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宴:康熙御驾亲征噶尔丹受到举朝反对,出征后众将还打退堂鼓
文/遍照金刚
外蒙正式入清,噶尔丹卷土重来
1691年,噶尔丹领军进入外蒙,并联系俄罗斯帝国行政长官尤金寻求军事援助,又派人进入漠南蒙古联系拉拢煽动起义。
当年5月,康熙主持了多伦会盟,漠南漠北蒙古王公齐聚一堂。盛大的阅兵式之后,外蒙正式并入大清版图,各部均接受满清封号。哲布尊丹巴被康熙帝奉为“大喇嘛”,管理外蒙诸部宗教事务,又在多伦修建汇宗寺,取尚书“江汉朝宗于海”之意。
此后,哲布尊丹巴只要没回外蒙,每年春都会到木兰围场觐见康熙。此后几年间,噶尔丹与清廷虽然关系时好时坏,经常惹一下,然后又放软话缓和,整体还算和平,康熙还时不时接济一些银两。
1695年2月,噶尔丹稍微恢复了部分元气,向满清索要土谢图汗和哲布尊丹巴,引起康熙震怒。5月,噶尔丹率两万人出兵,一万战斗人员,一万老弱妇孺作为后勤人员。阿努可敦因叔侄二人的关系缓和而放回到噶尔丹身边,这次也披挂上阵。
噶尔丹
噶尔丹的老同学桑结嘉措调解叔侄之间的关系,使策妄阿拉布坦答应各守其土,互不侵犯,稳定了噶尔丹的后方。噶尔丹军进驻在克鲁伦河及土拉河之间的巴彦乌兰。他派出使者游说外蒙贵族:“我们是蒙古人,统一在一个王法下,让我们联合起来,收复那本属于我们的,祖先留下的国度吧。”
他这次不烧杀抢掠了,而是派出前锋寻找散落各部的蒙古贵族,加以拉拢,对一般牧民也是和蔼可亲,劝他们就地放牧,无需惊慌。可能是回忆太过恐怖,这些外蒙人民看到准噶尔军队再来,就放弃牛羊帐篷,慌忙南逃。前锋们只好无可奈何的拉着牛羊回去见噶尔丹。
得知噶尔丹进军外蒙的消息后,清廷召开会议讨论是否开战。北京距离克鲁伦二千里,如果想消灭噶尔丹,还得穿越戈壁,将领基本不同意远征,三品及以上大员只有三四人同意出兵。
但康熙力排众议,决心分三路进剿,他亲领中路军,出独石口,直扑克鲁伦;西路军由费扬古统领,从宁夏北越沙漠,沿翁金河北上,截断噶尔丹后路;东路由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统率,越兴安岭沿克鲁伦河出击。各军主将均为满族,康熙认为汉族不可靠,蒙古族战法又不行。
为确保万无一失,清廷征集大量札萨克图部的人为向导,预备5个月粮食,两名士兵配一名民夫,一头毛驴,随军运送粮食、物资及防寒装备。另外,由军队押送运粮大车6000辆保证运输。还携带大量木材,过沙漠和沼泽的时候,就用木材铺路。作为外交应对,康熙发布外交照会给俄罗斯:“请色楞格和尼布楚的俄罗斯人断噶尔丹后路。”
噶尔丹奔跑在大草原上
1696年2月30日,清军十万大军分三路开始远征。康熙派官员拜祭天地、家庙、社稷、太岁坛,率中路军一支出德胜门,经独石口北上。另一支有六名皇子,包括雍正随内大臣福善出古北口。五月初,中路军逼近噶尔丹,而西路军和东路军都无法按期赶到,形成了中路军突进,而两翼无法跟上的态势。
此时,噶尔丹“有兵两万,又借的俄罗斯鸟枪兵六万”的传言在清军中流行。佟国维、索额图、伊桑阿等人大惊失色,请康熙回师,留下西路军围剿噶尔丹。康熙大为愤怒,甚至流下眼泪:“费扬古与朕约期合击,今天朕失约而还,西路军怎么办?朕将怎么昭告天地、宗庙与社稷。”大臣们都不敢再提退兵的话。
清准战争
5月4日,康熙派出大臣多禅带着使团寻找噶尔丹(带着书信、二百两白银、十匹丝绸、水果等礼品),并赐给4名被俘虏的噶尔丹士兵每人一套缎子衣服和一匹丝绸,这让几名士兵吃惊,一名老兵害怕噶尔丹认为他们已经叛变。
5月6日,多禅遇到了噶尔丹的大将也是侄儿丹吉拉,告诉康熙帝已经亲征,把书信给了他。噶尔丹从4名俘虏口中得到了康熙亲征的消息,但他很难相信康熙会放弃安逸生活跑到这里来受苦。5月7日,噶尔丹登上孟纳尔山远眺清军大营,隆重磅礴的军势使他不得不确信是康熙来了。当夜,噶尔丹下令全军立即撤退,丢下各类物品匆忙逃逸。
噶尔丹出逃的原因主要是克鲁伦河地区不适合自己军队作战。河两岸山势险峻,河面狭窄,水淺且缓慢。想进攻的话,兵力不足,如果防守的话,河流又不能形成屏障,而骑兵无法在山间机动。他想凭借对地形气候的熟悉,马匹的优良,在大草原上凭借机动力拖垮清军。
面对清军尾追的精锐骑兵,噶尔丹本想在拖诺岭搞一次伏击,但听说西路军迫近,改为全军迎击西路军。噶尔丹率军狂奔五昼夜,疲惫不堪,而满清的西路军同样疲惫不堪,不过,对于噶尔丹来说,如果不能突破西路军的堵截,将全军覆没。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