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潘潘凭一己之力再度捧红黄梅戏,为何还是被骂了?
自从决定写小潘潘,三口脑海里已经唱了无数遍“从小,爸妈就对我讲。”
为了让不明真相的朋友,能了解抖音网红小潘潘为何突然与黄梅戏联系到一起,三口还是决定从头说起。
黄梅戏,被网红带火了
可能很多人不认识小潘潘,但你一定听过《学猫叫》。
没错,这首曾经从抖音爆红到各大晚会上的网络歌曲,正是出自本次黄梅戏舆论中心的网红小潘潘。
为了实现视频传播最大化,小潘潘使用了幼稚声音与流行唱腔来回切换的方式演绎黄梅戏,网友听了表示感到很不舒服。
由于引发巨大争议,小潘潘唱黄梅戏的原版视频播放量一口气达到40亿。
如果没有被删,可能还会更高。
让播放量攀升的,正是那些认为小潘潘在胡编乱造,没有尊重传统文化的人。再加上不少戏曲专业人士发布与小潘潘合唱的视频,用黄梅戏的唱腔对她“公开处刑”,让舆论一再升级。
后来,甚至连央视“六公主”都默默在抖音发布了一段专业黄梅戏演员的视频,以表对小潘潘的不满。
传统文化成营销捷径?
在三口看来,小潘潘之所以会被网友骂,其实是因为她采用了流量时代的快速走红技巧——利用传统文化。
随着汉服、国学等传统文化的崛起,国人的文化自信也在不断攀升。国人对传统的重视与传播,让文化有了天生的流量依靠。
小潘潘本来想借传统文化的东风蹭一波热点,给古老的文化注入新鲜血脉,却不小心点燃了自己的船。
难道,传统文化就不能接受创新吗?答案是否定的,在网友看来,成功的文化再改造大家都会欣然接受。
比如小潘潘翻唱的版本,其实是慕容晓晓改编自黄梅戏《女驸马》的歌曲。为啥后者没有人骂?因为慕容晓晓是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进行再创新。
可小潘潘的唱法,把《女驸马》巾帼不让须眉的精神搞得荡然无存。
而且,在小潘潘唱黄梅戏之前,她奇奇怪怪的画风就积累了很多“黑粉”。三口随意点开了她唱《一代女皇》和《好汉歌》的视频,热评如下:
看到这你就懂了,小潘潘不是真的想传播、传承传统文化,她只是希望用博人眼球的唱法,为自己引流。
除了小潘潘,想蹭“传统文化”热度的网红可不在少数。
很多网红不懂汉服文化,但知道汉服火,于是斥巨资买来一套,又不好好穿戴,露着肩膀在屏幕前扭来扭去。如果有网友指出穿衣错误,他们就会反驳你太过严格守旧,不允许传统创新。
前段时间三星堆火了,各路网红都跑到当地去拍摄、直播。三口甚至刷到过有人连原版青铜神树在哪都没找到,就急忙对着放大复刻版一顿讲解,称古人技艺精湛,三千年前就能造出如此雄伟又壮观的通天神树。
无知网红为蹭文化热点而误人子弟到如此境界,真是让三口不知说啥才好。
文化营销到底该怎么做?
传统文化不可避免会面临“陈旧”“与时代脱轨”等问题,恰当地变与创新,才能使文化跟上浪潮。
故宫、天坛相继开咖啡店,将西方饮品融入中国元素,又或者以故宫为首的各大博物馆出文创产品,把传统文化玩出新花样,就是很好的文化创新营销。
如果要拿网红的文化营销做对比,“羞答答的郭夫人”“久岸纯”等B站UP主,在坚持复原传统古装造型的基础上,加入当代元素,同样能引发年轻人对传统古典美的向往和喜爱。
几千年的传统农耕文化早已被人忘记,但经过李子柒的演绎,全世界都爱上这种宁静致远的田园生活。
以上文化营销案例之所以能成功,关键都在一个词:尊重。
传统文化作为优质营销载体,不仅能够帮助品牌、网红丰富内涵,还能提升他们的价值续存能力。
品牌或网红都属于公众形象,既然要想做文化营销,那必然得在尊重文化的前提下,传递自身品格与价值主张,让时下年轻人对传统文化有更多了解和思考。
在这个碎片化信息时代,网红为了流量,将文化内容包装得更适应商品经济无可厚非。但即便是文化再创新,也应该是发挥其正面影响,而不是将流传百年的东西,三两下改得面目全非,把它做成为自己引流的营销工具。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