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雍君:发乎情,止乎礼义——《牡丹亭》的逻辑内核
前 言
杜丽娘既追求自由,强调自我个性,期看生生死死随人愿的爱情,也期看自己的婚姻合乎传统伦理道德,是一种“发乎情,止乎礼义”的理想情感,具有双重性。
南昆传承版《牡丹亭》剧照
对《牡丹亭》的评判,最常见的说法,即这是一部“追求个人幸福,唤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礼教制度的浪漫主义杰作”。应该说,这种评判有一定道理。
01反对礼教
《牡丹亭》最重要的出目《惊梦》《幽媾》《硬拷》,透露出的信息就是反封建礼教的主题。杜丽娘从小接受传统伦理教诲,从来没有接触过一位年轻异性,她在梦中敢于和陌生的男性私订终身,这是一件惊天动地的事。在柳梦梅主动追求下,她半推半就成就个人心愿。这里的“半推半就”,有两层内涵。一层是杜丽娘个人情欲的自然表现,是一种自发性的行为方式。她内心就想这么做,柳梦梅的主动追求切合了她的内心绪感需求。另一层是杜丽娘服从自我内心的声音,勇猛摆脱传统伦理道德、传统女教对她的束缚,实现个人情感从不自由到自由的蜕变。
南昆传承版《牡丹亭》演出
在《幽媾》一出里,杜丽娘的鬼魂主动私会柳梦梅,自荐枕席。假如说做梦时杜丽娘还顾虑到传统伦理看念,第一次面对异性表现出羞涩、含蓄,那么,成为鬼魂后,杜丽娘完全不顾人间礼教、女教对她的限制,甚至编假话说自己是邻家女子以获取柳梦梅的信赖,如此大胆、无畏,有策略,有计策,如同换了一个人。她要实现后花园觅梦,梦中人不见的遗憾和失落。所以,她会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积极和主动,而她的态度令柳梦梅感觉不真实,以为自己在做梦。这突显出个人婚姻自主对于传统女性的重要性。
在《硬拷》一出里,柳梦梅、杜丽娘与杜宝发生猛烈冲突,杜宝用拷打的方式让柳梦梅对王权臣服、认罪,用让杜丽娘离了柳梦梅才认她是自己女儿的方式,让杜丽娘对父权低头。但柳梦梅与杜丽娘面对王权、父权的压抑,不仅没有臣服,反而极力反抗,保护了他们追求情感自由的尊严,保护了婚姻自由的尊严。所以说,《牡丹亭》是一部反对封建礼教制度的浪漫主义杰作。
02止乎礼义
但是,仅仅从这个角度往理解和熟悉《牡丹亭》的主题还不够。《牡丹亭》这部作品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汤显祖为读者设置了一个复杂而多重的思想空间,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丰盛的内涵,不同的读者往细读,能获取不同的感受。而且同一位读者,在不同的时间段往阅读,也能获取新的感受。这就是经典作品的魅力所在。除了大家都能读到的反封建、反礼教的思想内容之外,从《牡丹亭》中还能读出杜丽娘的情感追求合乎传统礼教,合乎传统伦理道德。也就是说,杜丽娘既追求自由,强调自我个性,期看生生死死随人愿的爱情,同时,她也期看自己的婚姻合乎传统伦理道德,是一种“发乎情,止乎礼义”的理想情感,具有双重性。
这双重性主要表现在三个细节里。
昆曲《牡丹亭·惊梦》之花神
春梦 第一个细节是在《惊梦》一出里,杜丽娘做的梦其实是个春梦,但在文本处理时,汤显祖没有像明清时期 *** 那样直接描写,杜丽娘与柳梦梅的幽会场面,他摘用了暗场处理。昆曲舞台上也是这样,杜丽娘与柳梦梅下场,花神上场,由花神的唱来描述杜丽娘与柳梦梅幽会时所发生的事。有意味的是花神上场后的念白,他说,杜丽娘与柳梦梅日后有姻缘之分。花神专掌怜香惜玉,专门来保护杜丽娘,让她“云雨十分欢幸也”。原来花神上场有两个任务:一是告诉读者和看众杜丽娘与柳梦梅有夫妻姻缘;二是保护杜丽娘的幽会不受打搅。
花神的任务传递出的信息非常具有颠覆性。本来,杜丽娘在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情状下与陌生男子约会,这种行为不符合传统礼教,性质非常恶劣。但花神这么一阐明,因为杜丽娘与柳梦梅日后有姻缘关系,他们的行为并没有违犯传统伦理道德。而且他是专门来保护杜丽娘的幽会,这样就将杜丽娘这种婚前行为纳进了传统礼教范畴,杜丽娘的春梦在得到花神的加持和保护后,变得合理合法,属于“止乎礼义”的内涵。
