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解读诺兰版电影《蝙蝠侠》三部曲
一座城市,一位英雄,一段传奇
——完整解读蝙蝠侠三部曲
河蟹派大师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的上映,标志着这部由青年才俊克里斯托弗·诺兰一手打造的新超级英雄史诗终于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回望过去的《蝙蝠侠:开战时刻》《蝙蝠侠:黑暗骑士》和《黑暗骑士崛起》,从2005年到2012年,我们用7年的时光见证了一个新世纪的一段新传奇。就在这部史诗即将落幕之际,本文通过重新梳理三部电影的背景、人物和现实隐喻,再次完整解读这部电影传奇。
1.背景篇由于导演重新设置了蝙蝠侠的世界观,使得电影的风格显得更加写实,加深观众理解电影隐喻的难度,所以这里有必有分析整个《蝙蝠侠》电影的背景,以便在最后为观众和读者理解《蝙蝠侠》电影终极含义做先前的铺垫。
1.1.地理场景
1.1.1高谭市
纵观诺兰版的《蝙蝠侠三部曲》,在地理特征的设置上依旧遵从于原著对于高谭市的描述:高谭市(Gotham City,又译为高登市、哥特市、哥谭市,香港译音葛咸城)是DC漫画中出现的一个虚拟城市,它最为人知是蝙蝠侠的故乡。高谭市最终被定名是在《侦探漫画》第48期(1941年2月),在此之前,蝙蝠侠活动的地区可能是在纽约市或另一个未有名称的城市。高谭市最主要的两大特点便是其中新最高的大楼的是韦恩集团的韦恩大厦,其城市空中有复杂的快速轨道交通系统。“高谭”(Gotham)单词的拼写与“哥特”(Goth)一次极其相似,因而在此前蒂姆波顿版的《蝙蝠侠》中,导演放大了其中的黑暗、忧郁、神秘等经典的后现代哥特元素,在效果上更加突出其戏剧式的漫画影像风格,不仅仅满足了对高谭市字面意义上的刻画,同时也符合导演一贯的电影风格。
在诺兰版的《蝙蝠侠》中,高谭市被重新定义,导演刻意的淡化了其“哥特化”的特点,不再单纯的刻画高谭市超现实的一面,转而更加的写实。这一转变还是跟导演重新定位《蝙蝠侠》系列电影的风格有关,这在后面将有更细致的描述。在漫画原著中,高谭市的功能定位跟真实世界的纽约极其相似,是高楼林立的金融中心。而导演,在这一基础上根据其对《蝙蝠侠》新系列的重新定义,把高谭市变成一座纸醉金迷的堕落之城:没落的贫民区与高耸的金融中心同处一城,再加上废旧的港口区和工业区,寥寥几笔就把高谭市勾勒成一座典型的美国的大城市。
我们可以在高谭市中找到纽约的影子——城市的核心区是住满富人的金融区,上层名流在这里寻欢作乐丝毫不在意城市其他地方人们的死活;我们同样可以在高谭市中找到芝加哥的影子——作为长期以来美国犯罪率居高不下的地方,黑恶势力把持着港口等地方为自己的不法勾当销账;我们甚至可以找到匹兹堡的影子——没落的工业区让大量的市民变成贫民,不仅没有人来关心还受到黑恶势力的压迫。
在《蝙蝠侠:开战时刻》中,导演就营造出这种相当写实的氛围,让观众觉得电影中的高谭市就是自己生活的美国大都会,表面上欣欣向荣,暗地里却早已开始慢慢腐烂,社会的各个阶层相互决裂与斗争,各种利益集团盘根错节,腐败想鸦片一样一点一点地侵蚀着这座城市,就连制度也成了邪恶的帮凶。讲到这里,高谭市已经被导演高度符号化,成为了一个代表和象征,对于整个《蝙蝠侠三部曲》起到了一个推动作用。
1.1.2影武者联盟总部
