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创作《橄榄树》捧红齐豫,却一生窘迫憾然离世
文/浅草
“ 长沟流月往无声,七载光阴如一梦。”
△李泰祥
他曾写出永远的《橄榄树》和《欢颜》,却在窘迫中憾然辞世,这个时代有过他是种莫大幸运。
2005年,台湾民歌三十年纪念歌会上,万芳一袭白袍翻唱齐豫的《走在雨中》。
唱到尾声时,她全然沉醉其中,像个孩子般在台上旋舞。一曲唱毕,她哽咽着说:
很遗憾自己晚出生几年,没机会践身民歌手行列,但她非常仰慕置身于那个时代里的那些人。
说完,她在台上毕恭毕敬向《走在雨中》这首歌的创作者李泰祥老师致敬。
△齐豫
此时镜头切给了一个穿着格子衬衣的清瘦男人,他眼含泪光,起身致意,看众席上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是啊,台湾民歌三十年,怎么可能绕得开李泰祥,他是见证并亲历了台湾民歌发展史的乐坛泰斗啊!
熟悉台湾民歌的人,都知道“淡江事件”,那是台湾民歌运动的源起。
1976年12月3日,在台湾淡江大学的一场西洋民歌演唱会上,一个喊李双泽的男生拿了瓶可口可乐冲上舞台,对着台下的看众大声喊:
我们饮的是可乐,听的是西洋歌,我们自己的歌在哪里!
那一年,李泰祥已经举办过一场名为“传统与展看”的音乐会,但因为他学的是古典声乐,所以并未和当时的时髦乐坛发生太多关系。
但是,就在李双泽质问『我们自己的歌在哪里』的第二年,李泰祥写出了台湾民歌时代的巅峰之作《橄榄树》。
《橄榄树》的词,是台湾作家三毛经李泰祥邀约,于1973年用英文写下的,后经民歌手杨祖珺翻译并修订,一直到1977年李泰祥将它谱上了曲,才被赋予了完全的生命。
日后声名如日中天的台湾民歌之父胡德夫见证了这首歌的诞生。
当时,他还只是李泰祥身边的跟班小弟,在大哥创作《橄榄树》的时候,负责在边上削铅笔、倒茶、试唱谱子、陪录音。
那一年,拥有天籁般歌喉的齐豫,还是个台大的学生。尚不知道自己一年以后,会拿下民湾民歌界最重要的奖项“金韵奖”冠军。
更不知道,再时隔一年后的1979年,她会被李泰祥钦点演唱这首《橄榄树》,从此一飞冲天,鹏程万里。
齐豫是李泰祥的首位女弟子。
她的嗓音高亢、清越,低佪处空灵飘逸,激昂处大气磅礴,与李泰祥擅长的管弦乐编曲结合得天衣无缝。
当时在金韵奖当评委的李泰祥找上她来唱,就是看中了她特殊的音色。
齐豫也不负厚看,将三毛歌词中关于自由、远方、流浪的意象唱得梦土般令人神往,又将李泰祥编曲中辽远开阔的意境唱得荡气回肠。
唱得每一个听歌的人心里,都萌生了流浪的期看。
△《欢颜》电影
后来李泰祥把另一首作品《欢颜》也交给齐豫来唱。这首歌和《橄榄树》一起,被用在1979年出品的同名电影《欢颜》里。
那一年,在电影里饰演女主角的胡慧中也还是个大学生,她穿着纯白衣裳,抱着吉他唱歌的清纯模样,配上齐豫唯美的歌声,风靡了两岸三地。
△《欢颜》中的胡慧中
胡慧中因此成为很多男生心目中的梦中情人,齐豫成为很多人心目中的灵魂歌者,《欢颜》这首歌,则拿下了第16届台湾金马奖最佳电影插曲。
但是曲作者李泰祥,还是鲜有人知。
李泰祥是台湾原住民族阿美族人,1941年2月20日出生于一户小康之家。
父亲爱好文艺,会拉小提琴,李泰祥从小耳濡目染,也与小提琴结了缘。
5岁那年,二战爆发,为避战乱,李泰祥随家人来到台北。从此,再也没有回过自己的故乡。
他就读于台湾艺术专科音乐系,主修小提琴。15岁那年,拿过台湾省小提琴比赛第一名。
毕业后,他在台北市立交响乐团担任首席小提琴手,22岁那年就举办过个人独奏音乐会。
32岁时,他拿到美国洛克菲勒全额奖学金,赴美访问进修了一年。
李泰祥虽然是音乐家,但他身上有着古时文人那种士大夫情怀,他的作品,气宇轩昂、意象开阔,境域高远,又有一种纯真的浪漫。
七十年代,他常与台湾本土作家、诗人往来,并把他们的作品谱上曲子发表。
三毛给他写过《橄榄树》、《一条日光大道》、《不要辞别》等歌。诗人郑愁予的现代诗《错误》被李泰祥拿来谱上了曲。
还有后来做了编剧的吴念真,当年也给他填过不少词。
李泰祥的创作形式非常多元,他的思想很前瞻,却又有传承民族音乐的意识。
