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悲歌:科幻电影中的人类浩劫与文明危机之六种
尽管人类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数百万年以前,但是一直到一万年以前,人类才开始进入农业文明。最新的科学研究表明,和过去几十万年地球的气候变化相比,只有在过去的这一万年里,地球气候才进入一段前所未有的稳定期,这应该是进入农业文明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一直到两百多年以前,我们才开始进入工业文明;直到近几十年,我们才开始步入一点信息社会的门槛。人类文明的历史是如此短暂——而纵观人类历史,又有多少文明曾经璀璨一时如今早已灰飞烟灭——今日文明之未来将何去何从,是停滞、崩溃还是更加辉煌?这是科幻作品最魂牵梦绕的母题之一。
一个文明应当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多个参数,历史证明,平衡发展才是文明的长久之道,某一方面出现问题都会把文明引入死胡同。想象一个比今天的人类文明更加美好的文明往往比较困难。于是,科幻电影呈现给我们的未来文明,尽管科技方面通常比现在要发达很多,但整体而言并不比现在更好。至于变糟糕的原因,大致有邪恶帝国、社会异化、贫富差距等这些内部原因,也有天降横祸、外族入侵、资源枯竭等来自外部的原因。这些都是对人类文明的严酷考验,其结果可能是让文明停滞不前,也可能是彻底毁灭人类文明。
一、邪恶帝国
在政治形态方面,科幻作品的想象其实相当匮乏。关于未来的科学技术,我们可以无穷无尽的发挥想象,但是,怎样才能建构出一个比现代社会更加美好的未来世界,怎样才能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政治制度,这一点即使是想象力最丰富的科幻大家也显得相当无力。于是,科幻电影里的未来世界,在政治形态上往往不外乎以下两种:一种是像《星球大战》这样,把人类历史上的社会形态依葫芦画瓢放到银河系;另一种则是反乌托邦式的悲观想象,越是想要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的初衷,越是会导致这个世界变得更糟。
关于人类社会的政治体制,在科幻作品里面出现最多的,至今仍然是民主共和和独裁帝国这两种制度的对抗。在《星球大战》三部曲里面,天行者卢克等人推翻了帝国统治,恢复了民主联邦制度;而在前传三部曲里面,卢克的父亲摧毁了联邦,帮助建立了帝国,自己成了黑武士。大家可以看到,片中的人类文明已经发达到可以纵横整个银河系的水平,但片中的社会制度仍然还是独裁帝国和民主共和的来回较量而已。这两种政体自然不是《星球大战》的新鲜首创,而是来自于乔治·卢卡斯等人对古罗马历史的依葫芦画瓢。包括著名的科幻小说《银河英雄传说》和《基地》,其中描绘的已经铺展到整个银河系的人类文明,其对抗仍然是发生在共和与帝国这两种政体之间。当然,这样说并不是在贬低这几部科幻作品。
《星球大战》的剧情实际上源自于乔治·卢卡斯对古罗马历史的依葫芦画瓢
就立场而言,这些科幻作品无一不是把认同点放在民主共和制上,把独裁统治的帝国描绘成一个黑暗世界。此是彼非,这似乎也早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普遍共识。只有民主制度才能够保障公民的自由平等和人性释放,而独裁统治只会压抑人性泯灭个性。在和平年代这一点无可厚非,但假如有一天人类文明面临着生存与毁灭的终极抉择,在这个时候,选择哪一种政体,究竟是以人权人性为首要标准,还是以执行效率为首要标准,恐怕就不好说了。究竟是人性重要还是文明的延续重要?这一问题的理性答案会让很多人在感性层面难以接受。另外,推翻一个旧世界很容易,建立一个新世界却很难。民主是所有人都说了算,独裁是只有一个人说了算,无政府是彻底的混乱无序所有人都说了不算,这里面第三种情况才是最可怕的。因为我们所能够讨论的科幻电影几乎全部源自于推崇民主制度的美国和欧洲,所以很自然的,这些科幻电影对于人类社会政治体制的思考浸满了意识形态,而绝非理性客观。至于什么样的政治体制才更加适合人类文明的未来,这一问题自然不是科幻能够解决的。
好莱坞电影的帝国永远是邪恶的
二、社会异化
