他们之间的相似性来表明,他们的相识、相恋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他们喜欢相同的作家,相同的展览,还一起错过了一场天竺鼠展览,喜欢拿电影票根做书签,质疑“石头剪刀布”游戏的理由也相同,互赠的礼物一模一样,耳机线会打结,两人书架上的书几乎是翻版,就连穿的运动鞋也一样。
和所有这类题材一样,聊天是男女互增了解的必要方式,欧美导演常会让主角嘴里吐出高雅的人物,像《阿德尔曼夫妇》里谈到卡夫卡、索尔·贝娄、陀思妥耶夫斯基等,而《花束般的恋爱》,则契合了当代日本年轻人的爱好,他们谈论:押井守的电影、穗村弘的诗歌、今村夏子的小说,还有综艺《寒武宫殿》、漫画《黄金神威》、游戏《塞尔达传说》等,这无疑加强了电影的时代感和现实性。
山音麦和八谷绢都是害羞的人,向对方表白花了很长时间,“一定要在末班车到来前表白”,他们一直这样想,可延宕到最后一刻,在咖啡馆服务员送错巧克力冰淇淋时,才找到机会。就像后来,当他们决定分手,也犹犹豫豫,还一起坐摩天轮,看夜景,唱卡拉OK,最后拥抱着哭得稀里哗啦。
他们同居后的一段时间,还算幸福。他们产生裂痕,应该是山音麦找到工作以后,因为忙,不能一起看电影;周末出差,不能一起看剧;晚上回家,不能一起打游戏;对同一话题聊不到一起,后来也无所谓了……就是吵架也含蓄不怒(不像欧美电影,比如《婚姻故事》,双方吵得不可开交,甚至把对方的父母也拿出来说事),但等到双方互相都不说话了,形同陌路,不在乎对方所思所行,感情就死了。虽然导演在表现他们恋爱时的相似之处时,有点刻意和表面化,但他们分歧的细节全隐含在电影画面里:山音麦把八谷绢给他出差时看的书,丢进车子的后备箱里;一起看电影,一个兴致勃勃,一个无精打采;到书店选书,买不一样的书;对留有共同温馨记忆的面包店关闭,一个感伤,一个心不在焉;八谷绢跳槽,所有过程山音麦一无所知……导演很有意味地给了一个特写:他们摆放在门厅的鞋子式样、大小也不一样了。事实上,他们分手的根本原因:八谷绢要的是爱,而山音麦要的是家。他说:“这世上结婚的夫妇,都会慢慢忘记恋爱的感觉,不开心的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生个孩子,三个人或四个人手牵手,过完一辈子。”
电影几次用耳机做比喻:两个人分别左右同听一副耳机,左边和右边听出来的声音是不一样的。表面看这是在共享音乐,其实各听各的调,爱情绝不应该是这样的。(刘伟馨)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