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电视“恶趣味逗娃”要不得,等孩子受到伤害,家长自知已经晚了

“恶趣味逗娃”要不得,等孩子受到伤害,家长自知已经晚了

paiquba 12-29 22次浏览 0条评论

“本文由雪莉妈妈原创,欢迎大家分享”

小孩子在似懂非懂的年纪最为可爱,大人看了都想逗一逗。

可总有些成年人把握不好分寸,生生地把“逗娃”行为演变成了一种恶趣味,在称心自己好玩心理的同时却侵害了孩子幼小的心灵。

“恶趣味逗娃”要不得,等孩子受到伤害,家长自知已经晚了

刚5岁的满满最近经常做噩梦,经常哭喊着“妈妈”醒来。

妈妈一问才知道,原来前几天亲戚过来,逗弄满满说他不是妈妈亲生的,等他亲妈找到他就会把他带走。

虽然这只是亲戚的无心之言,可小孩子却上了心,整天食不好睡不好,生怕自己被带走。

这样的情状并不少见,很多网友都称自己在小时候都经历过这些,有些话甚至在成年后仍然深深印在记忆里,久久无法释怀。

大人的“恶趣味”,孩子的“童年噩梦”“一时逗娃一时爽”,有些成年人往往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花式逗娃,从孩子不安、哭闹的反应中获得所谓的“乐趣”,却没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很可能给孩子造成无法磨灭的童年阴影。

“恶趣味逗娃”要不得,等孩子受到伤害,家长自知已经晚了

1)安全感丧失,极度渴求关爱

在恶趣味逗娃的人群中,最常出现的词汇就是“你妈妈不要你了”、“爸爸妈妈要有新的小朋友了,把你送人了”、“你是从垃圾堆上捡回来的,不是亲生的”......

孩子还不能辨认玩笑与真实的区别,往往会把这些话当真,从而丧失安全感。

即使过后,孩子不断向父母求证,也往往不能打消他们的顾虑。

孩子往往会变得很黏人,父母走哪跟到哪,生怕自己会被父母丢弃。他们往往比其他孩子更需要父母的关爱,只要父母表露出一点不满,孩子都会受到惊吓。

2)做事谨小慎微,轻易产生自卑心理

假如大人总是用“假如做什么什么,我就给你某样东西”这样的句式还要求孩子,孩子就会产生被逼迫的心理。

孩子总是处于被逼迫的情绪下,往往会变得不自信,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

等孩子长大后,做事就轻易放不开,总是怕自己做的不够好,在人际沟通和交往上也会出现各种问题,产生负面影响。

“恶趣味逗娃”要不得,等孩子受到伤害,家长自知已经晚了

保护孩子,父母要及时出手在其他人逗孩子的时候,假如父母不禁止,做一个旁看者,甚至跟其他人一起逗孩子,只会让孩子觉得父母站在了自己的对立面,会极大地加重孩子的不安情绪,也会失往对父母的信赖。

因此,父母一定要站在孩子的立场,对这种不文明的行为说“不”。

1)时刻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

父母对孩子的爱不仅是指食好穿热,更是心理上的契合与沟通。任何时候,父母都要让孩子感觉到父母是爱自己的,任何人任何话都不能打破这种信赖。

2)要告诉孩子他有拒绝的权利

家长在教诲的时候总是想让孩子有礼貌、要善良,但对于这种让孩子明显不舒适的行为,家长也要告诉孩子,你可以拒绝。

要让孩子知道,尊重和善良的前提是自己首先要感觉到舒适,不能牺牲自己的情绪往称心他人。

“恶趣味逗娃”要不得,等孩子受到伤害,家长自知已经晚了

3)父母要接受孩子的不良情绪

孩子的语言能力决定了他不能像成年人那样完全而全面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因此很多时候都会用哭闹的形式表现出来。

父母不要因为孩子当着其他人哭闹,就觉得自己没“面子”,从而不由分说地斥责孩子。首先要弄清孩子的想法和情绪,然后再正确引导,让孩子及时走出负能量的影响。

“逗娃”的行为一定要适可而止,假如超出了分寸和边界,父母决不能坐视不理,否则只会侵害孩子,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我是雪莉妈妈,是一名全职宝妈。宝妈们的烦恼我感同身受,欢迎大家私信给我,分享你的故事,交流育儿体会。

恶趣味
米姥爷的“恶趣味”,让我哭笑不得 《银魂》里的真选组已经够骚了?日本人的恶趣味你怎么也想不到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