这个拥有深远历史影响的特殊组织,如同其行事作风一样相当的诡异与神秘。在《蝙蝠侠:开战时刻》中,布鲁斯•韦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监狱探寻犯罪的本质,不料遇到了忍者大师拉斯•阿尔•古尔所带领的影武者联盟。片中忍者大师代言人亨利•杜卡让布鲁斯•韦恩到山上的影武者联盟总部去问道。这个神秘的总部坐落于高山冰川之巅,与世无争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尽管导演为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政治纷争,让忍者大师说着一口从未耳闻的乌尔都语,但还是掩盖不了导演十分的隐晦的把这个组织的总部放在了西藏。高山和冰川让这个组织的所在地与凡间俗世隔绝,高山的冷峻,冰川的纯净,风暴的肆虐,种种的迹象无一不是在说明这个神秘的影武者联盟的本质——带有神秘宗教气息的准军事极端组织,崇高与虔诚却是残忍和极端偏执而没有人性的。倾覆君士坦丁堡,伦敦瘟疫以及执意要清洗高谭市,无一不是在说明其邪教的特性而非像中国传统武侠小说中深居高山行侠仗义的武士。
崇高的理想与残酷的刑法没有能掩盖住影武者联盟带有极端组织的色彩和其原教旨主义,片中当布鲁斯•韦恩准备上山时,路上的居民曾劝他回去。这已然告诉观众,这个自持高尚的影武者联盟并非是深得人心的,而极端组织与正义团体的本质区别就在于惩恶扬善的同时还给予人宽恕罪过,所以价值观上本质的区别让布鲁斯•韦恩与影武者联盟最终决裂。
从地理位置上来讲,其位置也符合整个影片的安排。在《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中米兰达的父亲也就是亨利•杜卡曾经在印度当过一段时间雇佣兵,最后才被逼上雪山加入了影武者联盟。
1.1.3.香港
香港是《蝙蝠侠三部曲》中唯一一座外国城市,也是电影中唯一一座蝙蝠侠离开高谭市前往的另一个城市。与真实世界一样,在《蝙蝠侠:黑暗骑士》中的香港也是光彩照人,熠熠生辉,完全可以比肩高谭市。如果说电影中的高谭市是美国大都市的缩影,那么毫无疑问电影中得香港便是中国城市的缩影。高耸入云的香港金融大厦正是中国正在成长为一个金融巨人的标志,而影片中刘氏集团的总部则正好位于香港。导演在《蝙蝠侠:黑暗骑士》中对中国着墨颇深,而这个刘氏集团也可以说是中国形象的异化,在本文的后面会介绍为什么导演会如此影射中国。在影片中,刘氏集团每年能平均盈利8%以及和高谭市犯罪分子千丝万缕的联系,不能让人想象出导演在影射中国年平均的经济增长为8%,同时中国的经济增长和一些所谓的邪恶国家(伊朗、朝鲜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云云。
1.1.4.矿坑监狱
在《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中,这座坐落于矿坑深处的监狱是大反派贝恩的老巢。这座监狱位于矿坑的最底部,离地面有几十米高,从底部向上看如同一口深井一般。不同于此前的几处场景,这座矿坑监狱更在于隐喻布鲁斯•韦恩的内心。
在《蝙蝠侠:开战时刻》中,影片讲到曾经在布鲁斯•韦恩小的时候失足跌落于深井中,造成了其心理的创伤。而在《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中,这座如同深井一般的监狱被导演放大,不仅禁锢了布鲁斯•韦恩,同时也禁锢了蝙蝠侠,可以说这座监狱便是第一部深井的延伸,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同时这座监狱也是布鲁斯•韦恩完成向蝙蝠侠真正转变或者说蝙蝠侠涅盘的地方。因为在第一部中最后布鲁斯•韦恩是被父亲从外面救出来的,而在第三部中布鲁斯•韦恩是自己从里面爬出来的,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布鲁斯•韦恩是被蝙蝠侠从里面救出来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布鲁斯•韦恩在监狱里面真正明白了蝙蝠侠作为高谭市守卫者的意义,也明白了他父亲所说那句话:“我们为什么跌倒?因为我们可以学会自己站起来。
