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趣吧

虽然口碑票房双败,它依然是最被低估的科幻片

电影时间:1年前阅读:62

虽然口碑票房双败,它依然是最被低估的科幻片

2020年6月10日,美国宇航员卢克·格雷厄姆将和来自欧洲的宇航员,搭乘宇宙飞船前往火星,他们经过6个月时间后会抵达目的地。但半年后,遭遇风暴生死未卜,伍迪、吉姆等四位宇航员前往红色星球营救……

各位这不是新闻预告,也不是穿越人士的爆料,而是科幻电影《火星任务》主要故事线。

今年是该片上映20周年。巧合的是,今年来到了电影中人类登陆火星的年份,但现实中的人类依旧没有实现这个目标。

虽然口碑票房双败,它依然是最被低估的科幻片

《火星任务》

按照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计划,人类登陆火星最乐观也要到2030年以后才能实现,马特·达蒙的《火星救援》设定的就是这一年前后。各位要不等到《火星救援》上映15周年时,检验一下勇敢的人类有没有真的实现目标?

相比较《火星救援》,中国观众显然对《火星任务》熟悉程度要低一些,一方面当年国内没有引进,另一方面影片20年前上映,无论是票房还是口碑就都不如意。影片投资1亿美元,北美票房为6000万,全球票房也不过1.2亿。

虽然口碑票房双败,它依然是最被低估的科幻片

惨淡的成绩揭露了好莱坞残酷的一面:导演布莱恩·德·帕尔玛此后失去了执导大制作的机会,第一主角加里·西尼斯则从此再没获六大片厂电影主演的机会。

《火星任务》20年前的口碑惨案如何发生的,这部影片是不是真的被低估了?这20年里,人类在影视剧和现实中火星探险做了哪些尝试。2030年,人类真的可以登陆火星吗?(预警:以下内容涉及《火星任务》完整剧透)

虽然口碑票房双败,它依然是最被低估的科幻片

人类为何钟情于登陆火星

火星(Mars)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之一,距离太阳第四近,和我们地球相隔较近。火星表面是红色的,它的地表岩石中大量是赤铁矿(氧化铁),故又被称作红色星球。

火星上的一天几乎和地球一样长,白天和黑夜的交替规律也与地球上相似,由于它的自转轴稍有倾斜,也有四季。几十亿年前,火星要比现在更像我们地球,如今的火星虽然空气稀薄,但毕竟还有大气,又有河流冲刷留下的痕迹,而且极冠(火星的两极地区)还有干冰(固体二氧化碳)。

虽然口碑票房双败,它依然是最被低估的科幻片

对于人类,火星魅力是非凡的。从很早开始,人类就希望在其它星球上发现生命,其中最能激发我们想象力的就是火星。

不过,对人类而言,这颗红色星球的生存环境还是太恶劣:首先,火星上的大气压不到地球的百分之一,基本上和暴露在外太空没啥区别;其次,天气极寒,日平均气温是零下50摄氏度;只有赤道地区在夏天时会攀升到零上。

第三,火星的大气基本上全是二氧化碳;第四,火星没有像地球那样强大的磁场,无法阻挡大部分太阳辐射;第五,在一般情况下,火星上没有液态水,它们会以冰的形态存在;第六,火星没有任何生命形态,自然也不会有我们要吃的食物。

虽然口碑票房双败,它依然是最被低估的科幻片

首个成功登陆火星的探测器“维京一号”发回的照片(1976年)

火星一直用她的红色警告我们:这里不适合你们人类,甭想移民!

但目前人类技术发展前景来看,人类如果非要被迫离开地球,火星似乎是唯一的选择。当然这个过程比去月球难太多。

人类对火星的好奇心很早就有,1918年就有关于这个红色星球的电影。虽然火星类电影是科幻电影重要分支,但影史上火星电影精品并不多,一方面早期人类对这颗星球几乎一无所知,于是很多火星电影就像是凭空捏造出的神话故事,甚至2012年的《异星战场》也是。

虽然口碑票房双败,它依然是最被低估的科幻片

《异星战场》的故事发生在任何星球都可以

1960年10月10日,苏联的火星1A号升空,尽管任务以失败告终,但它依旧宣告地球人已经开启探索火星的漫漫征程。而1969年美国NASA实现人类登月后,航天时代的到来,让让写实类火星电影有了长足发展。

2000年火星电影迎来第一个高潮,在这一年有两部火星电影问世:《火星任务》(Mission to Mars)和《红色星球》(Red Planet)。两部作品在当时都算是大制作:前者耗资1亿美金,后者也贴进了8000万美金。

