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皇室的先祖,创建近200万平方公里的大国,死后326年被尊为帝
文|格瓦拉同志
熟悉唐朝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唐高祖李渊称帝建国后,把李暠(音同搞)认定为先祖,而在唐太宗命人编纂《氏族志》中,更是把以李暠为始祖的陇西李氏排在榜首,并认定李唐皇室正是出于这个名门看族。那么问题来了,李暠究竟是何许人也?他一生都建立过哪些丰功伟绩,以至于被李唐皇室尊奉为先祖?
01 草创基业
李暠,字玄盛,陇西郡成纪县人,自称汉朝名将李广第十六世孙,生于351年。李暠出身豪门大族,高祖李雍、曾祖李柔都在西晋担任郡守,祖父李弇则在前凉担任武卫将军,唯有父亲李昶很早往世,没有机会建功立业。李暠生活的年代,正处在东晋十六国时期,黄河以北被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和汉族反复争夺,并相继出现过16个政权,其中,前凉、西凉、北燕属于汉族政权。
后人所绘西凉武昭王李暠画像
据史料记载,李暠“少而好学,性沈敏宽和,美器度,通涉经史,尤善文义。及长,颇习武艺,诵孙吴兵法”(见《晋书·卷八十七》),是一位沉静聪慧、文武兼备的人物,加之出身豪门大族,因此在凉州颇有威信,邀请他到幕府任职的州郡长官川流不息。然而,由于此时凉州先后被前秦、后凉统治,李暠出于对异族的憎恨,果敢不肯出仕,直到同为汉族的凉王段业向他伸出“橄榄枝”。
397年,后凉建康(今甜肃省酒泉市)太守段业因为遭到皇帝吕光的猜忌,出于自保心理便举兵反叛,建立北凉政权,自称凉州牧,两年后又自称凉王。为了巩固北凉的基业,段业大量起用汉族豪强、士大夫做官,其中,孟敏被任命为沙州刺史,李暠则出任效谷县令。等到孟敏病死后,段业又在中散常侍宋繇(李暠同母异父弟)等人的劝导下,任命李暠为安西将军、敦煌太守,兼任护西胡校尉。
段业猜忌臣属,引发一系列的叛乱
段业虽然是开国之君,但为人死板、喜欢猜忌臣属,加上没有什么权谋和智略,因此在国内的威信很低,不服从其统治的郡县长官为数甚多,李暠亦在其中。其实,李暠起初非常感恩段业的提携之恩,把敦煌郡治理得井井有条,想借此展现自己的忠诚。然而,段业竟然听信佞臣索嗣的谗言,试图让他取代李暠的职务,虽然此事半途而废,但李暠与段业之间的关系就此破裂。
400年,北凉晋昌太守唐瑶因遭到段业的猜忌,愤而举兵反叛,并向敦煌、酒泉、晋昌、凉兴、建康、祁连等6郡传发檄文,提议推举李暠为冠军大将军、沙州刺史、凉公,兼任敦煌太守。当时,敦煌是李暠的地盘,其意见可想而知,而其他5郡太守也因为反感段业日久,也纷纷赞同唐瑶的意见。如此一来,北凉大半领土被分割出往,一个新国家唤之欲出。
西凉全盛时期的地图
很快,在拿到6郡太守递交的劝进表后,李暠虚情假意地谦让一番,随即在敦煌自立为君,史称西凉政权。在登基仪式上,李暠公布大赦境内,建年号为庚子,并追尊祖父李弇为凉景公,父亲李昶为凉简公。当时,整个凉州被一分为三,分别是以姑臧(今武威市凉州区)为都城的后凉,以张掖为都城的北凉和以敦煌为都城的西凉,三国间互相混战,鲜有和平的日子。
02 文治武功
西凉立国之初根基不稳,外有后凉、北凉、柔然、吐谷浑的骚扰,内有西域诸国或明或暗的反抗,加之各种灾祸不断,稍有不慎便会亡国。对此,李暠秉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建国伊始便派宋繇攻打玉门关以西诸城,凡是不停号令的番国都被他平定。紧接着,李暠分别遣使向后秦、东晋称臣纳贡,试图借助大国的力量牵制周边的敌国,并收到良好的效果。