2.人物篇
由于诺兰版三部曲除主角外人物众多,在这里我们着重从正反两个方面各选取三个角色进行重点剖析。正面人物我们选取布鲁斯·韦恩∕蝙蝠侠、詹姆斯·戈登和约翰·布莱克,反面角色我们选取忍者大师拉斯·阿尔·古尔、小丑和贝恩。这六个人物可以说颇具代表性,可以说是理解这部电影一个密钥。
2.1正面角色
2.1.1布鲁斯·韦恩∕蝙蝠侠
布鲁斯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是一个标准的富二代。如果没有父母身亡这一场悲剧,相信他也会跟千万个富家子弟一样长大后自然而然成为高谭社会的精英阶层,并接管韦恩集团,甚至可能与瑞秋·道斯结婚生子幸幸福福地生活下去。
然而,命运弄人,一场突如其来的悲剧让这个“高谭之子”的心灵遭到重创,父母的遇刺身亡无疑给布鲁斯年幼的心灵笼上阴影,更是雪上加霜。尤其是对布鲁斯影响颇深的父亲托马斯·韦恩。小时候,曾跌入枯井的布鲁斯原本就有心理阴影,是父亲的开导让他尽量去遗忘那场意外。然而,当布鲁斯因为恐惧要求离开剧院时候,父母遭遇凶手身亡,却让他加重了自己的心理负担。内心的恐惧逐渐转变为愤怒与仇恨,仇恨自己懦弱,也仇恨杀害父母的凶手。
当凶手出庭充当污点证人却被黑帮杀害的一幕出现时,布鲁斯彻底的对这个制度失望了,尤其是在与黑帮老大法科尼一席谈话之后,布鲁斯决心自我流放去探寻犯罪的本质。在自我流放的过程当中,布鲁斯仔细了解了犯罪的动机和目的,以及人性究竟是生来本善还是生来本恶。然而复杂的犯罪活动和社会心理让布鲁斯迷失自己本来所要寻找的东西,就在这个时候遇到了既是蝙蝠侠“精神导师”又是第一个敌人的忍者大师拉斯·阿尔·古尔。
影武者联盟帮助布鲁斯驱除心魔,教会他战斗技巧,让他成为了一名战士,一名武士。然而,其简单粗暴的黑白二元对立两分法,使他开始认识到影武者联盟也不过是一群偏执的极端主义分子。想要重建高谭市的公平与正义需要一个制度外的帮助,蝙蝠侠于是就这样诞生了。
在粉碎了影武者联盟的阴谋后,蝙蝠侠不断打击哥谭市本地的黑恶势力,把坏蛋们逼上了绝路。所谓狗急跳墙,高智商精神病犯小丑的出现把布鲁斯的所有努力都化为乌有,不仅痛失爱人而且也让蝙蝠侠替双面人背了黑锅。自此,布鲁斯陷入了一个长达八年的迷茫期,直至贝恩的出现。
如果说在《蝙蝠侠:黑暗骑士》中是蝙蝠侠使得小丑变得完整(complete)的话,那么在《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中是贝恩让蝙蝠侠变得完整。当贝恩击败蝙蝠侠后,布鲁斯在监狱中完成了最后的涅盘,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蝙蝠侠。
事实上,片中所说的“每一个英雄都有一段旅程”,这个“旅程”其实就是指布鲁斯·韦恩转变为蝙蝠侠的三个阶段——自我寻找,自我认识,自我救赎。
在自我寻找这一阶段中,布鲁斯·韦恩探寻犯罪的本质和人性的本质,究竟人为何要犯罪,是天性使然人性本恶,还是生活所迫的无赖之举。各种复杂的原因并未使布鲁斯·韦恩真正了解这一问题的本质,然而他在经历了影武者联盟所发生的一切后,他却领悟到私刑虽有助于惩恶但无助于扬善,与其苦苦探究犯罪与人性的本质还不如激励人们心灵中向善的一面。所以布鲁斯·韦恩借助蝙蝠侠这一符号,既是恐惧的象征又是正义的象征,在帮助制度集团内的正直之士重建秩序打击黑恶势力的同时,又激励平民阶层的百姓勇于与犯罪分子作斗争。换句话说,布鲁斯·韦恩在《蝙蝠侠:开战时刻》中完成的第一个阶段自我寻找,寻找的一条拯救高谭市的道路就是改良,而不是影武者联盟激进的重建。然而,正如同片名一样,蝙蝠侠出现在高谭市,仅仅只是个开始。