虽然口碑票房双败,它依然是最被低估的科幻片

《火星任务》的结尾竟然和地球生命起源有关

重金打造的《火星任务》是一部野心制作,请来电影大师布莱恩·德·帕尔玛执导,还有《阿甘正传》《阿波罗13号》男星加里·西尼斯、《肖申克的救赎》男星蒂姆·罗宾斯和唐·钱德尔(多年后演了漫威的“战争机器”)等实力演员加盟,这和过去由小演员演绎的火星电影颇为不同。

《火星任务》算盘着:即使没法向《2001:太空漫游》叫板,也要和《阿波罗13号》扳扳手腕,但问题似乎就出在这个野心上。

虽然口碑票房双败,它依然是最被低估的科幻片

加里·西尼斯和蒂姆·罗宾斯

天有不测风云,《火星任务》北美的票房为6000万美金,全球票房也不过1.2亿美金。《红色星球》比《火星任务》晚八个月上映,商业成绩比前者更惨,北美的票房仅为1700万美金,全球票房还不到3400万美金。

虽然口碑票房双败,它依然是最被低估的科幻片

杂糅《阿波罗13号》《太空漫游》被媒体痛批

《火星任务》票房惨淡,口碑更是灾难级。烂番茄新鲜度25%,MTC评分34,IMDb评分5.7,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烂片。在中文互联网该片口碑好很多,时光网7.5、豆瓣也有7.6,算是优良作品。

虽然口碑票房双败,它依然是最被低估的科幻片

《火星任务》的太空船场景

20年后回看这部影片,越来越多影迷认为该片被低估,在NASA专家的全程参与下,《火星任务》真实呈现了火星和世界空间站等各种细节,也是《火星救援》之前在这一点上完成的最好的电影。

而影片对有关地球生命起源的大胆假设在众多太空电影中也非常少见。当然,影片结尾的这个设置一部分影迷看来,是比较违和的。

话说回来,《火星任务》预计人类在2020年登上火星,这倒是明显高估了人类。

近年来影片在IMDb上的评分从最初的4.8分攀升到现在的5.7,那最初的口碑灾难是怎么来的呢,北美影评人当初为何如此“痛恨”这部影片,问题就出在前文所说的,《火星任务》将《2001太空漫游》和《阿波罗13号》融合起来的想法被识破了。

虽然口碑票房双败,它依然是最被低估的科幻片

影片2000年3月上映后,《纽约时报》和《村声》两大权威媒体影评认为:《火星任务》从头到尾都没有太多原创的部分,试图将自然主义和2001太空漫游的宇宙概念混杂,没有创新性。

史坦利·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在科幻影史的地位毋庸置疑,但大部分的观众第一次观看很难弄懂影片要表达什么。很多人是接触阿瑟·克拉克的同名小说才醍醐灌顶:电影中启发人类文明演进的“铺路石”来自于未知的外星文明。片尾戴夫进入未知空间那段嗑药一般的视觉奇观,以及最后年老的戴夫醒来的那个房间,都是外星文明的指引。

虽然口碑票房双败,它依然是最被低估的科幻片

《2001太空漫游》在科幻影史地位稳固

《火星任务》的最后20分钟,应该说就是把《2001太空漫游》这个核心表达通俗化处理:外星文明首先在火星建立文明,遭遇大量小行星撞击后,他们逃离火星并把生命的DNA留在火星旁边的地球上。这点和2012年《普罗米修斯》的开场也很像。

虽然口碑票房双败,它依然是最被低估的科幻片

《火星任务》片尾人类进入外星人在火星留下的飞船基地

在普通影迷看来,帕尔玛将库布里克深邃的哲思转化成通俗的语言更加平易近人;然而在阅片无数的影评人看来,直接拿前人的智慧改改就用,显得没有档次。电影情怀感觉上,德帕尔玛和昆汀·塔伦蒂诺相近,昆汀喜欢致敬拼贴,德帕尔玛德则是戏仿、改装那些经典。

虽然口碑票房双败,它依然是最被低估的科幻片

德帕尔玛在《火星任务》片场

《火星任务》中一段,蒂姆·罗宾斯扮演的胡迪在关键时刻选择摘下太空头盔,拯救漂在太空中的妻子和船员的举动,在科幻影史上也是相当悲壮的一幕,比阿方索·卡隆《地心引力》中乔治·克鲁尼和桑德拉·布洛克的戏码早了13年。

