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认爱豆优秀很难吗?张颂文马伯庸,评论流量明星的正确打开方式
在白岩松的《对白》节目中,一位大学生听众问《长安十二时辰》小说作家马伯庸一个问题。
电视剧的成功出圈,是因为易烊千玺这样流量明星的加入,还是原著故事写得好?
马伯庸笑着回答:初期肯定是偶像的功劳,让大家看到这部剧。但是观众不是“傻子”,持续发力的口碑肯定源自电视剧的品质。
当然,除了演技、服化道方面,马伯庸也是在自夸剧本写得好。
作为25岁便获得国内科幻文学最高奖项“银河奖”的作家,马伯庸自然有立场和资格自夸。他对易烊千玺的肯定,不是因为情商,而是心态。
《长安十二时辰》用48集讲24小时的故事,需要大量的人物、剧情和细节来带动。而这部剧最良心的地方之一在于细节,不管是易烊千玺角色的发簪,还是服饰、腰包都很符合年代背景,让观众感受到了作者的文化底蕴和用心。
然而我更佩服的是马伯庸谈论流量明星的态度,中立且平等。
他在节目中说:偶像的举动让粉丝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这样的偶像就值得粉。
追星的目的并不是单纯的因为对方帅或者美,而是通过追星而拓宽视野甚至生命的宽度。因为作为普通人,我们的生命轨迹是比较有限的,跟着偶像的眼睛去看世界,可能会让自己的三观更加宽阔。
但是随着饭圈文化的兴起,还有部分流量爱豆的业务能力偏低,导致原本是市场经济的褒义词,“流量”如今却变成了贬义。
质疑或是抨击流量明星似乎成了一种时尚和正义,但是却忽略了某些正在努力变好和慢慢进步的可能性。亦或是归功于公司的包装与培养,把爱豆说成了“提线木偶”一般的存在。
难道承认别人的优秀和价值,就那么难吗?
在竞技真人秀《我就是演员2》中,张颂文对马嘉祺的夸奖和对李汶翰的鼓励,则成了一股清流或是一种“叛逆”。
马嘉祺是感受型演员,他懂得随机应变、临场发挥。
包括饰演妈妈的演员临时改台词,马嘉祺get到了,并进行了相应的改变。这就是章子怡常说的天赋,难道这天赋中就没有努力吗?
马嘉祺今年18岁,3年前以TF家族练习生身份公开。小小年纪在男团这样的竞争又抱团的环境中长大,如何保持个性和灵气、不变得圆滑世故,并不是简单的事情。是坚持自我还是磨平棱角,对一个少年来说并不容易。
还有李汶翰,看得出来他态度是端正的,需要时间学习和历练。张颂文温柔地提出机会论,既不是对粉丝市场的低头,更不是对偶像明星的偏袒,而是培养健康娱乐圈的平等生态。
吐槽流量明星并不是逞一时之快,得到万人敬仰,而是要指出对方的问题,待他改正。比如张颂文说的,让李汶翰和金子涵去感受生活。
张颂文也夸过易烊千玺,《少年的你》剃头那场戏,讲的是演员的信任感。
试问年轻流量明星中,有多少人是天赋异禀,生下来就会演戏?有多少演技浮夸是因为缺乏生活经验,有多少风吹不动的“铁刘海”和咬在嘴里的“化妆棉”是偶像包袱太重。
有多少“优秀”是经过了时间的历练、老师的调教和自我的思考。
演员的灵性来自体会、共情和放下,给了平等的机会之后优胜劣汰,竞争意识更能让人进步和抓住机会。
马伯庸和张颂文都有与流量明星合作的机会,而且他们坚信优质偶像所带来的正向力量,当然也愿意给年轻人机会。平和的心态、中性的字眼、平等的位置,更能体现一个评论者的心胸和眼界,这才是评论“流量”的正确打开方式。
马伯庸在《对白》中关于引导甲方的说辞也很有趣,他不希望作品被资本裹挟,而是创作出自己喜欢、老板满意的作品。
马伯庸说,甲方未必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这就需要乙方来提出可能性供对方选择。
为流量买单的粉丝们和贡献收视率和点击率的普通观众们,何尝不是半个甲方的身份。
虽然不是投资方,却是流量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通过粉丝和观众的反应来判断,打造怎样的明星,拍摄怎样的作品。
粉丝的品味某种意义上决定了市场的审美,而当这种审美过于粗糙、低幼,粉丝将被动为自己创造出来的风潮买单。
进而观众抱怨节目不行,粉丝坚称哥哥真棒,资本注入利益优先。此等尴尬局面则需要马伯庸说的引导来改变,筛选态度端正、勤奋努力的优质偶像,拍摄高质量的作品,培养低龄粉丝的品位,引导主流观众正确的价值观。
我不否认存在即合理,能够成为顶流也是一种优秀。但还是那句话,单纯的“捧”和“踩”并不达到良币驱逐劣币的目的。
不戴有色眼镜看待流量,承认别人优秀并没有那么难。别急着否认爱豆跨界,而是提出提升建议,并让优质新人起到带头的榜样作用。
同时呼吁粉丝理智追星,人格平等,互相成就。
我来回答