在第二个阶段中,小丑的出现彻彻底底了改变了布鲁斯对犯罪的根本认识,也开始意识到蝙蝠侠这个象征到底对高谭市,对布鲁斯·韦恩自己有何影响。小丑的意义便在于蝙蝠侠赢得了这场正邪之战,却输掉了整个高谭市,包括瑞秋·道斯。尤其是在最后当哈维·登特变成了双面人,瑞秋·道斯死于爆炸,布鲁斯·韦恩心中的支柱轰然倒塌,因为他认识到自己做这一切并不是所谓的“无私”,蝙蝠侠的这个工具不仅仅是用来保护高谭市,而且也是保护自己心爱的人不受伤害。瑞秋·道斯曾经一语中的:“布鲁斯,不要让我成为你回归的唯一动力”,正是小丑一举抓住布鲁斯·韦恩这个致命弱点对蝙蝠侠痛下杀手,最终,在小丑面前布鲁斯·韦恩感到了深深地挫败,最后只是用谎言暂时掩盖住真相,用欺骗的手段勉强战胜了罪恶。这也给后面贝恩的入侵埋下伏笔,也为最终的自我救赎埋下伏笔。
在最后一个阶段,英雄的旅程接近终点,处于长期低落的布鲁斯·韦恩面对贝恩的入侵显得束手无策,还被贝恩打入监狱几近残废。正是在监狱中,布鲁斯·韦恩重新审视蝙蝠侠,重新思考蝙蝠侠之于高谭。蝙蝠侠在这里已经不仅仅是惩恶扬善的侠义卫士,而更像是一个坚持信仰的殉道者。蝙蝠侠在此时已然已经升华,超越名利更超越生死,布鲁斯·韦恩摈弃最后的一丝杂念,置之死地而后生,最终是蝙蝠侠崛起。影片最后,布鲁斯·韦恩驾驶者蝙蝠战机带着核弹独自飞翔大海,既是监狱崛起的延续也是整个三部曲最高潮之处,带有强烈的理想主义救赎的情怀,通过自我牺牲来换取人民的生存甚至觉醒,颇有当年耶稣替世人背负十字受刑一般。在蘑菇云腾起的那一霎那,《蝙蝠侠三部曲》已经升华成了一部悲壮的英雄传奇史诗,布鲁斯·韦恩终于完成了英雄的孤独旅程,而蝙蝠侠的英雄事迹也终被世人所传唱。
其实,早在第一部《蝙蝠侠:开战时刻》当瑞秋说出“当高谭市不再需要蝙蝠侠的时候,我就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之时就注定了英雄孤独,也暗合了詹姆斯·戈登的那句“每个英雄都有一段孤独的旅程”。当布鲁斯·韦恩决定成为蝙蝠侠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要承受普通人不能承受的孤独与伤痛,所以在最终章的献身也显得十分悲壮。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布鲁斯·韦恩的蝙蝠侠已经完全拥有满足了西方文化中对个人英雄主义崇拜的所有必备条件,也完成了导演对超级英雄做的一个全新定义。
2.1.2詹姆斯·戈登(吉姆·戈登)
如果说蝙蝠侠是高谭市的黑暗骑士的话,那么戈登警长无疑是高谭市真正的光明骑士。为什么说戈登警长是高谭市真正的光明骑士呢?事实上,这是有根据的,戈登很早就是高谭市的一名**了,当年就是他为年幼的布鲁斯·韦恩披上了那件大衣。然而,多年来黑恶势力的盛行已经腐蚀了制度集团,司法体系未能幸免,**也不在话下,戈登警长的搭档弗莱斯警官就是高谭市堕落腐败的**的代表。而目睹了这一切的戈登并没有也同流合污,他仍然保持着自己的底线,无奈身处于体制以内,他深知自己无法独自对抗整个制度的腐败,他也只能在“劣币驱除良币”的制度之内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戈登就是制度集团内有识之士的代表,心有余而力不足。我们可以再来仔细重温《蝙蝠侠:开战时刻》中戈登和他的搭档弗莱斯警官一段颇有深意的对话:
弗莱斯:你不想分一杯羹么?我在想也许有一天你会学聪明。(指收保护费)
戈登:你这么做一点儿也不聪明。
弗莱斯:伙计,你不收贿赂让大家很紧张。
戈登:我不会告密!大家都被贿赂,我能向谁告状?
