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森哲朱虹:跨越数字化转型分水岭,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数字化转型进程正加速驶入快车道。“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国内各级政府对数字化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数字新基建被寄予厚望。同时,数字化转型正成为各产业发展源动力。
而据埃森哲的最近研究发现,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已进入分水岭的关键时期。随着数字化转型红利的持续释放,越来越多的企业布局数字化转型,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创新发展。不可否认,企业数字化转型并非一蹴而就,也为部分企业带来短时阵痛。而数字化转型新机遇与数字化分水岭,成为当前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所面临的新形势与新挑战。
在9月24日举办的以“加速数字化转型,提升全球竞争力”为主题的“2021年中国企业数字转型指数报告发布平行论坛”上,埃森哲全球管理委员会成员、大中华区主席朱虹与《财经》杂志执行主编马克,以“把握机遇,数字化转型驶入快车道”为主题,就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的差异、进展快慢、面临的挑战等问题从宏观、中观、微观多个维度展开了深入讨论。
朱虹表示,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已进入分水岭的关键时期,而各行业间的数字化基础、竞争格局、现实挑战,以及各企业间的转型意愿和实际投入等均导致了企业间数字化转型差距进一步显现,尤其是领军者和其它企业的业绩差距加倍分化。
具体而言,领军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多个维度均表现优异,如布局时间早,坚持长期主义,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坚持业务引领,并致力于向更高的价值维度开展数字化转型。相较而言,其它企业则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存在三大严重误区,主要体现在,一是非领军企业认为只要应用数字化技术,便能立竿见影;二是把云作为降本工具,而非数字化转型的必要底座;三是在数字化进程中有些急于求成,偏离重心。
关于中国企业的整体数字化转型,朱虹认为,中国企业整体现代化进程时间较短,在技术发展、管理变革、商业模式不断创新的大环境下,中国企业及管理者已然在观念、思维、行动等各方面进行了数字化转型实践,一定程度上助力了企业发展。但随着数字化分水岭的形成,各行各业更应坚定不移的持续推动数字化转型,实现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对此,朱虹提醒说,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业务的转型,而不是工具意义上的数字化。数字化转型是一项贯穿企业组织和业务全链条的系统工程。
以下为现场对话精华实录:
马克:埃森哲已经连续四年发布中国企业数字转型研究报告,第一年讲的是关于“一把手”工程,2020年讲疫情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韧性,今年的关键词是什么?
朱虹:埃森哲从2018年开始发布“中国企业数字转型指数”。那时,数字化转型的概念尚没有今天这么普及。经过过去四年对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持续追踪研究发现,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已进入快车道,转型在加速。虽然中国企业整体转型水平稳步提升,但领军企业和其它企业的数字化差距和业绩差距拉大。其关键在于,数字化优势为领军企业带来更显著的业绩增幅,加速了与其它企业之间的差距分化。
因此,我们认为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已经出现了分水岭,这是第一个关键词,领军企业和其它企业的差距拉大。第二个关健词是跨越,对此,我们希望非领军企业能够跨越数字化分水岭,成为领军企业。
(埃森哲全球管理委员会成员、大中华区主席 朱虹)
马克:埃森哲是如何定义“分水岭”的?“分水岭”两边的企业是否有一些共性?
