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初中学历腿有残疾,不稀罕剑桥博士,毛泽东赞他为人民服务
1961年11月17日,毛泽东写下了《七律·和郭沫若同志》。华罗庚看到诗中的“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后极为振奋,激动得赋诗一首,并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
华罗庚在信中表示自己想要走出书斋,开创一条数学理论联系实际的道路,为祖国的生产建设作贡献。毛泽东回复华罗庚道:诗和信已收读,壮志凌云,可喜可贺,肃此敬颂教祺。不久之后,华罗庚的工作就取得了突出成效。毛泽东高度赞扬华罗庚道:你现在奋发有为,不为个人而为人民服务,十分欢迎。
高深的数学处于科学殿堂顶端,和实际的工农业生产相距甚远,华罗庚是如何将它们联系到一起的?华罗庚初中毕业后就辍学了,为何能成为享誉世界的数学家?新中国成立后,华罗庚为何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并号召海外的青年一起回国?下文为大家讲述爱国数学家华罗庚的动人故事。
说起华罗庚这位著名的数学家,大家的第一反应肯定会是“天才”两个字,认为他从小就是个神童。但事实并非如此,华罗庚小时候学习成绩非常差。对此,华罗庚本人曾回忆道:其实从我身上是找不到这种天才的痕迹的。我读小学时,因为成绩不好就没有拿到毕业证书, 只能拿到一张修业证书。在初中一年级时,我的数学也是经过补考才及格的。
少年华罗庚
到了初二的时候,13岁的华罗庚忽然就开了窍,下定决心要努力学习。别人只学一个小时的知识,华罗庚往往用两个小时去学习,反复摸索、烂熟于胸,把基础打得非常扎实。这样一来,华罗庚的天赋得到了充分发挥,一个题目能用好几种方法去解答,很快引起了老师的注意。
初中毕业后,华罗庚本想去省城继续念高中。可是因为家里太穷,实在是供不起他读高中。当时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在上海创办了“中华职业学校”,专门招收寒门学生,只要初中毕业便可报考,优异者可以免交学费。于是,华罗庚便到了那所学校。在那里,华罗庚遇见了教授英语的邹韬奋,打下了很好的英语基础。
但是,华罗庚虽然被免掉了学费,可食宿费和学杂费仍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家里拿不出钱来支持华罗庚求学,他自己又没在上海找到兼职工作,最终不幸辍学回到老家。不过,华罗庚的学历虽然停在了初中,但他并没有中止学习的道路。
辍学在家的华罗庚,仅有一本《大代数》、一本《解析几何》以及一本不完整的《微积分》。仅有初中学历的华罗庚,硬是凭着自己的天分和勤奋自学高中和大学的数学。老家的人看到华罗庚老是一个人发呆,还以为他患上了痴呆病,背后喊他“呆子”。
华罗庚
1927年,17岁的华罗庚与同乡的吴筱云成婚了。吴筱云5岁丧父,家境比华罗庚还差,这也使她从小养成了勤俭顾家的好习惯。在未来的半个多世纪里,吴筱云相夫教子任劳任怨,默默陪伴华罗庚度过了许多艰难的岁月。
结婚之后不久,华罗庚便不幸生了一场大病,一度昏迷不醒。华罗庚虽然凭借顽强的意志挺了过来,但左腿却落下了终身残疾。从此华罗庚走起路来要左腿先画一个圆圈,右腿再跨上一小步,这被他自己调侃为“圆与切线的运动”。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苦。不幸的遭遇,使华罗庚更加坚定了研究数学的决心。
