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潮人有福了 这个网红拍摄地就快要落成了
古老神秘的巴比伦是人类文明失落的宝典,26世纪前人类智慧的火种曾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燃起又熄灭,留下无数接近于神迹的天工传说,2600年后,在上海的苏州河畔,空中花园再一次呈现!
这个酷炫的绿色梯状建筑,犹如传说的古巴比伦空中花园,还未建成就已红遍全球设计圈!由英国当今设计界的中流砥柱,——Thomas Heatherwick设计。
Thomas Heatherwick
全能型设计师
不仅风度翩翩,优雅如绅士。而且才华横溢,新奇如精灵。人称设计鬼才,当代达芬奇!
他作品标新立异,一直挑战人们的想象极限,经常用不同方式思考设计,否定常规是他灵感的源泉,他设计的建筑或其他作品,总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他的作品,是一种灵动的艺术,被赋予了生命!
1000 Trees实景图△
位于上海苏州河畔、M50艺术区附近的1000 Trees 项目脚手架近日已拆除,建筑部分将完工,预计2020年开放。
1000 Trees实景图△
1000 Trees 空中花园项目真名叫“天安阳光广场”,还有个美丽的名字是“天安千树”,摒弃了大型建筑普遍惯用的“包装盒”形式,形态由400级台阶形成的露台和1000根结构柱形成的树状柱台组成,是一个地形学建筑的大胆实践。
平面图△
立面情景图△
1000 Trees模型演变△
项目由Heatherwick负责设计,建筑的外观如两座山峰,其内设计有零售、办公、餐饮、画廊与其他公共空间。Heatherwick跳脱出“建筑仅仅是建筑”的局限,其在项目内逐层升高的“立体绿化”,不仅消除了建筑与景观的界限,同时也丰富了苏州河沿岸的城市景观。
1000 Trees航拍图△
而天安千树采用的阶梯设计,大大有效的降低了与周边住宅和自然景观之间的密度,提升了周围环境的舒适度。
1000 Trees实景图△
沿阶梯而上栽种树木和灌木,则完全实现了景观的扩展延伸,让整个天安千树看上去充满层次与生命力。
1000 Trees实景图△
被树林覆盖的山形建筑,不仅能够缓解温室效应,减少噪音、灰尘和有害空气,还可以改善周边的生态环境,维持碳氧平衡,节约能源,达到城市绿肺功能。
1000 Trees实景图△
设计师希望建成后的建筑可以与周边原本的公园形成既合理延续、又出乎意料的关系。而山形倾斜的角度,是对城市中心原本建筑生态的一种地形学创新,也希望人们在这座多功能建筑中,能达成在城市中心游山玩水的乐趣。
1000 Trees实景图△
设计时,Heatherwick决定暴露空间结构,并使之成为主导:“如此庞然的建筑通常需要超过800根柱子来支撑。一般而言,我们都会想方设法隐藏柱子,以获取纯净直白的空间。”既然柱子是如此重要的建筑结构组成部分,那不妨将其显露出来,使它成为最大的特点。
1000 Trees实景图△
于是,柱子顶端伸出了天花板,仿佛从室内破墙而出的树干,而每根柱子顶部的三种不同尺寸的“花盆”,“花盆”如同枝条开出的花,建成后用于栽培单种或多种绿植,这些绿植共46种、约25000株植物,包括灌木、多年生植物、攀援植物等。
1000 Trees实景图△
近千根清水混凝土“花盆柱”如巨型金针菇一般,在原本平常的住宅环境中脱颖而出,引路人驻足。
1000 Trees实景图△
花盆柱为圆角柱,柱子表面采用起伏的波纹式设计,环形的凹凸面相互交错、融合,在柱子与花坛整体上重复设置,创造出一个变化的、看上去带有随机性的表面。水平条纹被强调出来,让人联想到多层次的沉积岩。
肌理研究△
花盆柱细节△
花盆柱细部图纸△
与“山”北侧像素化的形态不同,建筑南立面相对平坦,仿佛“山”从中间被切开。建筑南侧的路上曾经有一堵很长的涂鸦墙。工作室想以某种方式保留这一点,于是委托涂鸦艺术家和曾经在这里作画的人,为立面创作原创艺术作品。
为了让1000棵树健康成林,项目还配备了先进的乔木固定、自动滴灌、雨水感应一体的现代种植系统。其中自动滴灌系统,易控制精确施水深度,节水的同时,又可以有效湿润作物根部附近土壤。避免了传统绿化浇水养护造成的土壤冲刷和板结等诸多不利。再来看看建造过程,更多精彩细节呈现!
据悉,第二座“山”将更大、设计更多元化,并通过闭合的桥梁、隧道等与第一座“山”连接。开发的第二阶段还将涉及更多的景观美化工程,包括900米长的滨江公共空间和12000平方米的景观公园,其中将包括慢跑路、雕塑花园和一系列户外活动空间。
1000 Trees效果图△
设计团队总尝试一些奇异的理念,为大家带来耳目一新的创意作品!期待这座极具魔性的,1000trees尽快完工。
THE END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