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趣吧

《海底两万里》不单说了个科幻故事,还隐喻着科技与人类的关系

电影时间:1年前阅读:17

人类科技在高速发展,最受益的是下一代,很多孩子从儿时起已经接触到手机、IPAD等各类数码产品。一项来自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结果显示,数码科技不仅大量分散了学生们的注意力,更容易造成记忆力的衰退。

《海底两万里》不单说了个科幻故事,还隐喻着科技与人类的关系

研究显示:在网络环境中成长的一代人,比起他们的父辈更容易健忘,原因是在阅读时停下来查看邮件或收发短讯,会使尚未变成长期记忆的短期记忆从脑中被抹去,使大脑无法进行深入或创造性地思考。

这一研究发现正应和了古人的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类在享受高科技文明带来各种巨大福祉时,却往往忽视了其中所隐藏着的各种负面影响。其实,关于这一点,法国作家凡尔纳早在2个世纪前,通过他的小说《海底两万里》已经对人类和科技的关系提出了严肃的预警。

《海底两万里》不单说了个科幻故事,还隐喻着科技与人类的关系

凡尔纳被誉为“世界科幻小说之父”,但更准确地说,他被作为19世纪的预言家,凡是在他小说中出现的各种发明,最终都能成为现实,最著名的就是《海底两万里》中的鹦鹉螺号。在创作这部小说时,潜艇还没有问世,但在这部小说发布不久,世界第一艘核潜艇在美国诞生,名字就叫做鹦鹉螺号。

《海底两万里》的情节非常简单,主要讲述了著名的科学家阿罗纳克斯教授等三人在海上落难后,被一艘叫鹦鹉螺号的潜艇所救。在潜艇上,他们遇到了神秘的尼摩船长。船长为保守潜艇的秘密,不允许他们离开,三人跟随着船长一起经历过了一系列奇妙的海底旅程,最后借助风暴悄悄地离开了鹦鹉螺号,回到了大陆,而船长和鹦鹉螺号却下落不明。

《海底两万里》不单说了个科幻故事,还隐喻着科技与人类的关系

这部小说最为人称道的就是那奇妙无穷的想象力,以及藏在想象力之后的广袤无边的科普知识,拿它当本经典科普读物或是19世纪的探险小说,那都是不错的。但如果仅是这样,又不免有些可惜。小说中的尼摩船长以及鹦鹉螺号代表着先进的科技文明,而教授等人正是人类社会的象征,作者凡尔纳在小说中对科技与人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思考,并对科技所可能引发的人性问题进行了预测,引导我们重新去审视科技与人类的关系。

《海底两万里》不单说了个科幻故事,还隐喻着科技与人类的关系

一、科技为人类的自由而生,却又束缚着人类自由

在《未来简史》中尤瓦尔·赫拉利指出:“自然意志与当代科学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了实验室里的一头大象,许多人假装专心看着显微镜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扫描仪而不愿意面对这个问题”。

追溯科学技术发展的源头,“最初人类不过是想通过认识自然、探究自然运行规律来改造自然,从而为人类追求无限自由提供最大程度的可能,然而科学发展的真实历程也通过大量事实表明,人类一方面在体验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和富足,另一方面也更深刻地感受到了科技发展对自由的限制,对人的奴役,对人性的摧残。”

在《海底两万里》中,就自由这个问题,教授和船长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执,起因是尼摩船长答应给予教授三人一定的自由,但却要求他们不能离开鹦鹉螺号,教授三人将这种自由视为“囚徒在监狱里行动的自由”,指责船长“蛮横”、“倚势欺人”,认为这是对个人自由的限制,他们想要的不过是能随时离开,但却被尼摩船长坚决否定,因为他担心他们的离开会泄露鹦鹉螺号的秘密,这样势必影响到他的自由。这一场争论正隐喻着科技和人类之间的矛盾,正处于日趋严重中,而矛盾的中心就是科技对个人自由的限制。

《海底两万里》不单说了个科幻故事,还隐喻着科技与人类的关系

其实,最初科技的发展正是人类为了捍卫自身的自由,但如果无法合理运用,并将使用的力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那么很有可能会走向另一个极端——为了满足一己之欲,人类最终走上了滥用科学技术的道路,所导致的后果将是无法预估的。小说《1984》就描绘了一个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但是这些先进科技手段的运用却是为了监督和控制中下层的人民,以掌握他们的思想,摧残他们的人性,最终让他们沦为最听话的奴仆,以确保上层政权的稳定。

《海底两万里》不单说了个科幻故事,还隐喻着科技与人类的关系

二、科技在膨胀了人心的同时,开始对自然界展开无情摧毁

在小说中,鹦鹉螺号在前往南极的途中,遇到了大批大头鲸。尼摩船长认为“大头鲸这类动物是残酷有害的东西,消灭它们是对的”,于是他率领着全艇船员,打着“援救长须鲸”的旗号,与长须鲸展开一场恶斗。

对于这场恶斗,作者凡尔纳直接评为:“史诗级的屠杀”,“海上满浮着稀烂的尸体,就是一次猛烈的爆炸恐怕也不可能更厉害地把这些巨大肉团分开、撕破、碎裂……海水在好几海里的面积上都染成了红色,鹦鹉螺号是浮在血海的中间”。像以上这类屠杀在小说中出现了好几回,只不过对象从鲸鱼变为鲨鱼、海马、章鱼等各类生物,理由要么是为了争夺资源,要么因为对方妨碍了航行。这其实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表现。人类中心主义是一种以人为宇宙中心的学说,认为人类自身的利益要高于其他非人类,甚至有想要开始操控其他物种的企图。

《海底两万里》不单说了个科幻故事,还隐喻着科技与人类的关系

人类借助了科技的力量,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力时,常常不自觉站在上帝的位置上,认为自己掌控了对其他物种的生杀大权,肆意破坏大自然的生态环境。正如尼摩船长所说,当整个巴芬湾被弄得一条鲸鱼都没有的时候,人类才认识到“就是这样消灭了整个有用的一纲动物了”。

乔治·萨顿在《科学史和新人文主义》中指出:“科技发展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整个自然界,包括我们自身以及我们同自然界的关系,但是,“随着人越来越多地发现自然界奥秘的同时,他就有能力为了自身的利益去利用它们,随着人越来越多地了解自然界的力量,他就设法掌握它们或转化它们以满足自身的需要。”

科技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更便捷生活的同时,却也慢慢滋长了人类的欲望,如果不加以及时的控制,恶之花就悄悄地出现了。最终,人类与科技将走向了敌对的方向,这或许是未来人类无法回避的问题。

《海底两万里》之所以是经典著作,正是因为作者凡尔纳比同时代的其他科幻小说家看得更远、更深,除了在向人类展示科技未来的发展趋势,更多在警示着人类及整个地球的未来,提醒我们人类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并对我们的行为做出及时的调整。

《海底两万里》不单说了个科幻故事,还隐喻着科技与人类的关系

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在他的著作《人类简史》中写道:“未来科技的真正潜力并不在于改变什么车辆或武器,而在于改变智人本身,包括我们的情感,我们的欲望。”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人类作为地球上最高等的生物,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坚守我们的情感,克制我们的欲望,保持初心不变。

上一篇:科学时代预言家揭密海底两万里的三重“秘境”

下一篇:曾删减大尺度冲进国庆档的《环形使者》是起点也是终点?

派趣吧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