和《星球大战》这类依葫芦画瓢的路子相比,在科幻作品里确有一种未来社会的形态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只不过,这类作品对于这样一种社会形态的描绘是负面的和悲观的,这就是所谓的"反乌托邦"。最著名的反乌托邦小说代表作有英国赫胥黎的著作《美丽新世界》,英国乔治·奥威尔的《动物庄园》和《1984》,以及俄国扎米亚京的《我们》。涉及到反乌托邦的科幻电影不少,比如乔治·卢卡斯当年拍摄的第一部电影《五百年后》,比如史泰龙主演的一部电影叫《越空狂龙》等,这类电影都描绘了一个相当悲观的未来世界,尽管科技发达,但人性却因某种原因被高度压抑,文明因此而失去活力犹如一潭死水。
《撕裂的末日》这部影片描绘了这样一个未来世界:战争过后,残存的人类组建了一个新的社会。痛定思痛,人类将情感视为战争根源;为了彻底消除战争,法律规定情感是一种犯罪,公民必须每天服用药物来抑制情感,一切能够引发人类情感反应的物品都被彻底毁灭。这绝对是头痛连头一起砍掉的庸医疗法。如此一来,人类文明出现了两个不同程度上的异化:其一是文明再次沦为独裁政体,独裁者享有一切特权;其二是没有情感的人类彻底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撕裂的末日》,相当精彩的反乌托邦电影
《未来战警》是布鲁斯·威利斯在2009年主演的一部未能引起太多注意的科幻片。全片除去片头片尾的话只有七十多分钟,片中设定的那样一个未来世界也算不上太新鲜,就是在未来我们的"真身"可以躺在家里,我们凭借自己的意识来控制我们的"替身"出门处理一切事物。于是在影片中我们看到的是光鲜亮丽的替身和体型臃肿邋里邋遢的宅男宅女们。替身的普遍使用严重影响了人与人之间正常的情感交流,这同样可以看作是科技造成的社会异化。无论什么样的原因导致社会异化,其结果基本都是文明失去活力走向停滞。
《未来战警》,科技带来社会异化
三、贫富差距
"不患寡而患不均"。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怎样才能保障社会公正防止贫富两极分化,这是一直以来都困扰人类文明的一个问题。《时间规划局》和《极乐空间》这两部影片都设定了一个相当有趣而且逻辑自洽的未来世界,在这两部影片中,穷人和富人生活在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科学技术以及法律政治制度等保证这两个世界各自平行运转。可以说,这两部影片都是把现实世界里的贫富差距问题放大到科幻背景中,从而对问题有所反思和探讨。
《时间规划局》这部小成本的科幻电影前半段的绝妙创意相当有趣。在未来社会,每个人的手臂上都有一个倒计时,工作便可以给这个计时器充值,消费便需要花掉上面的一点时间。这是关于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的一个绝妙的具象化的科幻构想。与此相应的是人类社会的等级化,穷人生活在穷人区,一个个都行色匆匆,一边走路一边焦虑的看自己胳膊上还剩余多少时间;而富人则生活在富人区,过着闲适的生活,因为胳膊上有一大串数字,时间多的花不完。遗憾的是,这部电影如此的虎头却又如此的蛇尾。一个如此稳固的未来社会,居然被男女主角这一对菜鸟给颠覆掉了,实在是不可理喻。
《时间规划局》中,每个人胳膊上都有一个倒计时
在《极乐空间》这部电影里,这位来自南非的年轻导演和在处女作《第九区》中一样,依旧在科幻的框架里,以一种独到的方式来展现贫富问题和种族问题。片中的未来世界设定相对简单,在未来穷人生活在垃圾成堆的地球上,而富人生活在一个叫"极乐空间"的外太空城市。影片中那个靠自转来模拟重力的太空城市属于相当久远的科幻创意了,和《2001太空漫游》里的太空城市并无二致。生活在那个狭长并且成圆形的人造世界里会是怎样,这个富人社会的政治形态又是如何,很遗憾,这些细节在影片中都没有足够的描述。而这部影片之所以口碑不如《第九区》,最大的问题在于后半段剧情矛盾的偷梁换柱,在这一点上跟《时间规划局》的问题差不多。片中的矛盾原本是穷人和富人之间的矛盾,到朱迪·福斯特饰演的反派被杀之后矛盾就被偷梁换柱了,三个无政府主义式的暴民在这个极乐空间大肆杀戮。一个存在于外太空的完整社会,竟然会如此不堪一击,毁于三个暴民之手?而这部影片的结尾,对于贫富矛盾的想象性解决其实也相当的无奈。极乐空间这个太空城市被重启之后,地球上的穷人纷纷涌入极乐空间。影片到这里只能结束了,其实稍稍多想一下,这么多人都去极乐空间,那里的资源够用吗? 在生产力水平没有根本改变的前提下,把资源全部拿出来共享,这不等于是把生活水准向下拉齐吗?当然,这样说并不等于说应该维持贫富差距,只是说,解决这一问题实在是太难了,人类折腾了几千年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就不要为难科幻了……
《极乐空间》里,穷人住地球,富人住太空城市