虽然口碑票房双败,它依然是最被低估的科幻片

蒂姆·罗宾斯在《火星任务》中

但在当时的影评人眼里,这个桥段一方面在科学上是站不住脚,另一方面宇航员在舱外救援的戏码在1969年《被放逐的人》里早就拍过。

这里插一句,阿方索·卡隆在《罗马》电影院戏份里就有《被放逐的人》,似乎在暗示《地心引力》受到过这部影片的影响。

此外,影片男主角加里·西尼斯在五年前刚演过《阿波罗13号》,他在《火星任务》中扮演的角色和前面那部命运类似,原本要第一批登陆火星(月球)但最后时刻被人取代。《火星任务》开场就是登陆前宇航员家属的聚会,《阿波罗13号》也是;《阿波罗13号》中太空船机械故障,《火星任务》中也机械故障。

虽然口碑票房双败,它依然是最被低估的科幻片

加里·西尼斯在《阿波罗13号》里

当然科幻片中,太空船出意外是常见桥段,怎么也不能认定为抄袭。关键问题是加里·西尼斯在《阿波罗13号》和《火星任务》中连表演方式都很相似,也难怪那些影评人忍不住要开骂。

虽然口碑票房双败,它依然是最被低估的科幻片

加里·西尼斯还演过《阿甘正传》中的丹中尉

《火星任务》中对外星文明的展现确实很直接,唐·钱德尔、加里·西尼斯在火星发现的人面象其实就是飞船。人类通过声波来和飞船沟通,似乎和1977年《第三类接触》很像。

可能观众会问外星人为何把太空船留在火星?或许他们也在考验人类:如果没进化到有能力来火星,那就没资格跟我们对话。你说巧不巧,《普罗米修斯》中人类非要去见工程师和这个也有撞梗的嫌疑。

虽然口碑票房双败,它依然是最被低估的科幻片

《火星任务》中外星人留下的基地

更好玩的是,2015年获得高口碑的《火星救援》的核心故事线和《火星任务》几乎一样:一队人马去营救孤独地困在火星的队友,只不过《火星任务》的末尾更为“异想天开”。

所以说,天下文章一大抄,科幻电影中桥段的使用和借鉴是很常见的事,20年前的影评人对德·帕尔玛如此严格要求,有点苛刻。

当然,也不是全世界的影评人都讨厌《火星任务》,被美国媒体骂得狗血淋头的该片却被收入了法国的《电影手册》十佳榜单,有着意大利血统的美国人德帕尔玛,他的作品在欧洲和美国经常会得到截然不同的评价。

虽然口碑票房双败,它依然是最被低估的科幻片

《火星任务》后,人类在电影里继续登火星

烂番茄收录的那几十篇批评《火星任务》的影评中,有篇提到“我没看出来影片那1亿元投资”花在哪里?

《火星任务》的投资还是花在电脑特效和场景布置上,影片的特效画面多达400多个。片中占地55英亩的火星表面在加拿大温哥华南部的弗雷泽沙丘打造而成,是影史上最大的布景之一。除了雕刻沙丘之外,美工部门还在地表覆盖了大量水泥,并用消防水龙喷洒了12万加仑的红色环保乳胶漆。

片中用来拍摄的宇航服重62磅,单套成本高达10万美元。让人不得不感慨拍科幻片真费钱,但现实中宇航服造价更高,100万到120万美元一套。

虽然口碑票房双败,它依然是最被低估的科幻片

2000年《火星任务》和《红色星球》票房口碑两连砸,让好莱坞很久出现大投资火星电影。能拿出来说的一个是2006年,迪士尼影业联合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NASA出品了IMAX科教片《漫游火星》(Roving Mars),这也是火星第一次亮相IMAX大银幕。影片记录了“勇气号”和“机遇号”从地球到火星的种种经历。

2011年3月,迪士尼影业出品、ImageMovers Digital制作的《火星救母记》问世,标志着动画电影第一次涉足火星题材。

可惜该片却引发动画史的一桩惨案——制作成本1.5亿美元的《火星救母记》,北美票房仅2100万美金,全球票房不到3900万美金。这样的悲剧无情地击碎了ImageMovers创始人、大导演罗伯特·泽米吉斯的动态捕捉动画梦。

虽然口碑票房双败,它依然是最被低估的科幻片

《火星救援》剧照

火星电影在2015年《火星救援》上映之时终于迎来巅峰时刻,1.08亿美元投资换回全球6.3亿美元票房,是《火星任务》的5倍,而且IMDb评分也有8分,火星电影终于有了一部可以拿得出手的代表作。

很多人认为NASA卖力给《火星救援》打广告,反过来也可以认为《火星救援》的成功是在为NASA未来的火星计划做预告。

虽然口碑票房双败,它依然是最被低估的科幻片

现实中,人类到底哪年会登陆火星?