1929年12月,年仅19岁的华罗庚在上海《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人生中的第一篇论文。一年之后,华罗庚又在《科学》杂志发表了《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这篇文章使华罗庚这匹千里马被伯乐所识,对华罗庚的命运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清华大学数学系系主任熊庆来看到华罗庚的文章后,马上意识到华罗庚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数学天才。巧的是,当时清华数学系一位名叫唐培经的老师正好知道华罗庚这个人,还了解到他生活十分困难仍刻苦钻研数学。熊庆来从唐培经那里了解到华罗庚的情况后,顿时动了惜才之心,便向学院申请聘华罗庚来清华工作。
熊庆来
华罗庚收到熊庆来的信后,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马上动身前往北京。两人见面之后进行了一番长谈,熊庆来发现华罗庚虽然身体瘦弱、身患残疾,但思维却极为敏捷,数学基础也非常扎实。熊庆来想为华罗庚安排一个助教的位置,但这却根本不可能。别说是助教,就算是助理员,以华罗庚的初中学历也不够格。
不过,熊庆来坚持破格录用华罗庚,给他安排了一个数学系助理员的工作。工作任务比较轻,主要是整理图书、收发文件和同志开会杂务。但待遇却不错,每个月可以拿40元,比研究生津贴还高。工作之余,华罗庚还可以去听课与自修,很快与数学系的老师及学生打成了一片。在这种环境中,华罗庚的数学水平得到了飞速提高。
一年半之后,华罗庚的数学水平得到了清华大学数学系所有教师的公认。熊庆来想要让华罗庚当助教,让他教授微积分。但是这却非常难办,华罗庚只有初中学历,让他当助理员已经是破格录用了。为此,清华大学特意召开了一个会议,讨论是否破格录用华罗庚。有人赞成,也有人反对。正当大家吵得不可开交之时,理学院院长叶企孙拍案而起,直言“不要被资格所限定”。
叶企孙
华罗庚最终被破格提拔为助教,为大一学生教授微积分课。一个只有初中学历的人成为清华大学的教师,这种唯才是用的传统在今天无疑也应当得到发扬。像华罗庚这样一位绝世天才,若非有伯乐慧眼识珠,那么非常有可能会明珠蒙尘。毕竟,钻研的决心往往会被生存的压力打败。
此后,华罗庚一方面给学生上课,一方面刻苦钻研数学,过上了梦寐以求的生活。贤妻吴筱云则始终默默在背后支持华罗庚,任劳任怨勤俭持家。1936年,清华大学推荐华罗庚作为访问学者前往英国剑桥大学深造。此时的华罗庚已经在国际最顶尖的数学期刊发表了多篇论文,在世界范围内具有一定知名度。
英国著名数学家哈代曾说:华罗庚可以在两年内取得博士学位。但是,华罗庚却并不稀罕博士学位。他觉得念博士浪费时间,不如用这两年的时间多学些东西、多写点文章。此外还有一点很重要,念博士的话要交高昂的学费。尽管华罗庚可以向清华大学申请,但他不愿给学校增添麻烦。
华罗庚在剑桥
于是,华罗庚始终没有办理剑桥大学的入学手续,只是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刻苦钻研学问。两年过去后,华罗庚发表了十多篇论文,每一篇论文都足以获得博士学位。但是,华罗庚的学位却仍是初中。
全面抗战爆发之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与南开大学搬到了昆明,联合组成了著名的西安联合大学。在英国的朋友劝华罗庚暂时不要回国,留在英国的话会有优越的条件,回国的话则要置身于战火之中。但华罗庚爱国心切,决心与同胞一起共赴国难,毅然动身回国。
清华大学特意为以何种名义聘用他的问题召开了会议,所有人一致同意让他跳过讲师与副教授,直接提升为正教授。一位初中生,仅仅用了10年多的时间就成为了清华大学的教授,这在教育史上是极为罕见的奇迹。
在西南联大,为了躲避飞机的轰炸,华罗庚不得不屡次搬家,但有一次仍被“活埋”在了废墟之中。闻一多得知这个情况后,便让华罗庚一家搬到了自己的住处。当时条件非常艰苦,闻一多一家和华罗庚一家挤在一个大屋子里,中间悬挂一块布作为分割,创下了“悬布分居”的佳话。
但就是在这样的处境中,西南联大的师生们创造出了诸多奇迹。华罗庚亦是在生活极度艰难、 没法得知国外研究动态的情况下,写了20多篇高质量的论文, 并且完成了在国际数学界具有重大影响的著作《堆垒素数论》。这本著作全面论述了三角和的估计及其在哥德巴赫问题上的应用,取得了令世界惊叹的伟大成就。