四、天降横祸
讲述世界性灾难的科幻电影总是容易博人眼球。这类电影的盛行自然和电影特效技术的成熟、好莱坞电影市场的扩张以及全球化背景等因素息息相关,不过,对末日来临的担忧却可以说和人类文明一样古老。近代以来,科学日益让世界变得敞亮,而与此同时,对文明被毁灭的担忧却并未减少。
《绝世天劫》和《天地大冲撞》讲述的都是小行星或者彗星撞击地球给人类带来的灭顶之灾。这样的灾难不只是有可能会发生,而且已经确实发生过,并且将恐龙这个物种从地球上彻底抹去。作为电影,终归要给观众一个光明的结局。《绝世天劫》和《天地大冲撞》这两部电影应对灾难的方式完全相同,就是用核弹把冲向地球的天体炸掉。实际上,地球文明目前的科技水平比这两部电影里表现的还要稍微高那么一点,人类目前的观测技术绝不至于到提前十几天才发现将要撞击地球的天体,也不一定非要用核弹爆破这么粗糙的技术才能化解危机。
《绝世天劫》,迈克·贝的杰作,小行星撞地球
不管怎么说,小行星撞击地球这样的天降横祸总还是最容易理解,而且场面上最直观最震撼;相比之下,《地心末日》讲述的是地磁场发生衰变给地球带来的灾难,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可能就有点抽象了。由于液态的地核转动速度变慢,造成地球磁场减弱,而地磁场的变化同样会造成人类的灭顶之灾。影片最后化解危机的办法又和《绝世天劫》一样,用核弹炸地核,像是心脏起搏器一样让地核重新运转起来。这同样是一个异想天开的不靠谱办法。
《地心末日》,科学家到地心去拯救地球
讲述全球性灾难的科幻片还有罗兰·艾默里奇导演的非常著名的《后天》和《2012》,不过这两部电影比起前几部更不靠谱。真实的气候变化不可能像《后天》里表现的那么快,而且在影片中也没有给出任何的解决办法。至于《2012》里说的中微子加热地心导致全球灾难,这个说法完全是瞎编乱造了。应当说,以人类文明目前的水平,已经有一定能力来应对某些天灾,所以真实的情况应该不至于像这些科幻电影里所表现的那么糟糕。
《2012》里世界末日的原因经不起推敲
五、外族入侵
在人类历史上,毁于外族入侵的文明比比皆是。而对于现代的人类文明来说,唯一有可能把我们毁灭的外族只能是外星人了。涉及这一题材的科幻片相当众多,甚至可以说已经独立成了一个亚类型。其实所有这类电影在逻辑上都绕不过这样一个简单问题,那就是,既然这个外星文明已经发达到了可以星际航行到达地球的程度,以人类文明目前的科技水平,又如何能够与之一战呢?
影片《独立日》可以说是外星人入侵地球这一题材的集大成者。片中的外星人和蝗虫差不多,而且战斗力方面要高出地球文明一个等级。影片最后的解决办法是煞有介事的用计算机病毒让外星飞船瘫痪,然后再用核弹轰击。这一办法至今仍然被很多科幻迷所诟病,人类的计算机病毒怎么可能会让外星飞船上的电脑瘫痪?没办法,编剧实在想不出什么更好的招了。
《独立日》,关于外星人入侵地球的经典之作
事实证明,外星人入侵地球这一题材实在是太诱人了,以至于好莱坞这些年完全置逻辑于不顾,继续炮制一个又一个的蹩脚故事。在《世界之战》里面,入侵地球的火星人最后因地球上的病毒而不战自败;在《洛杉矶之战》里面,外星人的军队和地球军队直接进行巷战最后惨败;在《超级战舰》里面,外星人的飞船竟然不敌一艘人类二战时期蒸汽动力的战舰……
《洛杉矶之战》里面不堪一击的外星入侵者
六、资源枯竭
科幻电影里面关于未来人类文明的想象,基本都是以现有的科技水平为基础呈线性向前想象的,比如说在未来电视机的屏幕会越来越大,手机会越来越小,楼会越来越高,汽车会越来越快等等。从这个角度来看,《邮差》、《末日侵袭》这两部科幻电影可以说是反其道而行之,片中呈现的那个未来的人类文明是呈倒退状的。《邮差》里面的文明因核战而倒退,《末日侵袭》里的文明因瘟疫而倒退。而且,这里所谓的倒退并不是简单的类似于从工业文明退回到原来的农业文明之类,而是一种更为复杂的倒退,现代文明的碎片依旧散落于那个灾难过后残存的奄奄一息的人类文明中。
《邮差》,这是一部票房惨败的"废土电影"
这类讲述灾难过后人类文明的电影有一个专门的名字,叫"废土电影"。《未来水世界》、《我是传奇》、《艾利之书》、《疯狂的麦克斯》都属于这一类。这类电影为我们呈现的是一幅文明衰败后的末日景象。此外,关于人类文明倒退的想象,有一部电影比《邮差》和《末日侵袭》要来的更彻底,这部电影叫《末日危途》。影片营造了这样一个令人绝望到死的地球:所有的资源都已经消耗殆尽,所有的生物都已经消失,整个地球成了一个死亡星球,残存的人类相互为食……
《末日危途》,地球资源彻底枯竭,这大概是关于人类文明最绝望的想象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