20年前,迪士尼旗下的试金石影业和其他电影公司用了1亿美元拍《火星任务》,5年前《火星救援》也花了1亿美元。但是,NASA2030年一次火星飞行计划的预算就可以拍110部《火星任务》,这还不包含十几年的科技研发费用。

NASA在2015年11月8日公布了一份人类登陆火星的详细计划,这份36页的报告把火星计划分为三个阶段。依赖(Earth Reliant)、试验场(Proving Ground)、独立(Earth Independent),报告没有设定登陆火星的具体时间,但图表显示会在2030年之后。NASA前任署长麦可·格利芬(Michael D. Griffin)在2007年9月24日曾暗示将在2037登陆火星。

虽然口碑票房双败,它依然是最被低估的科幻片

NASA公布的人类登陆火星概念图

为什么1969年就登陆月球,人类在50年之后都没完成登陆火星?

这个问题上说法很多,首先地球到火星的距离远远大于到月球的距离。到月球才38万公里,1969年人类来回一趟大概是7天。地球与火星最近距离约为5500万公里,最远距离则超过4亿公里。目前推力最大的火箭可以让飞船在8个月左右到达火星。

关键的是,地球和火星之间的近距离接触大约每15年出现一次,因此人类必须选择好最佳窗口,不然就会浪费大量的金钱和时间。

虽然口碑票房双败,它依然是最被低估的科幻片

其二,宇航员需要在密闭的飞船里呆8个月,长期的低重力的环境、长期处于昏暗环境下的物理影响,远离地球、缺乏与地球社会间的联系所造成的心理影响,还有船舱内医疗设备缺乏……

其三,现在的科技是可以支持飞船去火星,但从火星返回却没有把握。一项到火星旅行的航天计划,来回的行程需要三个地球年,其中里面还包括在火星上停留449个地球天。

由于宇航员从火星地表返回地球是任务中最困难的环节,科学家曾在1998年国际太空发展会议中提出单程载人火星任务 ,也就是宇航员到达火星后建立基地,不再返回地球。阿波罗11号宇航员巴兹·奥尔德林(巴斯光年原型)就支持人类在火星上居住的这个想法。

其四,目前人类制造的探测器,可以完成很大一部分工作,了解火星的信息可以通过这些机器人来完成,机器人完不成的,可以返回样品来地球上研究。这样的话,就没必要着急把人类送上去,等重返研究好火星后,有着成熟的技术,送人上去也不知,毕竟风险大得很啊。

虽然口碑票房双败,它依然是最被低估的科幻片

马斯克和他的火星计划

除了NASA,亿万富翁伊隆·马斯克也有着登陆火星的计划,2017年,国际宇航大会上他宣布,SpaceX计划建造大型航天器前往火星。

首先,2020年将使用大猎鹰火箭运送两艘无人货源飞船至火星。第一项任务为寻找水源并建造燃料工厂。2024年则发射另外四艘航天器并运载第一批宇航员登陆火星,执行第二项任务——建立火星殖民地。

马斯克个人对火星殖民的愿景则超过了SpaceX的计划。他认为成功的殖民应涵盖个人、企业、政府等经济角色来持续促进人类在火星的发展,今年已经是2020年了,感觉他的火星计划也很难如期完成了。

人类火星探索大事记

1971年 苏联火星3号/Mars 3成为第一个抵达火星的探测器1976年 美国维京1号的登陆器在火星软着陆,成为第一个向地球发回照片的探测器。1996年 美国火星探路者号 第一台成功漫游火星的火星车。2004年 美国勇气号和机遇号 第二、第三台火星漫游车在火星着陆。2012年 美国好奇号 第四台火星漫游车登陆火星。2014年 印度的火星轨道探测器成功进入火星轨道,继俄罗斯RSA、美国NASA、欧盟ESA之后第四个成功进行火星任务的太空机构2020年 中国计划实施“萤火二号”任务,在2021年达到火星,放出探测器着陆火星

---END-

虽然口碑票房双败,它依然是最被低估的科幻片

虽然口碑票房双败,它依然是最被低估的科幻片

虽然口碑票房双败,它依然是最被低估的科幻片

上一篇:精彩电影背后的技术支撑:动捕技术是如何塑造神奇造型的

下一篇:真正的七月半,一点也不可怕

派趣吧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