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天悯人 春风化雨——谢士强的《战“疫”日记》
《战“疫”日记》中国人物画系列之《奋力抢救》 谢士强
一场疫情,让我们平添了许多的知识和认识。在这么大的公共事件面前,无数文艺工作者纷纷站出来说话,以每个人自己的力所能及,关注底层、关注一线、关注疫情,用诗赞,用歌赞,用文赞,更用图赞,赞医务人员舍生忘死、临危逆行的壮举,也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慷慨,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文艺创作。按传统意义上的文人标准来讲,是做了他们该做的事情。
谢士强也不例外。但是,画什么?怎么画?据我所知,近几年他一直主攻的是山水专业,面对重大疫情,很明显,山水对他来说,很难有直指人心的时效性和记录感,此时无疑画人物画则更为直接,这是摆在他面前的一个首要问题,其实也很简单:“画人,记事”。我翻阅过谢士强过去所有的画册,几乎全面概述了他的整个绘画创作:当学生做老师画各地的山山水水;安家落户苏州画园林,教学之余探索画抽象,几乎与人物画从无交集。但在疫情期间的此时此刻,我看到了谢士强的《战“疫”日记》中国人物画系列创作:《最美逆行》《全民皆兵》《整装待发》《奋力抢救》《封路》《广而告之》《病房》《如此美丽》《康复出院》《“疫”线天使》《“疫”痕》《天使之憩》……从漫不经意看到一张一张,一张一张,到留意关注一天一天,一天一天,到迫不及待的等他一张一张,一天一天,发现不是他中了邪,而我自己也是着了魔。
虽然在人物画这种应情应景的密集创作方面,谢士强是第一次上手,但是他却展示了一套从密集的个人联想中提取的蒙太奇场景:冲锋战斗在疫情最前沿的令人敬佩的医护人员,尊敬的军人和警察,敬畏自然、守护生命的逆行者们,投身物资援助、义卖、批评监督等慈善公益性事务的志愿者们,为抗疫英雄的造像,为逆行者的速写……意料之中意外地产生了一个错落有致的组合,其中真实和想象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画面的表现让人感动而亲切。中国画的创作重在“传神”,重要的是要善于捕捉和表现物象的“神态”,并借此传达具有当代文化理想的精气神。谢士强的《战“疫”日记》系列作品结合了他自身的感悟和时事的观感,场景生动、形象传神,既展现出了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和人物,也实验性地延展了中国画的表现语言。难能可贵在于其间绝大多数主人翁是戴着口罩穿着防护服的,谢士强通过人物眼神的刻画和描绘,让绘画既有力量也有温馨,力量是抗疫的信心和希望,温馨是人性的关怀和情感。
对于真实的表达常常是一种感觉,有时或者是一种联想,可能表现为一种适可而止的状态,但是如何把握这种真情实感的描写程度,却是因人而异,也因画而异。的确,写实人物画是一种容易让人进入的样式,说得明白,看得清楚。然而,对于写实人物画的品鉴和读解却有多个层面,也千差万别。谢士强没有沉溺于色彩与线条构建的审美秘境,而是跳出传统文人绘画中“逸笔草草”“聊以自娱”的苑囿,不断地寻求画面语境的深入与绘画精神的革命,实现绘画技法与绘画内容的突破。
谢士强爱的是这种工笔写意混杂,亦工亦写手到擒来的融会贯通,当写则写,当工则工。艺术即是如此,只要是美的,都能糅进作品里。不得不说,谢士强是善于学习的,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他纯用传统手法,单线平涂,勾勒渲染,笔墨精致有独到之处,造型生动而有意境,构图虚实结合,画外有画,画外有声,仿佛有声有色声画同步的情景再现,让人置身其间,身临其境,历历在目。画面色调古雅纯净,结构精巧谨严,呈现出一派清新明丽、春风化雨的气象,既给人愉悦身心的审美感受,又十分的耐人品味。让我们既看到了他悲天悯人的大爱无疆,又看到了他在表现人生苦难方面的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感召力,他绘笔所指不是悲观无望,而更多的是人道主义的关爱。
中国画是民族传统璀璨文化的一部分,并非只是风花雪月,也有催人奋进的慷慨与激昂。而谢士强的努力,不仅是在找回那些我们曾经丢失的过往,也用心地记录着当下。在忧国忧民心神不宁忐忑不安恍恍惚惚诚惶诚恐的时日里静下心来,没有什么真正不可逾越,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将被带到未来。谢士强的作为表明了他的态度,一个画家,就是好好画画!画自己所感,画自己所思,至于未来,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