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洛宁杨青显:《青涩年华》之三——水之祸
文革初期风行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活动,古村小学每周三下午都要在校园的洋槐树下召开全体学生大会,由各班挑选一人上台发言,讲学习和使用毛主席著作的体会,也称“讲用会”。我当时是班干部,学习相对也好些,就成了班上的不二人选,每周我都要尽量做些好事,然后写个讲用稿,交老师修改定稿后在会上发言。时间长了我感到麻烦,有次连稿也没写,上台口述,讲述在洛南大渠里洗澡时帮别人打捞落水小猪娃的事,最后结结巴巴收了尾,惹出了笑话。后来同学们经常逗我:
“那谁家的猪娃,救出了没有?”
提起洗澡玩水,说来话长,洛南大渠绕村而过,再往北几百米就是洛河 ,村东是涧河,连村西的山沟里也常年流水不断。由于水系丰盛,村里的孩子们大都会凫水,午饭后上学前都要下水玩一会,因此偶有溺水事故发生,学校对学生洗澡治理得很严厉。老师检查是否洗澡的 *** 很绝,用指甲在学生的胳膊上挠一下,假如出现白色划痕,阐明刚洗过澡,十分管用。我们也有破解的计策,洗完澡撒开脚丫子往学校跑,跑得浑身冒汗,身上湿润了,就划不出来白印子。
后来老师知道了这个秘密,就突然到洗澡现场挠现行,抱走学生的衣服,让我们光 *** 跟着老师到学校往认领,学生们还一路两行看着笑,真羞死人了,假如地上有缝,我会毫不犹豫地钻进往。老师还逮住洗澡的学生关禁闭蹲黑屋,黑屋就在大殿里关公塑像隔壁,是一间储躲室,因为没有窗户,里边既阴森又恐惧。
一个夏日的正午,正在上课的全校学生,被紧急地聚集钟声召集到操场,排队来到村边的大渠桥头。大柿树下放着一具 *** 的男孩尸体,这是礼村的一个溺水小孩,顺水漂流而下,刚被村人捞出。老师领着我们从他身边一一走过,现场接受安全教诲,警告我们洗澡的后果。这一招果然见效,吓得我晚上连做噩梦,好长时间没敢再下水。
严厉的处罚,溺亡的案例,也没有彻底消除水对我们的诱惑,蛙泳、仰泳、自由泳,踩水和潜水都学会了,后来还经常跟着高年级学生往大渠钻闸门、漂流长洞子,往洛河里闪浪尖。
村东的洛南大渠上有个闸门,这是一个分水闸,一块厚厚的钢板固定在石桥中间的螺旋轴上,两边安插在桥墩预留的槽子里,渠水在钢闸上边打着漩涡从钢板下翻涌出来,发出沉闷的唤啸声,卷起一堆堆白沫。是村东头的孩子们开创了钻闸门这一壮举,大家水鸭子般排成一队,从上游顺水而下,待到漩涡中心时,头朝下猛地钻将下往,“唤噜”一声身体便从钢板下面翻腾而出。我原来只是站在石桥上看看学哥们钻闸门,眼看如此简单,后来也壮着胆子跟在后边钻了一次,竟然毫发无损,那感觉既 *** 又兴奋。长大后才明白,瞬间穿闸而过,大家之所以都平安无事,原理就是漩涡强大的惯性和吸引力,顺势把人送过了闸门。
古村与磨头两村的中间有一条涧河,河道宽约三四百米,洛南大渠在此经河床下的石砌涵洞流过,古村人把这个涵洞喊“长洞子”。又是村东的伙伴们发明了漂流长洞子的新玩法,让不会凫水的同伴在洞子上边抱着衣服往出口送,大家排成一队在大渠里漂流。洞子里黑咕隆咚,远看涵洞的出口只有月亮那么大,洞子里水面上是个高约二尺、宽三四尺的弧形空间,漂流时必须保持立泳面向出口,腿脚在下边不停地晃动踩水增大浮力,双臂伸向两侧触摸洞壁掌控方向,才能避免头部碰撞洞壁,整个身体一刻也不敢消停,连眼都不敢眨一下,眼看着前边洞口越来越大,待游到出口时,大家才如释重负,人人精疲力尽,个个饥肠辘辘。
每逢星期天,我们都急着往洛河里闪浪尖。闪浪尖有个决窍,就是要顺势而为,善于驾驭波浪,面向浪头扑来的方向保持站立泳姿,主河道上的水头一浪高过一浪,我们此起彼伏,升降于波峰浪谷之间,忽扇忽扇像坐轿一样得劲,头顶水鸟来往盘旋,岸柳依次往后倒退,那种意境美好极了。闪浪尖时要面向上游,迎着浪头扑来的方向,切忌背向浪头,只有这样才能预防被浪头打进布满乱石的水底。
有一次洛河发大水,浊浪滔天,我和小伙伴们在岸边玩水,突然被漩涡卷进主河道,随波逐流几十米后被老船工救出,与死神擦肩而过。
由于频繁地洗澡,顽劣到了极致,毫无节制地在水里钻进钻出,耳道里经常进水,反复发生中耳炎,导致双耳耳膜穿孔,后来虽然又长起来了,但耳膜下凹变厚,中年以后听力明显下降,到医院检查才知道原因,没想到少时洗澡玩水竟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
无独有偶,祸不单行,这年夏天钻到麦田里摘食碗豆角时,突然有异物跳进左眼,疼得我在地上直打滚。回家后父亲翻开我的眼皮看了几次,没有发现任何东西。几天下来眼睛一直发炎流泪,眼球红肿,父亲赶集时才带我到长水地方病医院看医生,医生用镊子在我眼里取出一截一公分长的麦芒。医生说这孩子真皮实,再晚来几天这只眼睛就报废了。
古村小学一直设在关公庙内,关公庙主殿里的神像被土墙封在了后边,前厅隔开作教师住室兼办公室。五个年级只有三个教室,一个是西配殿拆除神像后改造的,一个是老戏楼兼教室,只有一个是在东配殿旧址上新盖的房子。除五年级外,四个年级都是复式教学,一、三年级一个教室,二、四年级一个教室,左边高年级,右边低年级,课桌都是两个土坯台子支一条长木板,凳子由自己带。上课时一个老师两班串着讲,左边讲语文,右边讲算术,这边讲课时,那边上自习。高年级上课时,低年级同学听得津津有味,低年级上课时,高年级同学看热闹,两个班级相互骚乱,非常影响教学效果。
在村小学任教的老师陆续有曲显林、吕学正、杨同均、李素琴、程守文、孙中华等,曲显林和吕学正是公办教师,其他人都是民办教师。至今仍记得老师们的谆谆教诲:
“你们都要用功念书,长大后当工作员,食香的饮辣的,穿皮鞋戴手表。谁要不好好上学,将来还像你爹你爷那样,撅着黑脊梁打牛后半截,脖子被扁担压得象锄钩。”这话的确难听,但却很实际也很管用。
老师虽然厉害,黑屋固然恐惧,我们走出学校就忘光了,扯开喉咙喊喊着往大渠边跑:
一年级低,
二年级高,
三年级背个破书包,
四年级戴顶竹凉帽,
五年级急着往洗澡。
作者简介:杨青显,网名朝花夕拾,中国小小说学会会员,洛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文章多次被省市报刊摘用,小小说《选模范》获郑州《文学百花苑》第五届全国征文大赛优异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