幽欢 第二个细节是在《幽媾》一出里,杜丽娘的鬼魂主动向柳梦梅自荐枕席,与他结成人鬼夫妻。尽管人间的种种伦理教条不能管束女鬼的行为,但杜丽娘的鬼魂面对异性时表现出异乎普通的主动,这种女子主动觅欢的行为是传统礼教所不能接受的。对此,汤显祖也有发明性的构想。在杜丽娘的鬼魂找到柳梦梅前,即她在地府面见判官时,判官对她未来的命运做了安顿。判官在婚姻簿查到杜丽娘与柳梦梅有夫妻姻缘,有梅花看相会之命,两人“前系幽欢,后成明配”。因这个原因,判官才放杜丽娘的鬼魂回到阳间,答应她与柳梦梅私会。
女鬼不受人间传统礼教约束,受地府判官管束。但判官不仅不限制杜丽娘与柳梦梅欢会,而且还主动放杜丽娘回阳间,给她与柳梦梅见面发明机会,这就具有深刻意味了。因为判官预知柳杜有夫妻姻缘,人鬼恋是地府判官答应的,杜丽娘的鬼魂主动求欢受到判官的保护。这就把杜丽娘的鬼魂自荐枕席的行为回到正统伦理道德范畴,并不具有违法性,也是合理合法,符合“止乎礼义”的范畴。
昆曲摘锦版《牡丹亭》之《觅梦》剧照
世俗的认同 第三个细节是在《婚走》一出里,在柳梦梅和石道姑的扶助下,杜丽娘还魂回到人间。复活后的杜丽娘“含笑插金钗”,与生前一样鲜活动人。柳梦梅看到后,不禁喊她“丽娘妻”。在柳梦梅心里,杜丽娘已经是自己的妻子,便提出“今宵成配偶”,被杜丽娘拒绝,她说,秀才,可记得古书云,婚姻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柳梦梅就提醒她,咱们早已约会过,已经是夫妻了。杜丽娘说,秀才,现在比前不同,前夕鬼也,今日人也。鬼可虚情,人须实礼。杜丽娘的意思是,现在和以前不同,前晚我是鬼,现在我是人。做鬼时,可以不讲究,但做人间夫妻,需要遵从传统礼节,需要有媒人做媒。
在梦中、在阴间,杜丽娘与柳梦梅相会时,一句都没提媒人之事,复活后,她又提媒人之事,所以柳梦梅说她又会起书来。从杜丽娘的回答来看,回生后的她与做鬼时判若两人,她似乎又回到传统礼教的阵营。如何阐明她的这种言行?其实,在阴间做鬼时,杜丽娘与柳梦梅幽会时,就曾与他一起宣誓愿做夫妻,“生同室,死同穴”,虽然是鬼,她也没想只做露水夫妻,而是期看与柳梦梅生死与共,白头到老,这种愿看显然来自传统伦理道德对她的熏陶和影响。
杜丽娘要求有媒人做媒,只是一个托词,她期看以第三方见证的方式,使自己的婚姻具有现实的合法性,也是在提醒柳梦梅,他们是合法夫妻,而不是钻穴进坟的一夜夫妻。于是,由石道姑做媒,杜丽娘和柳梦梅结为现实的夫妻。后来杜丽娘让柳梦梅找杜宝认岳父,也是期看两人的姻缘获得世俗的认同。
03两难抉择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回结出,杜丽娘在追求婚姻自主时,也在追求婚姻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我们知道,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中明确表达这部作品的主旨是“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的“至情”思想,表现至情可以超越生死。原作中的重要出目,也是往这个方向表现的。但具体创作时,一些细节暴露了汤显祖也对传统伦理道德持认同的态度,他有意识将杜丽娘和柳梦梅的姻缘纳进传统礼教范畴。为什么会这样?这阐明伟大的作品有时会超越作者对作品的设计,而具有多面性,《牡丹亭》也是这样,它的多面性表现出杜丽娘情感追求的两难抉择。遭遇两难困境,是伟大作品表现出的共性。
《牡丹亭》第五幕《冥判》剧照
杜丽娘既追求自由,又追逐 *** ;既追求情感的反叛,又渴求获得社会的认同,期看自己的婚姻合法化。很显然,杜丽娘的情感追求遭遇了两难抉择。在梦中、在地府,她受到花神、判官的保护,她的情感困境迎刃而解。到了现实中,她的情感被父亲质疑,因为她的父亲杜宝代表了传统伦理道德力量。复生后的她极力按照传统礼教方式来处理自己的婚姻,但依然无法获得父亲的认可,阐明了现实的两难困境是无法解脱的。现实生活,两难抉择无处不在,戏剧也是这样。杜丽娘回到现实生活中遭遇的两难处境,突显出《牡丹亭》思想的深刻,这也是该剧伟大之处。
作者简介
谢雍君,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