沮渠蒙逊一生与西凉为敌
李暠自立为君的次年(401年),北凉大将沮渠蒙逊弑杀段业,随即自立为王。沮渠蒙逊上台后,对西凉发动进攻,试图恢复段业在位之初的版图,结果在安弥城被李暠指挥的军队打得大败亏输。北凉虽然战败,但实力尚存,对西凉的威逼依旧很大。因此,李暠在405年把都城迁往酒泉,用来对付北凉。果然,直到李暠病逝,北凉再不敢进犯西凉。
在消除内部叛乱、击败劲敌北凉后,西凉迎来一段长达十余年的和平局面,非常有利于西凉从事内政建设。有鉴于此,李暠适时推出“息兵按甲,务农养士”的政策,用各种优惠措施鼓励战争难民返回家园从事农业,并将大批军队开到玉门关、阳关等地屯田,广积粮谷以作为东伐的资本。数年下来,因战乱而遭到破坏的经济,很快得以恢复和发展,西凉的国力随之大增。
敦煌古城三维复原图
在恢复、发展经济的同时,李暠还广开言路、唯才是举,并积极兴办学堂、振兴文化教诲,致力于把西凉打造成一个文明之邦。在李暠的治下,中原名士纷纷西来,使得西凉境内聚集了大批文人名流,如阚駰、刘昞等人。当时,敦煌文化强盛,成为中国西陲边疆传播汉文化和儒学思想的中心,为汉族文化的保存和发展做出重要奉献。所有这一切,李暠功不可没。
03 唐朝先祖
西凉在李暠的治理下臻于全盛,仅以版图而论,除凉州西北部地区外,还囊括西域诸国,面积约185万平方公里。然而,长年累月的辛劳工作,严重损害李暠的身体健康,等到东晋义熙十三年(417年)正月时,他的病情竟严重到卧床不起的程度。李暠深感时日无多,便把宋繇召至病榻前,把军国大政交给他处理,并嘱咐他要尽心辅佐世子李歆。同年二月,李暠往世,享年67岁。
西凉王陵-建世陵
李暠病逝后,世子李歆继位,史称西凉后主。李歆上台后,为李暠上谥号为武昭王,庙号为太祖,并将其葬于建世陵(位于今酒泉市肃州区城西15里处)。这里需要阐明一下,西凉作为汉族人创建的政权,虽然李暠父子并没有称王称帝,并且向东晋、后秦、刘宋称臣,但有自己的年号、官制,君主出行也使用天子的仪仗,所以在事实上依然是独立国家。
作为西凉的第二代国君,李歆虽然很年轻,但内心里却野心勃勃,一直筹划着消亡周边的劲敌,尽最大可能地拓展疆土。为此,李歆拒绝服从宋繇等人的劝谏,在421年倾全国之力进攻北凉,结果中了沮渠蒙逊的诱敌深进之计,在怀城兵败被杀。李歆遇害后,沮渠蒙逊率军进攻酒泉,很快便将其攻陷,并俘获包括尹太后在内的大部分王族成员。随着酒泉的沦陷,立国仅21年的西凉灭亡。
唐玄宗在位时,追尊李暠为皇帝
西凉灭亡后,李暠的子孙大部分仍定居在陇西郡,由此演化成为北方名门看族-陇西李氏,而他的恩泽也被后世所永久铭记。北凉灭亡后,陇西李氏部分成员出仕北魏并徙家于关东,其后代便包括唐朝的建立者李渊,而李暠则被李唐皇室明确认定为先祖(详情见《旧唐书·卷一》)。等到天宝二年(743年),唐玄宗李隆基为尊崇先祖李暠,还特意追尊他为兴圣皇帝。
参考书目
房玄龄(唐):《晋书》,中华书局1974年版。
刘昫、赵莹 (后晋):《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版。
欧阳修(北宋):《新唐书》, 中华书局1975年版。
崔鸿(北魏):《十六国春秋》, 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司马光(北宋):《资治通鉴》,中华书局201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