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眠》:本格与社会派的嫁接
不得不说,如今“神剧”的门槛真是越来越低了,很多营销号叫嚷着这部《不眠》“一集封神”云云。其实,《不眠》真不算什么神剧,反而从类型上讲,它算是一部老实本分的剧,并没有什么花哨的高设定或者新议题,无非是标准的政治惊悚混搭推理悬疑,再点缀一点阴谋论作为烹饪时的香料,启用大女主这样如今既有卖点又政治正确的角色设定,牵扯出了一个看似多国角力,阴风阵阵的故事。
那为什么它会让人觉得如此“神”呢?其实,就是因为创作者巧妙地焊接了两种迥异的推理流派——这个故事里融合了黄金时代的本格推理和后来大行其道的社会派推理。这两者原本是不太兼容的,甚至,后者是对前者的反叛,但在《不眠》之中,二者被有机地融合在一处。不得不说,这一点技巧的运用倒确实挺“神”。
《不眠》从一场死亡开始,一个士兵死在了正在执行巡逻任务的潜艇里,人们原本以为是他偷偷携带毒品上艇,误服过量,最多算是一桩意外和丑闻,但疑点渐渐滋生,这艘终日悄无声息游弋于深海的潜艇不得不浮出水面。即便潜艇是军方管辖,但毕竟是一桩意外死亡事件,事件定性需要警方出面,深受信任的警官Amy被派往那艘潜艇进行为期三天的调查。意外最终反转为谋杀,三天的调查也被一再拖延,侦探和这舰艇上的人们几乎再难见天日。
案件发生在潜艇上,这是一种典型的“密室杀人”设定,再没有什么比潜艇更符合“密室”的定义了吧?这是一种本格推理的有趣变形,密室、风雪山庄杀人夜的惊悚氛围,天然具有不死的生命力,那种“杀手就在我们中间”的危机感注定吸引人,但这种形式经过无数次的书写之后几乎已经被写尽了。而这一次,密室被移植到潜艇内部,却意外焕活。这既为观众增添了陌生感,又增加了更多可延展的层次。首先,潜艇是一个密室,大海成为又一个密室,前一个密室中发生的是罪案,在人和人之间,而大海这个密室里发生的是阴谋,在国与国之间,而两层阴谋彼此之间还有所关联,一个导致了另一个,或者,一个掩盖着另一个。
《不眠》想办法为本格推理重新注入新意的同时,也有意识地融入社会派推理的线索。简单粗暴地讲,社会派推理无非就是指故事中不再着重编织“诡计”,不再聚焦于案件本身,而是拓展出去,讲述社会之病导致的人心之病,谋杀成为了一个病灶,探案变成了一场对社会的诊疗与解剖。这种类型差不多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就开始发端、壮大,到后来演化为探案故事的主流。具体到《不眠》之中,这条更发散的线索由探长的同伴在陆地上完成。一个人在密室中经受一桩又一桩的死亡,另一个人在大陆上面对死者遗留下的社会关系与诸多谜题。本格与社会派中的内容既加固了彼此,又增加了整体上的新鲜感。所以说,《不眠》的成功不只是内部情节的成功,而且是创作者玩弄类型技巧的实验的胜利,只不过,观众沉浸于剧情而无意识去顾及这些罢了。
《不眠》的故事走向都是从小到大的,从个人私事走向公共议题。比如,第一起死亡原本以为是吸毒过量——因船员私德而引起的个体化事件,然后,这起事件反转成了投毒,投毒的动机成为了调查的重点,而这灭口想要掩盖的似乎是大到不可说的政治事态,从而引起了第二起死亡。狭窄密闭空间里的秘密背后都藏着更大的秘密,人们一个接一个死掉,每一个死者身上被暴露的,被藏匿的,被故意泄露的,被刻意苫盖的秘密都膨胀起来,渐渐欲盖弥彰。
社会派推理故事中的侦探都必须带着“伤痕”,某种旧日纠缠,自己对自己的审判,无论数十年前劳伦斯·布洛克笔下的马修,还是新晋美剧《东城梦魇》中的梅尔,都是如此。《不眠》中的女探长Amy一直把自己囚禁于愧疚之中,与男友和男友的女儿一同出游遭遇事故,她救出了女孩,却不得不放弃男友。这旧日梦魇纠缠着新鲜的罪案,应激之下,一切痛楚都翻涌起来。暗无天日,是对潜艇中生活的直白感受,而在此时,这隐喻近乎直白。
与《不眠》相仿的从一桩疑案生发出庞大阴谋的故事,其实有很多,比如众所周知的两年前热播的《真相捕捉》,11年前的一部名为《无路可退》的小众剧,都是类似的故事和类似的讲法。这类故事都有着张狂的开局,但也正是因为挖出了太深的坑,激起了太大的期待,通常高开低走,不知道《不眠》最终是否能显得不那么虎头蛇尾。
来源:北京青年报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