朱虹:埃森哲对数字化领军企业的定义是,在过去三年中新业务营业收入在总营业收入中占比超过50%,这一标准和要求说明它们实现了转型目标。
我们发现,尽管领军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生命发展周期以及自身发展条件不同,但我们仍总结了其三大共性:一是领军企业在推进数字化转型进程中坚持长期主义。因为数字化转型,是一个自上而下的战略性转型和变革,整体投入需要持续性。而且,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颠覆性、创新性业务的成长,以及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需要坚持长期主义。
二是领军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是由业务驱动和业务引领的。因为数字化转型并非只是局部信息系统的升级、改造,或IT系统数据工具的实施部署,所有领军企业都会将数字化转型和业务及业务绩效挂钩,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三是部分领军企业已在一些非经济价值的、更高的价值维度开展数字化转型。为经济、社会和产业变革提供巨大助推力,为突破生产率增长的天花板、内需市场的持续升级创造条件,也在不断助力跨行业、地区的创新合作,进而推动整个中国经济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转型。
相反,非领军企业尽管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做出努力,但是我们研究发现,它们对数字化转型结果的满意度有所下降,认为数字化转型并未带来预期效果。我们认为,非领军企业在推进数字化转型方面存在三大误区。第一,非领军企业认为只要应用数字化技术,便能立竿见影。其症结在于,一是真正的变革不会一蹴而就;二是许多企业在实施数字化的过程中好似盲人摸象,缺乏对数字化战略的整体思考。埃森哲通过调研发现,中国企业对生产端,尤其生产线上的数字化建设比较重视,但企业整体层面的数据基础仍然薄弱,离真正的“数据驱动决策”还有一段距离。
第二,非领军企业把云作为降本工具,而非数字化转型的必要底座。事实上,云计算能力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底座”,将数据中心的支撑能力转变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助推器。在应用时应该优先想到云上开发,提升产品和服务的敏捷性。云计算还可以作为催化剂,让企业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应用中获得更多价值。
第三,非领军企业有些急于求成,偏离重心。对于传统企业来说,如果一味地投入线上多渠道,却忽视了主营业务存在的根本问题,无法实现真正转型。找到新动能不能简单等同于偏离主营业务,追赶热潮搭建平台。企业应采取的是开展多速度、不同层级的数字化转型。
总而言之,其它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做出一些改善和提升,努力跨越数字化分水岭。
马克:埃森哲的调研显示,有的行业数字化程度不断加深,有的行业进步较慢,其中是否有规律可循?这与行业特征有关系吗?
朱虹:原因在于,行业的数字化基础、起点、所处行业竞争格局、面临现实挑战等方面的不同导致了各行业数字化程度的差异和进步的速度。尤其是各行业间的转型意愿和对数字化转型实际投入的差异也会直接导致转型成效上的差距。
以高科技制造行业为例,高科技制造行业一直处于第一梯队。近两年,高科技制造行业由于疫情、全球供应链以及整个地缘政治的影响,受到较大冲击。尽管如此,本次调研的一家高科技企业从五年前便开始着手开展业务、数据和IT架构的整体设计、构建、系统切换和全球落地,打通了从采购、到生产、到销售的所有环节,实现了与客户的线上交易、内部智能化协同作业以及分布式管理。所以,它通过数字化构建了极具韧性的供应链,能够及时获知受影响的客户、项目、产品,甚至是上游的供应商,不仅使其对危机的响应速度大幅提高,同时与客户的连接更为深入,反向驱动销售和产品变革。因此,即使在重重压力之下,这家公司在去年仍实现了全球销售收入和净利润的双重增长。
另外,信息化和自动化程度都比较高的汽车行业,由于行业体系复杂,再加上传统车企对于数字化变革比较谨慎,所以它的数字化进程并不快,因此,2021年的指数发现,汽车行业已经落入第二梯队。长远来看,汽车企业在新时代的成功关键将取决于商业模式的创新。
在我们的转型指数调研中,中国企业整体开展现代化进程的时间不长。而在如今技术、商业、市场、管理等迅速变迁下,中国企业和其管理者,在观念上、思维上、行动上实践数字转型,完成企业的提升,已十分难得。虽然行业与行业间存在差距,但历年研究发现每个行业都有数字化转型推进得好的企业,因此行业差异并不应成为企业转型犹豫的理由,各行各业都应坚定不移的把数字化转型推动下去。
马克:在企业数字化建设进程中,能否分享一个让您印象深刻的企业个案?
朱虹:任何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都不是企业自身单独完成,一定要注意研发、渠道、供应商、最终消费者以及上下游、合作伙伴等整个生态链的打通。另外,数字化转型会带来很多实际经济效益的提升,包括危机应对,创新能力增强等。
在我们参与的一个高科技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中,我们为其打通了整个集成供应链,包括在前端的技术开发,到客户体验,最后到整个生态的打造。这一流程的打通,使其在最关键的疫情期间,三个月内便恢复生产。现在这一企业除了本身的高科技制造产品,也开始向能源领域突破,将自己的能力外化。而这也是数字化转型成功的一个体现。
正如之前所述,数字化转型最关键的不仅仅是自己核心业务的转变,更是新业务的孵化和规模化的增长。另外,数字化转型是一项贯穿企业组织和业务全链条的系统工程。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