其实,这段对话就展现了戈登这位出淤泥而不染的好**,而不是像哈维·登特这样的机会主义分子,因为失去了亲人就变成一个滥用私用的双面人。同样,在所有人都在愤怒地声讨蝙蝠侠的时候,知道真相的他备受良心的煎熬,尽管没有当众念出他想要公布的真相,不得不承认戈登的确是一位有血有肉的真汉子。除了阿尔弗雷德和卢修斯·福克斯,詹姆斯·戈登与蝙蝠侠没有任何利益和亲情交集,然而作为制度集团的一员他至始至终都是同情蝙蝠侠的,也赞同蝙蝠侠的做法,并认为蝙蝠侠“只是想要帮忙”而已。
世上没有完美的制度,有漏洞就必然会有犯罪分子逍遥法外,戈登深知这一点,法律不可能约束所有的的罪犯。当制度不能约束犯罪的时候,体制外的侠客便是人们最后的希望,而不同于私刑者,蝙蝠侠只是通过超体制的手段让坏人绳之于法最后交予制度进行审判。从这个角度而言,解释了为什么最后是高谭市的**在蝙蝠侠和戈登的领导下夺回了城市,因为双方有着本质上的相同——公平和正义最终还是需要通过制度来完成,哪怕是有漏洞的,改良制度和激励人心才是拯救高谭的最佳出路。
2.1.3约翰·布莱克
这个角色是前两部没有的,但他却承载着过去、现在和将来。他的人生轨迹无疑是相当清晰的:从小就是孤儿,生活在韦恩基金会所资助的孤儿院,对布鲁斯·韦恩和蝙蝠侠的崇拜使他选择从警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他所代表的更是一个平民阶层的觉醒,更准确的说是部分普通百姓的崛起。他十分理解布鲁斯·韦恩心理所想,同时也看到了制度的缺陷性,很重要的一点他是孤儿的身份让他无牵无挂,不会像之前的布鲁斯·韦恩,也没有戈登警长一家老小需要照顾。约翰最后决心脱离制度集团,接过布鲁斯·韦恩的棒,继续扮演高谭市的守卫者,他身份的转变是有双重含义的。
第一,他所代表的平民阶层已经有人认识到蝙蝠侠的激励人心的目的,也了解到对制度的改良要远远优于对制度的**。
其二,布鲁斯·韦恩在影片中反复强调蝙蝠侠不是英雄,那是因为真正的英雄是平民大众,而布莱克所代表的正是已经觉醒的平民大众。布鲁斯·韦恩最后告诉戈登,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英雄,哪怕是做一点点最微不足道的好事,都会立地成佛。而这恰恰是蝙蝠侠激励人心的终极目标: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
那位先胆小最后挺身而出的弗利警官也是老百姓开始觉醒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布莱克这个角色的另外一个映射,这个角色其实也是普通民众的两个化身之一,因为布莱克已经接过棒担当起独一无二的蝙蝠侠,而真正推动高谭市重新崛起的更多还是普通民众。
所以说,布莱克这个角色看似普通却十分重要,他的转变在大结局中同样令人热血沸腾,也预示着高谭市开启了一个新的篇章。
未完待续......关注不迷路......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