△李泰祥与前妻许寿美
76年开始,他不但做实验音乐,也做歌剧和音乐剧,还和林怀民的云门舞集协作过一系列舞剧。
他会尝试用多种形式来表现音乐。《雨、禅、西门町》里,他用人声及录音带表现。《太虚吟》里,用多人人声及打击乐。
《生民》里,用了4套中国打击乐器、国乐器,再加上人声和8架钢琴来合成。《山和田》则由声乐团、室内乐团与歌者联手表现。
《自彼次碰到你》里,他用管弦乐新编台湾民谣,以此来推动原住民音乐发展。
阿美族是他的乡根,原住民音乐是他的乡愁,用古典弦乐来妥善民族音乐,是他的“唤愁”。
音乐之于李泰祥,除了赚钱谋生,还有更高的社会责任与民族使命感。
晚年之际,他在病魔重重折磨下,创作出了《中国交响世纪》系列音乐。
这套交响曲收录了内地、边疆、台湾各个时代、不同地区的民歌,李泰祥以古典乐手法。
改编了这些传统民歌,再用交响乐来演奏,以一种别样的形式将民乐的珍宝永远留存了下来。
在台湾音乐界,李泰祥是当之无愧的大师,但他并不以阳春白雪为荣。
相反,他一直试图将时髦与古典进行跨界联合,让古典乐不再曲高和寡,让时髦曲具备高度和深度,不再速朽。
但是在当时,他的尝试并不讨好。古典音乐界的人嘲讽他的俗,时髦音乐界的人又诟病他的雅。
他挣扎在时髦与古典、现实与理想之间,痛并快乐着,但始终没有舍弃创新的努力。
长沟流月往无声,一晃眼,八十年代过往了。
这是李泰祥创作最高产的十年。
这十年里,他为齐豫写了洒逸出尘的《走在雨中》,为唐晓诗写出大气磅礴的《辞别》,为许景淳写下浓醇醉人的《岁月与酒》,还有那首永在心尖挥之不往的《轮回》……
一大批实力女唱将也因此被造就。李泰祥的女弟子里,除了已经名誉大振的齐豫以外,还有潘越云、叶倩文、许景淳、唐晓诗……
随便哪个拎出来,声名都要超过老师本人。李泰祥自己也在访谈里调侃:做音乐那么多年,出名还靠学生。
1997年,台湾金曲奖给李泰祥颁发了“特殊奉献”奖。
经历漫长的蛰伏与磨砺,他的努力,终于得到了这个时代的认可。
他也因此独辟了自己的音乐路径,横跨古典与时髦两界,将古典音乐、西洋歌曲、闽南戏曲、台湾民族音乐结合起来创作,让古典音乐走下殿堂,让时髦歌曲变得隽永。
△李泰祥与齐豫
写到这里,想起有一次,在一篇公众号文章里看到有人写内地音乐人李泉,嫌弃他的歌听来不上口,不好唱,并声称这样的“高级感”不敢恭维。
我看得上火,忍不住跑往留言:
回想自己十年前听李泰祥的《轮回》,同样觉得不上口、不好听,十年后再听,才听出个中真味,听到落泪不止。
浅的歌词淡的旋律,以厚乐的弦乐衬托轻轻的哀愁,真正唱出了生命里那种哀而不伤的悲凉与释然。
△李泰祥与齐豫排练
后来每次重听,都会有新的感慨生发。这样的高级感,是现在很多上口的时髦歌无法比肩的。
像李泰祥这些人,他们的“高级”在于把时髦重新定义,让它超越无能与速朽,成为时代里最闪亮的印记,被珍躲与铭刻,且永不过时。
2011年,广州、北京两地音乐圈突然发起义唱,说是为了给李泰祥先生筹集治疗款项。
这才知道,原来先生2009年就患上了甲状腺癌,一直在治病。因为经济拮据,术后只能住在多人病房里,备受打搅。
李泰祥一生创作了近千首歌曲,近百首管弦乐曲。但他早年版权意识不强,急于用钱的时候,一首歌3000元就把版权卖断给唱片公司。
他每年会做一次新作品展看会,在台湾巡演。这个也没有赞助,都是自己掏腰包。
再加上1988年的时候,他就患上了帕金森氏症,手的抖动幅度达到10厘米。
△李祥泰年轻时(右一)
为了不影响创作,他做了脑视丘下核植进脉冲器手术,胸部植进的脉冲发生器需要隔五年换一次电池。
做音乐的费用与治疗费用,慢慢掏空了他为数不多的积存。
2013年10月,李泰祥因感冒引发肺炎,随后陷进昏迷。
2014年1月2日晚,李泰祥因甲状腺癌导致多器官衰竭,终于撒手人寰,享年73岁。
在小女儿李若菱眼中,自己的父亲就像一匹孤傲的野狼,带着不羁的浪漫,在旷野上独自奔跑,在悬崖上向着圆月长嘷。
他的身体虽然被疾病禁锢,但他的灵魂永远是自由的。他的离往虽然是一种遗憾,但他留下的作品是完全完美的。
在这个喧嚣的时代,有过李泰祥这样的大师,是我们的生而有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