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僵尸片鼻祖《鬼打鬼》你所不知道的幕后冷知识和第二结局
鬼打鬼修复版海报
提到香港僵尸片,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僵尸道长林正英,但是不得不提的是香港僵尸片的兴起,一个人功不可没,那就是洪金宝。
僵尸先生林正英,香港僵尸片
1980年,洪金宝在嘉禾的支持下,创立「宝禾电影公司」,是往后五、六年间,嘉禾最重要的电影公司,而「宝禾」的第一部作品,就是这部开灵幻功夫喜剧先河的《鬼打鬼》,《鬼打鬼》又启发了后续如《人吓人》、《人吓鬼》和《僵尸先生》等大卖特卖的同类作品,使得灵幻功夫喜剧成为香港电影中颇为人津津乐道的类型。
宝禾电影公司LOGO
《鬼打鬼》的故事构想源于出身戏班的洪金宝记忆中的奇闻,电影桥段主要取材自中国乡野传说和民间故事,明显也受到同样在1980年推出的鬼片《撞到正》影响。七十年代末的香港电影新浪潮中,香港鬼片逐渐走出新风貌,新浪潮导演多以西方的拍摄手法诠释本土题材,如许鞍华就以实景取景,多重的叙事角度和类似广告片的摄影风格,来处理她的第二部电影《撞到正》,电影中的戏班禁忌、找替死鬼、鬼上身、阴阳眼、问米和作法等民俗素材,将市井趣味拍得活泼且深具人情味。
撞到正鬼片 香港老电影
出身戏班的洪金宝受此启发,著手向乡野迷信取材,但毕竟洪金宝的出身背景与许鞍华截然不同,虽然两者同样将骇人鬼神和喜剧元素共冶一炉,洪金宝的影片架构仍脱胎自他拍惯的功夫喜剧,呈现出来的成果也各异其趣,和同期新浪潮中较具实验性的鬼片风格相比,洪金宝的《鬼打鬼》或《人吓人》手法仍较传统,但对于民俗和鬼神之说的探究,以及对资料收集的重视,也比七十年代流水作业的鬼片深入。
香港僵尸片林正英
《鬼打鬼》可以视为功夫喜剧的变种,比后续作品更接近功夫喜剧的模式,除了拜师和报仇等基本情节外,无论人物塑造或影片的叙事结构皆然,《鬼打鬼》明显重桥段不重整体结构,影片的分段多到有点烦和杂的地步,洪金宝曾谓拍《鬼打鬼》前做了大量资料蒐集,多到片中只用了十分之二、三,我能理解那种做了很多准备工夫后想拼命秀出来给人看的心情,因此《鬼打鬼》的最大特色就是在桥段中花招百出的鬼神说法,令人目不暇接,片中种种离奇见闻也吸引了猎奇的外国影迷,连法国的《Playboy》都曾以专题报道片中的茅山法术。
片中也有众多大咖客串,比如钟发 林正英 午马 陈龙 杜少明 黄哈 太保等等等等。
林正英 午马客串鬼打鬼
有人说:「恐怖片是恶梦的实体化」,洪金宝的几部三字鬼片都以恶梦破题,其中真的有恐怖感的只有《鬼打鬼》的开头,这个梦很简短,两只罐子里的鬼好不容易等到有人经过,争著要经过的胖子当自己的替身,老的那隻鬼更迫不及待的从胖子身上咬下一口肉,胖子大惊逃命,鬼魅却如影随形...《鬼打鬼》有很多毛骨悚然的镜头,镜子里面目可憎的女鬼、爬满虫子的腐尸,既是对传统恐怖片的套路传承,又具有浓烈的邪典气息。
香港僵尸片鬼打鬼
其实鬼打鬼还有另外一个结局,那就是台湾版。七、八十年代的台湾电检制度下,鬼片很容易因为宣扬迷信而遭动刀甚至禁映,最常见的办法就是结局变成主角在作梦,片中情节都是南柯一梦纯属虚构,显然这种表面工夫当时新闻局还挺受落的,所以从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一直有人如法炮制,当然现在国产恐怖片一般都是做梦或者精神错乱。《鬼打鬼》里有关迷信的资料这么饱满,上映前当然也怕被刁难,于是最后多了这段张大胆梦醒的结局,成了台版独一无二的地方。
台湾版结局截图
观看链接如下,相信很多小伙伴从未看过。
《鬼打鬼》,你绝对没有看过的第二个结局。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