抗战胜利之后,华罗庚才再次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出国交流。他先是在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做研究工作,之后又在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给学生上数论课。当时的普林斯顿可谓是人才济济,著名数学家冯·诺依曼、韦伯伦和赛尔贝格等人都在那里,但华罗庚与他们相比毫不失色。
一年后,伊利诺伊大学聘任华罗庚为正教授。生活稳定之后,华罗庚首先想到的是和妻儿团聚,便让妻子带着孩子们一起来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极为重视华罗庚,不仅让华罗庚有非常理想的研究条件,还确保他生活无忧,让他的几个小孩在美国上学。
华罗庚一家
但是华罗庚从没想过要永远留在美国,因为这里虽然条件很好,但却不是自己的祖国。他之所以暂时来到美国,只是想在躲避战乱的同时让自己的学问有新的突破,当时很多中国科学家都是这样做的。身在大洋彼岸的华罗庚,始终关注着国内的形势,热切盼望着和平的到来。
新中国成立之后,华罗庚极为振奋,立刻筹划归国的事宜。伊利诺伊大学得知这个情况后,想方设法挽留华罗庚,甚至提出了“你先回去看看,三个孩子由伊大帮忙照料”的建议。许多朋友也都劝华罗庚不要急着回去,毕竟国内虽然和平了,但百废待兴,条件肯定比不上美国。
但华罗庚并没有听从劝告,而是怀着“中国人已经站了起来”的激情,辞去了在美国的工作,带着妻儿一起踏上了归国的旅程。在归国的途中,华罗庚写下了《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
朋友们!道别,我先诸位而去了……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但也许有朋友说:我年纪还轻,不妨在此稍待。但我说:这也不必。朋友们,我们都在有为之年,如果我们迟早要回去,何不早回去,把我们的精力都用之于有用之所呢?总之,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也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出路,也应当早日回去,建立我们工作的基础,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朋友们!语重心长,今年在我们首都北京见面吧!
华罗庚这封公开信点燃了无数留学生的爱国激情,包括钱学森在内的许多知名科学家也深受震动,立刻筹划归国的事宜,下定决心要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后来,许多作出极大贡献的爱国科学家在回首归国往事时,都会不由想到华罗庚的那封信。
此时的华罗庚,虽然跟十几年前第一次进入清华园时一样只有初中学历,但他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是世界知名的数学家。清华大学没有像之前一样召开会议讨论他的职务问题,而是直接聘任他为教授。华罗庚高兴地给国外的朋友写信道:我非常高兴地告诉您,现在我在为我的祖国服务了。我又重新担当起了清华大学教授职务。
此后,华罗庚一方面刻苦钻研数学,一方面担负起为祖国培养新一代数学家的重任。他先后 担任中国科学院数学所所长、数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等 职。
有一次,毛泽东主席宴请归国工作的科学家,华罗庚应邀参加并坐在主席身边。毛泽东微笑着对华罗庚说:你是金坛人,数学搞得很好,听说你还是穷苦出身的人,希望你为我们培养出一些好的学生来。华罗庚激动地回答道:一定努力!
