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还有多少人,了解这些民办代课教师的悲催经历
文/霍彦清
秦皇古道拾遗(九十)一飞了谈(霍彦清)
回顾我国的教育历史,从文革中期开始,就存在大量的民办代课教师。国办、民办有着鲜明的区别,特别是待遇和工作量方面看,简直就是两重天。再看家境,民办教师(包括已经转正退休的也十分寒酸)
网络配图
民办教师,在上学时拼音是和汉字偏旁一样的老拼音,字是繁体字,写法是竖着从右向左写,练习本是石板,黑板是吊着的开缝木板块,笔是自己用矸子锯的石笔,墨是自己研的,书包就是一包布缝的布包!石板打了还要奶奶用线缝起来。灯是煤油或棉油灯,有时晚上用细箴串上大麻子仁(蓖麻籽)。冬天还要自带干柴生土炉子上课,窗户是毛头纸糊的,坐得长凳子挂裤子,桌子是开缝板板。
网络配图
后来(1957年)实行简化字和汉语拼音方案。老师学生一块学,老师学会教学生。因此,那一代学生读的四声不准,平仄不分。写字开始横着从左到右写,用上了带橡皮的铅笔和哥哥姐姐们用过的翻纸本。后来是三分线一张白纸自己裁纸用线缝本子。到四年级可以用钢笔,墨水是三分钱一包颜色用水冲起来的,学费一学期一元钱!
网络配图
到了六十年代,公路铁路两旁的大村开始有了电,才不用煤油灯做作业了。高小五六年级到外村(大村)上,一天灭门趟跑家。冬天风大,穿着姐姐哥哥们的用颜色煮的补钉旧衣服,冻得要命,穿的都是布底布鞋,破得居多,还有前边露脚趾头的,袜子是布袜子。裤子是带裤腰的打折裤。
网络配图
就这样勤奋学习,考上城关或微水中学的少之又少。最困难时候全县只招两个班,剩下便是六个区划片招生班。
三年困难时期,微水中学的学生,上安、岩峰、良都、石棋峪都是走读生,我从北张村跑家,两头黑。再加吃不上,特别知道眼黑和眼冒金星是啥滋味!
后来,文化大革命学校停课闹革命,大串联。在学校学毛选,背语录唱语录诗词歌。不管啥时候,随时准备庆祝毛主席发表最新最高指示。后来,文革结束,非农业人口的学生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农村贫下中农再教育。有的在农村当上了民办教师。
网络配图
农民家庭的孩子,属于回乡青年,大多在生产队劳动,上水渠。一般很少有教学的。
改革开放开始,恢复中高考,缺少老师。回乡青年通过考试当上了民办教师。从此便过上了早晚自习加礼拜不休息挣工分,在编民办后来能领每月7.5元补助,非编代课只能记工分。就那样,干劲十足,题海战术,满堂灌。恨不得自己教的学生都能考上大学。
上级还经常整顿民办教师,经常进行这样那样的考试,有的就被撵了回去。后来有了毕业生分配的教师,自己培养的一批批学生,将自己淘汰回去。也有的因家庭各种各样的困难,被迫回家。还有一部分,因违反计划生育,被辞退。
网络配图
民办代课教师中,还有一部分是在三年困难时期被国家困难解散学校下放回乡的,后来又成了民办代课教师。国家困难下放了,条件好转还不能恢复教师资格。但犯错误的受处分回家的全部落实政策。
有的民办教师,干到年老体弱,也没有个退休待遇。等有了点补助却可年高多病死亡,简直是悲催的一生。
别看民办老师待遇不高,但每逢有了政策政令,民办教师要像国家干部一样带头执行,各种义务工等摊派一点不减,如果不带头就辞退回家。当然也有不少坚持到底的,熬了个无条件转正。
网络配图
我是一名民办转正的教师,干得不错,获得很多奖励,民办教师当上了北横口重点示范学校的校长,获河北省优秀园丁,市劳功模范等好多奖励荣誉称号,并光荣退休!
但每当想起那些一道工作过的民办代课教师,尤其是很不错的他们时,倍感到他们为共和国的教育事业付出真是不少。还有国家三年困难时期下放的教师们,真的太冤了!那些老教师们太受委屈了!但愿他们的后辈们能过得好!
(未完待续)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