华罗庚与毛泽东握手
从1953年起,华罗庚就亲自领导了两个讨论班,带领青年学生讨论“数论”和“哥德巴赫猜想”问题,每周进行一次讨论。此外,华罗庚还倡导举办中学生数学竞赛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研究数学的兴趣,并且通过竞赛发现具有数学天赋的人才。性格孤僻的陈景润,便是华罗庚发现的一个杰出人才。
华罗庚当年只有初中学历,幸好得到了熊庆来、杨武之、叶企孙等教授的举荐,从而有了后来的伟大成就。几十年后,华罗庚也像当年那些举荐他的人一样,将陈景润调到了数学研究所工作,成就了另一段佳话的同时,也使陈景润这位数学天才开创了一片更加高远的天地。
在培养青年数学家的同时,华罗庚也开始尝试将数学理论研究应用于国民经济建设。尤其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家号召数学联系生产实际。华罗庚有些彻底走出书斋,摸索出一条数学结合生产的道路,但却仍有不少顾虑,始终下不定决心。
华罗庚与陈景润
当时上映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郭沫若同志看后写了一首《七律·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毛泽东见到郭沫若的诗后也写了一首《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
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原本犹豫不决的华罗庚看到毛泽东的诗后,深受“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的启发,当即挥笔写下了一首《西江月·呈毛泽东主席》,并写了一封信给毛泽东,表达了自己走出数学研究所的书斋,到生产建设的实际工作中开创一条数学理论联系生产实际的道路的决心。
毛泽东收到华罗庚的信后,高兴地回信道:华罗庚先生,诗和信已收读,壮志凌云,可喜可贺,肃此敬颂教祺。在毛泽东的鼓励之下,华罗庚走出了中科院数学所,在贵州安顺的西南铁路建设工地指挥部开办了中国第一个统筹法训练班。
毛泽东与华罗庚等人
统筹法是一门进行生产组织安排和管理的数学方法,通过求出对全局有影响的关键路线及关键路线上的工序,从而对工程所有工序做出符合实际的安排。这个方法可以使生产中的人力、物力、时间等资源达到最优控制,在工农业生产中进行了大量应用,得到了非常显著的成绩。
此外,华罗庚还致力于在生产实际中推进优选法。优选法是以数学原理为指导合理安排试验,以尽可能少的试验次数找到生产中最优方案的科学方法。实际工作中的优选问题,即最优化问题,一般可用微分法、变分法、极大值原理及数值方法等数学方法去解决。
华罗庚一方面不辞辛劳在工农业生产中推动统筹法及优选法的运用,另一方面将自己的研究心得与实践经验写成文章公开发表,并出版了《统筹方法平话及补充》一书。之后,华罗庚将自己的著作寄给了毛泽东。毛泽东细心阅读过后,给华罗庚回信道:
华罗庚同志,来信及“平话”(即华罗庚的著作)早在外地收到,你现在奋发有为,不为个人而为人民服务,十分欢迎,听说你到西南视察并讲学,大有收获,极为庆幸。专此奉复,敬颂教安。
晚年华罗庚
毛泽东的信对华罗庚起到了非常大的鼓舞作用。许多年后,面对记者的采访之时,华罗庚激动地展示出那两封珍藏多年的信件,解释道:
这第一封信是毛主席教导我要我树雄心、立壮志、绝旧缘、走新路。这一巨大的鼓舞和鞭策,使我一改旧习,写出了《统筹方法平话》……主席百忙之中又给予亲笔指示,为我能到西南三线建设工地去学习、锻炼,表示极为庆幸,勉励我奋发有为,不为个人而为人民服务;鼓励我在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继续前进。
直至去世,华罗庚始终致力于将数学与生产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为祖国的现代化做出了极大贡献。有人曾对华罗庚说:如果今后有谁说数学没有用的话,那就拿你作为榜样去教育和回答他们好啦!
1985年6月12日下午,75岁高龄的华罗庚在听众热烈的欢呼声结束了一场精彩的演讲。当他迈向自己乘坐的轮椅时,突然因突发急性心肌梗塞跌倒在地。医院对华罗庚进行了抢救,但没能挽留住华罗庚的生命。一代伟大数学家,永远离开了他奉献一生的祖国和人民。
综观华罗庚的一生,从一位清寒好学的失学青年到学术界的泰斗,已是世界所罕见。更难能可贵的是,每当国家兴亡的重要关头,他都放弃海外前程毅然归国。为了祖国的发展,他更是走出书斋,摸索出了一条数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道路。一代宗师,万世典范!完全称得上是“为人民服务”!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